城市道路一頭連着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着市民出行保障,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今年濟南市28條瓶頸路整治工程目前已通車20條,到11月底,計劃完成絕大部分共計23條。《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濟南本季擁堵排名第19名,擁堵狀況明顯改善,快速路成網和瓶頸路打通發揮了關鍵作用。

  年底東城再添南北交通“大動脈”

  7日下午,濟南市交通委鳳凰路隧道施工項目負責人馬旭介紹,鳳凰路隧道位於濟南東部城區,全長約1公里,2017年7月28 日正式開工,截止到2018年10月5日,實現雙洞的初次貫通,10月底實現了二次貫通。現在主要進行隧道內部的水溝、電纜溝檢測,以及道路兩側和擋牆的施工等,力爭2018年底實現隧道全面通車。

  綿延13公里的鳳凰路跨越歷下、歷城、高新3個區,原本鳳凰路下穿鐵路處爲鄉村小道,而新建的北段下穿鐵路段雙向八車道,向北直通工業北路,下一步可對接新東站;向南經飛躍大道、工業南路、世紀大道、經十路、旅遊路則一路通途。待鳳凰路隧道通車後,可完美牽手二環南東延快速路,鳳凰路將成爲一條名副其實的東城南北交通“大動脈”。

  10月25日,鳳岐路正式通車,東部城區再添一條交通景觀大道。鳳岐路由原來的雙向四車道變爲雙向八車道,通行能力增加了一倍,預留了七處BRT站臺,未來要打造快速公交走廊。

  鳳鳴路(北段)南起經十東路,北至工業北路,全長5.6公里,規劃紅線寬50米,兩側綠線各5米,總寬度60米。同時,後期將建設BRT通道,積極踐行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目前鳳鳴路全線貫通臨時放開通行,11月20前竣工通車。

  東部城區3條平行的鳳凰路、鳳鳴路、鳳岐路,作爲南北交通要道將與東西向工業北路、飛躍大道、經十路、旅遊路等串聯成網,由改造前的雙向四車道一躍成爲雙向八車道景觀新走廊,綜合管廊同步敷設,BRT公交提升動能,道路建設既有顏值又有內涵,“三鳳騰飛”勢必領跑東部城區跨入交通新時代。

  和平路東延下月通車

  今年濟南計劃打通28條瓶頸路包括山水路、舜德路北延、藍翔中路、大魏莊路、和平路東延、鳳凰路隧道、經十一路等。目前28條瓶頸路中已通車山水路、古豐路、河王路、電建一路、舜德路北延等20條。剩餘在建工程中,大部分處於瀝青攤鋪、附屬設施安裝等衝刺收尾階段,到11月底,計劃完成絕大部分共計23條,年底全部通車,有望再次刷新“濟南速度”。

  其中,備受關注的和平路東延也將於下月通車。據悉,和平路東延工程西起二環東路,東至漿水泉路,長約1300米,延長道路寬25米,依次爲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非隔離帶、綜合車道,其中綜合車道爲雙向四車道。而和平路東延工程(西段)西起二環東路,東至燕翔小學東規劃路,沿線將經過窯頭大溝、燕翅山、硯泉、窯頭支溝,寬22-28米。規劃雙向5車道(北側3車道,南側2車道),燕翅山西側有較短的部分路段爲雙向4車道(兩側各2車道)。

  全部通車後,中部核心區舜德路北延、舜世路南延、舜世路西延、旅遊路西段盤活了陽光舜城片區多年積壓已久的交通“腸梗阻”,使得該片區豁然成爲林蔭大道,一路美景,鳥語花香;和平路東延、解放東路、名士北路則協同吹響CBD片區治堵戰役勝利的號角,將有效分流經十路交通壓力。西部及北部經十一路、老劉長山路、藥山西路、藍翔中路、大魏莊及徐李路的整治提升,使得今後西部北部城區對接國際醫學中心、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更加便利通暢。

  高德擁堵排名濟南摘下堵城帽子

  我們常說,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成“人”,那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就像人體的血脈;血脈有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城市道路也有快速路、主幹路和次幹路。

  近兩年,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道路“微循環”建設,致力於疏通道路“血栓”及路網“毛細血管”,2017年打通瓶頸路27條,2018年打通28條。濟南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將打通瓶頸路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承諾爲民辦理實事之一,每年投資20億元,大手筆、大氣魄、大力度打通市民出行道路,織密路網結構,治堵決心、力度、速度前所未有,整治效果十分突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雲等單位共同發佈《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濟南本季擁堵排名第19名,擁堵狀況明顯改善,而快速路成網和瓶頸路打通發揮着關鍵作用。

  見習記者 吳雙 記者 王健

  新聞鏈接

  打造“3+24”條彩色樣板路

  據悉,“出彩路”的建設,源自濟南市委市政府“城市提升十大行動”。濟南市交通委創新思路,精益求精,大力實施了道路環境提升工程。從年初開始,濟南市交通委陸續策劃開展了“道路環境提升年”、“道路集中整治提升月”、“城區重點道路整治提升”等活動,以“城區井蓋沉降專項整治”、“路面坑槽、裂縫及車轍等道路病害集中整治”、“城區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集中整治”、“城區路口優化專項整治”四大行動爲引領和抓手,提高道路設施常態化管養水平。

  目前,濟南市交通委累計完成快車道坑槽、裂紋、車轍等病害整修約195萬餘平方米,人行道花磚修補、更換約17萬餘平方米,更換“三防”非標隱患井蓋約2.2萬個,修補更換立沿石約10萬米;組織實施經十路林家莊、泉城公園、濟濼路動物園等7座人行過街天橋提升工程,通過加裝垂直電梯、自動扶梯或自行車電動車坡道等,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市民過街效率、安全性和周邊環境;高標準打造道路整治樣板示範路,超額打造“3+24”條彩色樣板路,形成了千佛山南路、玉函路、山師東路、經八路、歷陽大街、閔子騫路等一批“網紅路”,極大地提升了道路安全功能和顏值,有力地提升了道路交通環境。

  “道路平了,景觀靚了,交通環境提升了。像這樣改變提升的路,今年濟南悄然間遍地開花。”家住玉函路附近的趙女士說。

  見習記者 吳雙 記者 王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