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支書到企業黨支部書記,經歷幾十年艱苦創業,常州經開區丁堰街道灣城村老支書、常州市工藝鞋廠負責人、老黨員徐金泉當了大半輩子的“書記”。

如今已經81歲高齡的他依舊心繫百姓,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作爲一名共產黨幹部,就是要爲百姓謀福利”。

領着村民一起致富

1969年,剛退伍的徐金泉

擔任當時灣城村

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當時的灣城村

還是一個爛攤子,經濟十分落後

上任後,徐金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會,給村幹部、黨員立規矩。

徐金泉給黨支部做了這樣的定位:黨支部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作風建設,頂歪風,樹正氣;一手抓生產,讓百姓富起來。

怎樣帶領大家致富?

他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應該充分利用好周邊企業資源。他幫助村民組建了修建隊、搬運隊,農閒時,這些專業隊伍到附近工廠幹活,收益由生產小隊和個人分配。

在全國農村“喫大鍋飯”時,徐金泉包產到組,產量明顯上升;改革開放之初,他四處跑項目,支持村辦企業家庭塑料廠、灣城儀表廠、修桶包裝廠做大做強,讓村民就近上班。

在他的帶領下,村集體經濟收入逐漸上升,村民的生活也逐漸好了起來,灣城村也成爲了當時有名的經濟富裕村。

以身作則從不謀私

徐金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揚民主,村中的大小事務都要通過開會討論決定。

同時,晚上9點前,無特殊情況堅持村委開碰頭會,瞭解當天情況,商量第二天工作安排。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以身作則,不謀私,確保地方平安。”徐金泉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不貪、不佔、不浪費、不搞特殊,這是他的基本原則。

女兒想讓他找份工作,被他拒絕了,爲這事,很長時間女兒對他耿耿於懷。

徐金泉很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對自己和村幹部要求十分嚴格。

有年農忙時,徐金泉看到一名生產隊長消極怠工,他立馬召開相關會議撤銷了其隊長職務,第二天社員大會上重新選舉了生產隊長。他認爲,只有幹部真帶頭,才能贏得羣衆的信任。

對自己摳,對別人大方“老支書對自己很摳,對我們村民,那是大方得很。”村民們說起徐金泉,話語間充滿了感激與敬重之情。

爲了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村裏投資建起了學校;

爲了讓村中老人安度晚年,村裏建起了敬老院;

村裏還修了水泥路……

只要是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事,徐金泉都去幹。

後來,徐金泉還擔任工藝鞋廠黨支部書記。在工藝鞋廠,徐金泉除了抓產品、抓市場,還實實在在抓了企業黨建工作。

“我們是鄉辦企業,裏面就有黨組織,我也習慣於開展黨的工作,用黨的制度來管理員工,教育員工,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徐金泉說,“正是有黨的領導,工藝鞋廠才克服一個個困難,逐步壯大,上了規模。”

來源:道德講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