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玉叔

圖 | 微信公衆號“喫光全寧波”

本文閱讀時間約需3分鐘

在奉化一條尋常弄堂裏,一間小小的店鋪每天可以賣出上千碗餛飩,而且已經開了30多年。

家族三代人都有包餛飩的好手藝,儘管經營面積不大,但人氣極旺,不知溫暖了多少食客的胃。

1

“狀元坊餛飩”是顧客起的名

週日上午,我們找到了這家店。上午10點多,早餐生意已經結束,但仍有來店裏喫餛飩的顧客。巧的是,我們遇到了這家店的第一代掌門———徐家外婆。

90歲高齡的徐家外婆坐在店裏休息,看到有客人進來,她微笑致意。而正在店裏打理生意的方狄是這家店的第三代掌門。

方狄說,他們的餛飩生意已做了30多年。最早的臨時攤位是他的外公外婆一手打理的,當時家庭成員較多,初衷是爲了補貼家用。

餛飩攤最早開於1981年,當時方狄的外公徐老先生已60歲開外。老外公年輕時在上海的外洋輪船上做過廚師,習得一手好廚藝。上世紀80年代初,徐老先生夫婦就在自家附近支起臨時攤位,傍晚準時開賣,生意一直做到半夜。

生意忙時,子女都會來幫忙。慢慢地,徐家第二代也學會了做餛飩的技巧,來品嚐的食客也漸漸增多,餛飩攤開始揚名。因爲餛飩攤在奉化大橋西岸村狀元坊路,很多食客慕名去狀元坊喫餛飩,“狀元坊餛飩”之名悄然傳開。

實際上,老外公起的是“美味餛飩”,而走紅的卻是“狀元坊餛飩”。方狄笑稱,“狀元坊餛飩”是誤打誤撞,是食客們給起的。

食客不斷增加,而徐家外公外婆年歲漸增,徐家第二代、第三代都到店裏幫忙,方狄的媽媽、舅舅、表姐妹等都學會了包餛飩的各道工序和配料。現在,家裏的第二代、第三代都輪流到店裏打理。

2

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口味

對於餛飩的味道,方狄的舅舅說,最重要的是皮子、餡料和調料。

餛飩的皮子特別薄,而且稍微添了點鹼水,喫起來口感更好,略帶鹼水的香味,而且煮熟後餛飩皮子不會散開,形狀更好。

前些年,皮子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後來生意越來越好,店裏的場地又有限,於是皮子就請別的作坊定點加工,但配料、工序都絲毫未變。

餛飩餡用的都是上好的新鮮豬肉,配料也很講究,除了醬油、紫菜蝦皮外,還放蛋絲,顧客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少許辣醬。

餛飩製作工藝簡單,是否會被模仿?對此,方狄的舅舅很自信:“一碗餛飩說到底就是皮子、餡料和配料,不過我們從未擔心會被模仿。”

採訪當天,正在店裏下餛飩的是第三代———徐老先生的孫女徐央兒。

她將一張四四方方的皮子放在左手,右手拿着一隻筷子熟練地從擺在旁邊的肉餡中剝下一撮放進皮子,快速一捏,一隻餛飩就包好了。在第三代子女中,她在餛飩店裏工作已有多年。

做好的生餛飩放在托盤裏,客人來了,拿出十幾只,放入燒得滾燙的水中。

看到餛飩一隻只浮起便將其放入碗裏,而碗裏已事先放好了蔥花、豬油、蛋絲和調味料。

3

一碗餛飩,承載了多少鄉愁

方狄的舅舅說,這麼多年來,餛飩的口味沒變過,對“狀元坊餛飩”,他們一家幾代人和很多老顧客都很有感情。

一碗餛飩,賣了30多年,當年喫餛飩的少年,如今都已經成了家有兒女的爸媽。

 “這麼多年來,店的地址基本未變,而很多食客也是熟面孔,感覺就是自己家裏一樣。30多年來,餛飩的口味一如既往,給食客留下了非常美好的童年記憶和家鄉記憶,有些小時候生活在大橋的奉化人,成年後住到寧波市區,還常常回來品嚐,有些食客專程打包生餛飩,一次性購買上百元甚至幾百元,然後帶回去送親友。”

店鋪地址:奉化大橋西岸村狀元坊路7號附近

更多精彩

免費花海也美翻啦!三月最新賞花攻略快收藏,這個春天一定要去~

寧波竟然還私藏了這樣的好地方,不僅美翻,還邀您放飛青春夢

福利日|一大一小隻需188元,親子派對收藏一段好時光,讓春日再暖一點

福利 | 櫻桃紅,49元隨便喫!親愛的,我們去梅景苑喫個夠吧!

福利!門票免費領,水果免費喫!!

要火了!寧波要建省級溼地公園,還有一個超級公園即將開園

福利!五一去天宮莊園喫桑葚,門票免費送啦!

歡迎在本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一經採納我們將給予獎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