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評論員 孫成昊

中期選舉結果剛剛塵埃落定,特朗普政府的人員變化又搶佔了頭條。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應特朗普請求遞交了辭職信,成爲中期選舉後第一個離任的內閣級高官。

在信中,塞申斯表示很榮幸能夠擔任司法部長一職,並且意味深長地寫道,自己“按照法治的原則在推進各項執法議程,而這也是您(特朗普)競選總統期間的核心部分”。特朗普則禮節性地對塞申斯這段時間以來的努力表示感謝。

儘管消息突然,但塞申斯要離開政府的“謠言”早就不脛而走。實際上,現年71歲的塞申斯曾是第一個在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挺身而出支持特朗普的參議員。在政策理念上,塞申斯和特朗普並無實質性分歧,尤其在國土安全、移民、執法等政策上與特朗普志同道合,而這些都是特朗普當初選擇塞申斯出任司法部長這一要職的原因。

然而,塞申斯迴避“通俄門”調查的決定讓特朗普將其打入“不忠之人”的行列。塞申斯由於在特朗普總統競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負責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又由司法部管理,其中可能存在利益衝突,因此塞申斯選擇了迴避負責調查的任務,將任務交給了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特朗普對此極爲不滿,認爲本應是自己“親信”的塞申斯爲了自己的名譽臨陣脫逃,無法爲總統擋風遮雨。鑑於此,早在今年年初,塞申斯就曾提交辭呈,但在時任白宮辦公廳主任普里伯斯的勸阻調和下,特朗普暫時按下不表。

這次塞申斯離職的時間點也十分微妙,恰好在中期選舉結束後的第一時間。這次中期選舉的結果將導致民主黨控制衆議院的多數,最大的直接影響就是衝擊特朗普的執政氛圍甚至地位。從特朗普當選的第一天起,民主黨人就沒有停止過對特朗普的攻擊,“通俄門”調查則成爲最有利的抓手。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激烈程度堪比大選。

目前看,“通俄門”調查的三組人馬分別是國會、特別檢察官穆勒和自由派媒體。民主黨控制衆議院多數席位後,很可能就“通俄門”調查發起各類聽證會,重新啓動衆議院內對“通俄門”等一系列事件的調查。

但國會的聽證會並不能真正威脅到特朗普的執政地位,穆勒的調查纔是特朗普的“心病”。一旦穆勒查到有關“通俄門”的鐵證,提交給國會後,衆議院將有理由發起對總統的彈劾。由於副司法部長羅森斯坦與特朗普同樣關係緊張,特朗普必須找一個忠於自己的人領銜司法部,接手羅森斯坦管理穆勒的職責,再尋機解決這一心頭大患。

特朗普新任命的代理司法部部長馬修·惠特克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惠特克是塞申斯的幕僚長,一個競選艾奧瓦州參議員的失敗者,一個艾奧瓦大學的足球運動員。他的優點就是對穆勒調查的不屑一顧,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嘲笑穆勒的“通俄門”調查。這也再次證明,“忠誠”是特朗普選擇官員的第一標準,即便惠特克只是個過渡性人物,下一任司法部部長也必須是向特朗普看齊的官員。

特朗普任命的美國代理司法部部長馬修·惠特克

惠特克的到任將對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形成掣肘。此前,當國會共和黨人質疑穆勒調查的公正性時,羅森斯坦都能爲其辯護,也拒絕國會要求審閱相關調查文件的請求。而惠特克的態度可能截然不同,而這都將影響穆勒的調查範圍和方向,甚至可以遲滯甚至縮減穆勒的調查。在穆勒準備好提交國會的報告後,司法部部長還有權決定哪些內容可以向國會或公衆公開。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否解僱穆勒的權力也掌握在了惠特克的手裏。現在,穆勒能做的就是與時間賽跑了。

孫成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爲美國政治與外交,參與撰寫《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太平洋足夠寬廣:亞太格局與跨太秩序》《美國大勢》等著作,譯有《國家不安全:恐懼時代的美國領導地位》《操縱世界的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幕》《西方情報機構與蘇聯解體》等譯著。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