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寧集團2018年財報顯示,收入同比上升18.4%達105.11億元,毛利同比上升21.0%至50.53億元,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經營現金流增長44%至16.72億。361度2018年財報顯示,361°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0.6%至人民幣51.87億元,經營利潤減少20.8%至7.82億元,淨利潤則下跌33.5%至3.04億元。

從3月份開始,國內各大上市鞋企陸續公佈2018年財報,時至今日,絕大多數鞋企財報已出,爲了讓大家對去年各家情況有個直觀對比,小世特將各大鞋企的“成績單”在此彙總,讓你“一覽無餘”。

男女鞋板塊

紅蜻蜓

營收30.4億元 淨利下滑48.61%

紅蜻蜓於4月26日披露2018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0.41億元,同比下滑6.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6億元,同比下滑48.61%。報告期內,第四季度淨利潤波動較大,主要原因包括: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不及預期;積極消化庫存,導致毛利率低於年平均毛利率;聘請楊穎(Angelababy)爲品牌代言人,廣告費用大幅上升;公司投資的分宜長信基金,計提減值準備3000萬元。

公司現有門店共4175家,其中直營門店363家,加盟門店3772家。2018年紅蜻蜓電子商務銷售額約5.63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聚焦主業發展,融合業務場景,有效推進新零售項目快速起航。通過與業務團隊的共同努力,2018年紅蜻蜓喜獲“新零售服飾行業年度影響力品牌”,同時被阿里巴巴列入A100戰略合作伙伴計劃。

奧康國際

營收30.4億元 淨利下滑39.53%

奧康國際2018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0.43億元,同比下滑6.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7億元,同比下滑39.53%;基本每股收益爲0.3423元,同比下滑39.39%。

2018年,奧康品牌以產品品類化爲導向,推出了 “止滑鞋”、“舒適透”、“愛與麪包”等系列產品,並結合各種推廣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2018年,奧康品牌價值達212.51億元,穩居鞋行業榜首。

此外,公司通過建設智慧門店,將體驗服務與智能導購深度融合,對線下營銷進行個性化服務變革;通過會員數字化精準分類,重構消費者畫像,精準定位用戶需求;進一步升級會員權益,提升品牌與用戶間的溝通頻率與時長,強化用戶對品牌的感知力。公司僅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完成了新零售變革的華麗轉變,新零售會員達到1300萬,會員復購率同比增長超50%,力求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市場上搶佔先機。

天創時尚

皮革製品和製鞋營收17.43億

2018年,天創時尚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0.52億元,同比增長18.37%,淨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31.8%。

從集團業務來看,旗下的皮革製品和製鞋業營業收入爲17.43億元,同比增長2.31%;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3.04億元,同比增長1151.06%,主要源自2017年收購的“小子科技”業務。

鞋履與服飾板塊主要有Kisscat,ZsaZsaZsu,tigrisso,Kiss Kitty,KASMASE,以及代理西班牙女鞋品牌Patricia,還有自有男裝品牌型錄 MUST HAVE,代理意大利時尚創意品牌O BAG,以及參投設計師品牌United Nude(UN)。

從單品牌業績看,Kisscat在2018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爲8.40億元,同比下滑4.75%,截至2018年底共有1007家門店。

tigrisso品牌2018年營收4.62億元,同比增長14.09%,截至2018年底共有427家門店。

達芙妮國際

營收大跌20.8%,虧損近10億港幣

2018年,達芙妮國際收入大跌20.8%至41.271億港元,毛利跌幅25.1%至20.610億港元。報告期內,存貨9.923億港元,較2017年的12.469億港元減少20.4%。

該公司在業績聲明中稱,集團繼續業務轉型之路,旨在恢復盈利,但不幸遭遇不利經濟環境,打擊消費意欲,使得轉型效果未能體現在業績中。

報告中稱,2018年達芙妮核心品牌淨關店941間,由3589間減至2648間。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該集團分別關店805間、1030間和1009間,也即過去四年,達芙妮核心品牌總關店數達到3785間。持續關店下集團員工由13000人減少至8700人,精簡達4300人,年內人工成本減少9.7%至7.523億港元。

星期六

營收15.32億,增長1.87%

2018年,星期六實現營業收入15.32億元,同比增長1.87%。淨利潤爲1731萬元,而上年同期爲虧損3.47億元。

公司目前擁有ST&SAT,D:FUSE,SAFIYA,FONDBERYL,Saturday MODE等自有品牌。截至2018年底,旗下連鎖店鋪數爲1378個,較2017年末減少211個,主要關閉了部分低效百貨商場店。

爲進一步推進“時尚IP生態圈”的戰略實施,報告期內,公司啓動了重大資產重組,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總估值20億元的杭州遙望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營銷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開拓品牌集合店“Saturday Mode”,並於2018年4月底在上海七寶萬科旗艦店開啓全國首家數字化天貓智慧門店。

千百度

總收益29.24億,下降4.6%

2018年,千百度集團總收益(包括:零售及批發業務、合約生產業務,以及玩具零售業務)較去年同期減少4.6%,至約人民幣29.24億元。毛利減少10.2%,至約人民幣16.73億元。

其中,零售及批發業務佔總收益的70.1%,其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10.5%,主要原因是鞋履同店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關閉低效鞋履店鋪及若干特許品牌協議屆滿所致。

截至2018年底,集團中國境內營運1417家自營零售店及293家第三方零售店。在年內分別減少了245家自營鞋履零售店及39家第三方鞋履零售店。

在玩具零售業務方面,Hamleys於年內在全球開設41家新店鋪、關閉12家店鋪,截至2018年底共有158家店鋪。2018年總收益6.46億元,同比增長1.7%。

九興控股

收入15.88億美元,增長0.7%

2018年,九興控股總收入15.89億美元,同比增長0.7%;毛利較上年同期增長2.6%至2.77億美元。九興控股是很多品牌的鞋履設計、開發和製造公司,擁有自有品牌Stella Luna,What For等。

據財報顯示,旗下業務包括時尚鞋履、休閒鞋履、時尚運動鞋履,自有品牌。其中,時尚鞋履業務佔比最大,2018年貢獻集團總收入的36.4%。休閒鞋履及時尚運動鞋履的貢獻分別爲28.7%及32.1%,而集團的自有零售品牌佔總收入2.8%。

報告期內,九興出貨量及收入的回升日益穩固,出貨量由2017年5660萬雙增加至6020萬雙。

運動戶外板塊

李寧

收入105.11億,淨利增長39%

李寧集團2018年財報顯示,收入同比上升18.4%達105.11億元,毛利同比上升21.0%至50.53億元,淨利增長39%至7.15億,淨利率從5.8%提升至6.8%,經營現金流增長44%至16.72億。

報告期內,李寧集團積極優化渠道結構,提升渠道效率。截至2018年底,國內李寧銷售點(不包含李寧YOUNG)共計6344個,同比淨增加82個。

同時,繼續創新店鋪形象矩陣,全新形象的中國李寧時尚店首度面世,主要佈局在超大至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圈,吸引年輕時尚的消費羣體。截至2018年底,中國李寧時尚店已達23家。2018年,李寧電商銷售收入持續上升,佔總收入21.1%,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初,“中國李寧”品牌和“悟道”系列產品亮相紐約時裝週,引起熱烈反響,提升了國際市場對國產品牌和中國文化更高的認知與認可。

安踏體育

收益241億,增長44.4%

2018年,安踏集團收益增長44.4%,至241億元,毛利率上升3.2個百分點至52.6%。旗下擁有安踏、安踏兒童、FILA、FLIA KIDS、FILA FUSION、DESCENTE、SPRANDI、KOLON SPORT、KINGKOW等品牌。

報告中未透露各品牌的具體業績數字,不過,對於各品牌的定位、大事件和未來經營發展做了討論分析。

2018年6月,FILA正式發佈其潮流運動品牌FILA FUSION,呈現年輕、陽光、潮流運動的風格,與不同的國際知名品牌合作推出跨界系列。

2018年9月, FILA首次參與米蘭時裝週,以特有的紅白藍爲靈感,發佈2019春夏系列。

2018年4月,天天(張悅軒)成爲安踏兒童品牌的代言人。

安踏集團“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戰略在2018年深入推進,目前現有門店12188家,其中安踏門店(包括安踏兒童獨立店)共有10057家,FILA品牌在中國及新加坡共有門店1652家。

特步國際

收入63.83億,增長25%

特步2018年財報顯示:營收增長25%至63.83億,經營溢利增長44%至10.44億,淨利潤6.57億,同比大漲61%。特步鞋履業務的增速爲20.5%,達到39.25億,但增速最爲喜人的還是服裝和配飾,增長分別達到了32.3%和36.5%。這使得鞋履業務在營收佔比的比例從63.7%下降至61.5%,但這一比例依然是國產運動品牌中最高的。

特步表示,營收增長主要是由於:1.健全的產品組合及良好的認受性,帶來較高的銷售率及來自總代理商的補貨訂單增加;2.本集團於2017年進行存貨回購,對總代理商補貨的需求更大;3.店鋪升級及零售網絡優化,下游零售店的銷售業績強勁。

截至2018年底,特步國內外總共有6230家門店,2018年在中國淨開店約200家,主要位於購物中心。其中特步兒童總計約450家,同比增長超過50%。

截至2018年底,公司共直營位於北京、長沙、合肥等地的6個特步跑步俱樂部。除了售賣產品之外,還爲跑者提供訓練營課程、存包、淋浴、足型測試、賽事一站式報名等服務。

361度

營收51.87億,淨利狂跌33.5%

361度2018年財報顯示,361°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0.6%至人民幣51.87億元,經營利潤減少20.8%至7.82億元,淨利潤則下跌33.5%至3.04億元!

除了旗下童裝業務表現尚可,獲得中位數增長外,361度的核心業務板塊處境尷尬,經營壓力巨大。核心品牌門店方面,2018年淨減少269間至5539間。其中74%的門店位於國內三線或以下城市,26%的門店位於一線及二線城市。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分別是73.5%和26.5%。在品牌轉型最爲關鍵的一二線城市,門店總數和比例下降,說明重塑計劃遭遇挫折。

2013年10月,361度與北歐著名運動品牌One Way Sport成立合資企業,聯合在大中華區拓展戶外滑雪裝備及騎行市場,模式類似安踏與FILA。2018年,ONE WAY自營店數量減少11家,僅剩35家自營及12家加盟店,同時還計提了1200萬元的存貨。在高端體育用品市場辛苦開拓了五年,361度也沒能交出滿意的成績單。

年報首次公佈了國際業務的大致狀況,佔公司2018年營收的1.8%。這是截至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幾家國內體育用品公司,唯一披露海外營收數字的企業,間接說明361度國際化取得一定進展。

中國動向

年度淨利降60.9%至3.15億元

2月27日,中國動向集團公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未經審覈業績。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12個月,中國動向集團錄得收入人民幣17.06億元,同比上升17.3%;集團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人民幣3.15億元,同比下降60.9%。

公告中稱,盈利下跌主要是由於2018年下半年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指數持續下跌及集團持有的阿里巴巴等股票價格也隨之下跌所致。但隨着股票市場的轉好,截至本次業績公佈日股票下跌的虧損已全部回補。

中國動向集團的主要業務Kappa品牌業務2018年銷售總額爲人民幣11.75億元,較2017年銷售額人民幣9.92億元提升人民幣1.83億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分部Kappa品牌通過零售子公司經營的自營及分銷零售店鋪數量已經達到538間。2018年自營渠道業務銷售額達到7.47億元,較2017年的自營渠道業務銷售額6.09億元相比,增加了1.38億元,自營業務佔中國區Kappa業務銷售額百分比達到了63.6%。

探路者

營收20.05億,下降33.91%

探路者在2018年度業績快報中顯示,2018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0.0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3.91%。

主要原因是公司基於未來發展戰略優化旅行服務業務結構,主動調整縮減利潤率較低的國際機票等業務規模,使得旅行服務收入大幅減少。同時,在宏觀經濟下行、戶外用品行業發展整體減緩的大背景下,公司戶外用品主業的經營發展情況基本保持穩健。

寶勝國際

營收226.7億 盈利5.42億

3月22日,寶勝國際公佈2018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77億元,同比增加20.4%;毛利75.99億元,同比增加15.24%,毛利率爲33.5%;公司擁有人應占盈利5.42億元,同比增加37.7%。

期內,收入增長歸因與零售店鋪的持續發展以及線上業務的快速增長。集團的零售網絡涵蓋大中華地區的5648間直營零售店鋪及3551間加盟店鋪。

此外,2019年集團將推出其首個全新大型概念店鋪,強調融合設計理念,使用獨特的線上界面把線下店舖的產品和服務結合。該等店鋪將較本集團傳統多品牌店鋪擁有更大的購物空間,並將最新潮流產品的銷售與專業個人化運動培訓服務及場地無縫地結合,爲熱情的體育迷和購物者創造無縫的全渠道連接。

國際板塊

阿迪達斯

大中華區全年增長23%

2019年3月13日,阿迪達斯公佈了2018財年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四季度全球營收同比增長5%至52.34億歐元(約397.6億人民幣),整個2018財年,阿迪達斯營收同比增長8%至219億歐元(約1663.7億人民幣),淨利潤增長20%至17億歐元。全年北美和亞太地區均收穫15%的銷售增速,其中,大中華全年增長23%。

阿迪達斯此前公佈的2018年上半年收入增長3%至108億歐元,下半年則營收111億歐元。

而阿迪達斯大中華市場的業績四季度增速明顯放緩,營收同比增幅爲13%。在本季度之前,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區已實現連續11個季度增速超過20%。

電商業務方面,阿迪達斯第四季度銷售額增幅高達36%。阿迪達目標是到2020年,電商銷售額達到40億歐元,約佔總額的12%。

阿迪達斯也公佈了2019年業績指引,他們預期銷售額增長5%至8%,營業利潤率提高到11.3%至11.5%之間,持續經營的淨收入增長10%至14%。

耐克

中國市場營收首破50億美元

2018年6月29日凌晨,耐克集團公佈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注:年報計算方式不是自然年)。

具體而言,耐克公司在2018財年營收達到363.9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不過受美國稅改影響,全年盈利19.33億美元,同比下降54.41%。公司第四季度營收9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2%,盈利1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2.8%。

其中,耐克大中華區2018財年營收達51.34億美元,在匯率不變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8%,息稅前利潤達到1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連續十六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是耐克大中華區第一次突破50億美元營收。

此前面對競爭對手阿迪達斯在美國市場的步步緊逼,有分析師指出,以中國爲代表的亞洲或許是雙方下一步分決戰勝負的重要市場。確實,相對於阿迪達斯,在年輕消費羣體裏面耐克的宣傳力度還是不可小覷的。

PUMA

鞋類首破20億歐元大關

PUMA在2018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2.4%至46億歐元,鞋類業績首次突破20億歐元大關,淨利潤增長38%至1.87億歐元。自2013年,首席執行官比約恩·古爾登(Bjorn Gulden)上任以來,公司業績持續增長。2016和2017財年,PUMA的銷售額分別爲36億歐元和40.3億歐元。如今,財年業績再創歷史紀錄。

安德瑪

淨虧損4600萬美元

安德瑪2018年全年,安德瑪營收增長4%至52億美元,淨虧損4600萬美元,安德瑪表示,虧損降低主要受成本改善、促銷活動減少以及渠道組合抵消外幣變動的推動。營收增長主要由上漲了23%的國際市場推動,北美業務收入下降2%至37億美元,而後者佔據了安德瑪目前70%左右的生意規模。

ECCO

55年來歷史業績新高

丹麥鞋履品牌ECCO(中文名愛步)近日發佈2018年財報。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13.09億歐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增長7.4%至2.59億歐元,稅前利潤增長9.2%至2.01億歐元,按可比匯率計算,增幅爲11.7%。這一成績不僅超出集團預期,還創造了品牌成立55年來歷史業績的新高。其中,中國市場貢獻良多,尤其是線上渠道,銷售額增幅高達44%。

ECCO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的9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1300名員工、2250間門店。2018年,集團在產品設計、管理和銷售方面對數字化進行了更多投入,並佈局全渠道零售網絡,事實也證明,這就是消費者想要的購物方式。

· END ·

部分來源 | 鞋世界雜誌 編輯|張麗瓊 黃明 排版|Lily

配圖來源於網絡 僅作編輯使用 侵刪

轉載此文請註明原出處“主力鞋世界”

促銷神器選好了,五一促銷沒煩惱

聽說銷量高的鞋店都點擊了這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