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2018•星耀家園年度榜樣”候選人之一,來自鄭州北車輛段修車車間鉚電班組熔接工陳冠宇。

陳冠宇鄭州北車輛熔接工

【推薦詞】:

頭頂是交錯往來的天車,耳中是110分貝以上的噪音,無論溫度幾何,“90後”熔接工陳冠宇都要身着雙層工作服,手持1500多度的焊槍,爲鐵路貨車進行“手術”。工作以來,他累計焊修列車4萬餘輛,焊縫連起來約50餘萬米,在最苦最累的崗位上,他用自己的行動展示着新時代鐵路青工的風采。

【工作格言】:

青春無悔,絲絲焊縫無數汗水澆築;無懼困苦,手持焊槍消除貨車病害;誠心誠意,全力保障鐵路運輸安全。

人物素描

陳冠宇:堅守崗位不言苦

陳冠宇,男,1994年出生,中共黨員,鄭州北車輛段修車車間鉚電班組熔接工,參加工作以來,他累計焊修列車4萬5000餘輛,全部焊縫連起來約50餘萬米,至今沒有發生一起故障信息反饋,憑着一顆愛崗敬業的事業心,憑着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拼搏精神,他立足自身崗位,貢獻青春智慧,是新一代鐵路職工中的優秀代表。

作爲一名90後的帥小夥,從小在鐵道邊長大的陳冠宇從學校畢業後,就來到鄭州北車輛段修車車間工作,當上了一名熔接工。每天手持溫度高達1500攝氏度的焊槍,累計焊修列車45000餘輛,全部焊縫連起來,約50餘萬米,至今沒有發生一起故障信息反饋。

入路之初,陳冠宇作爲學員參觀修車大庫時,聞着空氣中瀰漫着的焦糊味,聽着耳邊機器的轟鳴,同批的學員個個目瞪口呆,而他卻顯得格外興奮。實習期滿,當同批學員紛紛選擇其他崗位時,他卻堅定地拿起了焊槍。

幹,就要幹出個樣子。陳冠宇第一次焊接完成後,看着那條醜陋的焊縫,就下決心要練好技術。

從那以後,陳冠宇一門心思撲在了學習上。上班時,他仔細觀察師傅焊修時的技巧,甚至連手腕移動的幅度與頻次都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下班後慢慢消化。遇到困難時,他虛心向同事、師傅請教。那段時間,經常可以看見他在修車大庫的角落裏,用廢鐵片苦練的身影。

就這樣,短短三個月,陳冠宇就迅速成長爲熔接的技術尖子。無論是敞車、棚車、罐車還是平板車,無論是鑽入平板車下、頭都難抬起的夾縫中進行作業,還是爬上4米多高的罐車頂部實施焊修,他都能拿捏得遊刃有餘。

在今年8月份媒體對一線崗位工人戰高溫的報道中,陳冠宇作爲鐵路熔接工的代表,先後被央視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以及河南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雖然時值三伏天,但鏡頭中的陳冠宇像往常一樣,頭戴安全帽、防護面罩、防塵口罩,身着雙層工作服、長及手臂的帆布手套,穿着反絨面工作鞋,嚴格執行作業標準不走樣。

當被問起爲什麼要穿着雙層工作服時,陳冠宇這樣說道:“鐵熔化的溫度在1500℃以上,如此高溫的火花飛濺出來,如果只穿一層工作服的話,瞬間便能直接與皮膚相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恐怕每個熔接工都明白。”

頭頂是交錯往來的天車,耳中是不間斷的110分貝以上的機器運行聲,陳冠宇在車輛狹小的空間中,爲病害貨車進行“手術”,手中的焊鉗夾着焊條與車體接觸的瞬間,焊花迸發,熱浪蒸騰,牆上的溫度計常常保持在42℃左右。僅僅十幾分鍾,陳冠宇身上的衣服、鞋子就被汗水全部浸透,而臉上的汗珠幾乎以每秒一滴的速度向下流淌。

“我覺得我工作的價值就是把控好每一道焊縫,讓我修的車,每一輛都是合格的、每一輛都是優質的。在坐火車時,當我看到貨車上打着‘鄭鄭北’這幾個字的時候,我就會自豪地跟別人說,你看你看,這個車就是我修的。那是我最幸福、最有自豪感的時候。”

面對鏡頭,陳冠宇用最質樸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工作中,雖然身穿雙層工作服和長及手臂的防護手套,但面對飛濺的火星和鐵水,陳冠宇身上還是被燙出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傷疤。起初,他並不在意,每次都簡單抹點燙傷膏,但時間久了,難免不被父母發現。

能不能設計一款兼具透氣性與防護性、適合鐵路熔接工作業的防護服呢?說幹就幹,陳冠宇積極徵求班組師傅們的意見,確定了手臂、胸口等容易被燙傷的重點防護部位,再查閱相關資料,學習服裝設計有關知識,自己琢磨着畫出了工作服設計手稿,並在服裝廠家批量生產,即將惠及更多的熔接工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