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前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冷靜嗎?文章略有修改。)

眼下“房地產悲觀論”的輿論蜂擁而至。其中的一些聲音需要我們重視。

有主流媒體刊發題爲《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的文章,一改之前官媒對房地產的態度。認爲儘管一些城市“環比下降”和“漲幅回落”並不代表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並認爲這種聲音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是站不住腳的。

但是,該文章同時也認爲,我們既不願看到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此文章認爲,伴隨我國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以及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堅實的。

也就是說,儘管該文章並不認爲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但認爲政府是不希望房地產過於冷清的。因爲,當前房地產市場仍然是國內經濟增長的動力,沒有這種動力,中國的經濟就會出現問題。

其實,這樣的文章表面上是肯定當前的房地產市場政策,肯定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調控還得繼續,肯定當前的房地產市場政策不能夠鬆綁,但是該文章所表明的觀點或骨子裏則是希望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鬆綁,房地產市場泡沫繼續吹大。

實際上,其文章在邏輯前提上就是錯誤的。

因爲,對於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儘管出現個別城市的住房銷售在下降,甚至下降幅度很大。

比如,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10月,鄭州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上升36%,環比下跌21%,較2018年月平均成交面積低10%。10月,在機構監測的29個重點城市中,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爲23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環比下降6%,當月整體成交面積不及2018年1月以來的月均水平。

但是這些數據,只是表明房地產市場住房銷售面積下降,根本就沒有說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如何變化。

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寒冬,那麼作爲一個以投資炒作爲主導的住房市場,其不僅表現爲住房銷售面積全面下降,更是表現爲住房的價格全面向下調整,表現爲房價上漲預期突然逆轉。

因爲住房作爲一種投資品,只有房價上漲預期突然逆轉,整個房價水平全面下降,以及房價下降達到20%以上,才能說房地產投資品市場出現熊市。

如果這種情況沒有出現,反之整個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不是下跌而是還在上漲,那麼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還在繼續,根本上就沒有進入熊市,更不是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這是投資學上的一個基本常識。

還有,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冷靜嗎?當然從總體上來說,住房銷售面積增長比前三年一直創歷史記錄是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還是在增長。只不過是一些城市的增長幅度小了,即使一些城市的住房銷售面積增長爲負,但這些城市的價格還是在上漲。只要房價還在上漲,那麼國內房地產市場就根本不會冷靜。

從最近公佈的TOP100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情況來看,前三大房地產企業銷售都超過5000億元,其增長速度達到17%,而前20的房地產企業住房銷售增長速度更是達到近70%。

而國內前100家房地產企業,其銷售量佔國內近90%。國內房地產企業這些增長速度,如何來說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冷靜呢?只是看看國內居民的借貸情況,也表明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有多麼火熱。

至今年八月爲止,中國全國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已經達到35.64萬億元,短期消費貸款規模超過了8萬億元,爲2014年末的兩倍多。國內居民在短期內利用了這樣的銀行信貸,國內房地產市場肯定會火熱而不是冷靜。

至於房地產市場作爲經濟增長之動力,這種願望沒有什麼不可,但是其前提條件是整個房地產市場迴歸到“只住不炒”的市場定位上來。

因爲,只有住房作爲一種消費品,作爲一種居民基本生存條件,那麼對近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其住房需求肯定是無限大。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國內房地產市場才能真正成爲中國經濟增長之動力。

但是,如果房地產市場還是以現在這種購買住房就是爲了投資、爲了賺錢,並由此吹大一個又一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那麼這種房地產市場發展下去,不僅不能夠成爲中國經濟增長之動力,反之可能成爲中國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根源。

所以,就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來說,並非什麼寒冬或過熱,也並非什麼冷靜或繁榮,最爲重要的是要讓國內房地產市場迴歸到消費爲主導的市場,迴歸“只住不炒”市場定位上來。

而要實現這點,就得讓一些城市過高的房價逐漸迴歸理性,讓一些城市的房地產泡沫逐漸擠出,這樣才能讓國內房地產市場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對此,十九大報告早就確定其基本原則,而這個原則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多改變。所以,對於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評估,就得站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任何背離了這個原則言論,肯定不可能引導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輕鬆一掃,即可訂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