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康》雜誌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佈了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廣東共有5個縣市上榜,分別爲四會市、英德市、高要區、博羅縣、廉江市。

1、四會市:49名

四會市,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縣級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位於廣東省中部、肇慶以東,珠江三角洲西北邊緣,地處西、北、綏三江下游,北迴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爲二。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肇慶市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 轄3個街道、10個鎮、32個居委會、122個村委會,總面積1257.6平方公里。

四會市

1993年和1994年連續兩年分別跨進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和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行列,1996年實現了小康。2014年四會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6位。2016年12月7日,四會被列爲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8年10月8日,四會市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四會市

2、英德市:59名

英德,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旅遊重鎮。由清遠市代管。位於南嶺山脈東南部,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東鄰翁源縣、新豐縣;南連佛岡縣、清新區;西與陽山縣接壤;北與乳源縣、曲江區相連。東起青塘鎮,西至黃花鎮,跨度約119公里。北自沙口鎮、南至黎溪鎮,跨度約78公里。 全市土地面積5671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3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人口111萬。

英德市林地總面積22.47萬公頃,林木總蓄量61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1.8%,野生動物種類多、分佈廣。農業形成了優質米、油料、甘蔗、蠶桑、茶葉、蔬菜、水果、筍竹等商品生產基地,其中筍竹種植面積達2135公頃 。英德是國家茶葉、優質米、甘蔗生產基地,並被農業部定爲全國農業產業化試點市(縣)之一。享有廣東水泥之鄉、廣東石灰岩溶洞之鄉、中國英石之鄉。“中國紅茶、綠茶之鄉”、“中國麻竹筍之鄉”的美譽。

3、高要區:62名

高要區是廣東省肇慶市轄區,地處肇慶市南部,東鄰佛山市三水區,西連雲浮市云城區及肇慶市德慶縣,南接佛山市高明區及雲浮市新興縣,北與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廣寧縣、四會市相連,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屬廣佛肇經濟圈和肇慶市經濟發展中心區。全區總面積2071平方公里,轄16個鎮和1個街道,有26個社區、324個行政村。

高要歷史悠久,金利鎮茅崗遺址,是廣東省首次發現的靠近江河的最大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居住建築遺址,距今4000多年。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4、博羅縣:77名

博羅縣,隸屬廣東省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東部、珠江三角洲東北,東江中下游北岸。東與惠州市區相接,南與東莞隔江相望,西連增城,北靠龍門、河源,是京九鐵路經濟增長帶的咽喉地帶。

博羅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發展“三高”農業條件優越,是廣東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境內羅浮山,集道、佛兩教於一山,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嶺南第一山”和“中國道教聖地”之美稱。

2017年,博羅縣入選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5、廉江市:89名

廉江市,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北部,與廣西接壤,瀕臨北部灣,地域總面積2835平方公里。

廉江是傳統農業大縣和工業強縣,盛產水果,號稱百果之鄉;是廣東40個產糧大縣中表現較突出的縣級市;是粵西唯一一個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工業類別齊全,尤以電飯煲產業表現突出,其電飯煲產量佔全國3成以上,是“中國電飯煲之鄉” 。

廉江境內多代地層出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褶皺斷裂構造十分發育。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種衆多,素有“花崗岩王國”之稱,儲藏量達200億立方米。境內北部的塘蓬金銀礦又是廣東省“八五”計劃開發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全國聞名的鶴地水庫,儲水量達12億立方米,水面積122平方公里,有“人造海”之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