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

北京時間11月8日,距離泰國明年二月份的大選越來越近,而根據巴育的承諾,距離解除各黨派禁令的時間最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而到了12月份禁令解除,巴育將會受到爲泰黨在內的其他黨派強有力的衝擊,所以在此之前巴育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但是最近英拉兄妹畫像掛曆在民間流傳的事情讓巴育很惱怒,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是英拉兄妹指示的,但是巴育還是要將這股火發到英拉兄妹身上,最近泰國大米價格上漲,巴育也藉此重提大米瀆職案,企圖揭開英拉的傷疤,但是這個問題英拉雖然做的不好,本心卻是爲民衆着想,得罪的更多的是上層社會,所以說巴育這次反擊選擇的角度偏了。

巴育在2014年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拉,而他給出的理由就是英拉在政府收購大米的問題上存在瀆職與貪腐的問題,而大米瀆職案也成爲英拉之後一直環繞在身上的罪名,可以說英拉敗在了這個問題之上,所謂的大米瀆職案指的是英拉上任之後實行的國家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統一收購民衆手中的大米,這樣可以讓民衆拿到更多的錢,同時也便於泰國操控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但是因爲英拉執政時期,其他國家的大米普遍豐收,而泰國大米又因爲政府囤積導致價格上漲,所以失去了競爭力,出口大米減少也讓收購資金出現了問題,英拉的這個政策造成了泰國國庫虧空。

巴育這一次重提此事顯然是要告訴民衆,英拉當初是做過錯事的,自己推翻英拉是正當的行爲,甚至他一直認爲自己償還了餘下的收購款也是做好事。而且他還特意強調當初因爲英拉國庫虧空了8000億泰銖。但是他顯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英拉雖然最終沒有做好收購大米的問題,但是以高於市場價收購農民的大米最終的受益者是民衆,最終難以善終與她收購價格有關係,與國際市場的米價也有關係,不能說單純是英拉的問題。

巴育這一次反擊只會讓英拉更受歡迎,畢竟提起這件事情很容易讓人想到當初英拉的好處,現在米農是看天喫飯,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但是英拉當初的政策是旱澇保收的,而英拉其他的政策,比如配套扶持資金等都是對民衆發展有好處的,現在巴育將它們全部取消了,而大米瀆職案民衆只會知道英拉是爲了他們好,纔不會去管政府爲此付出了多少代價。

巴育這一次表現只會讓人感覺他是睚眥必報,而他一次次失誤不僅讓英拉,讓爲泰黨增加士氣,而對自己得形象也是一種損壞,與其糾結前任做得好不好,還不如自己腳踏實地做點事情比較現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