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一段關於江西殯改的視頻引發了大量關注。視頻顯示,有多具棺材被擡出地面,密密麻麻地堆積如山。有村民躺在棺木裏哭喊抗議、不肯離開,幾輛挖掘機將成百上千副棺木搗成了碎木,而在一旁有白髮老人眼睜睜看着棺材被搗毀。

  這與江西省近年全力推動殯葬改革有關。其中,引發百姓反彈最嚴重的,是今年6月被剛劃入火葬區的上饒、宜春等地。

  江西殯改砸棺爲何如此激進?背後可能隱藏着殯葬暴利生意。

  據江西明德歸厚人文事業有限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是,爲全面深化殯葬改革,助力江西省殯葬事業跨越式發展,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省民政廳、省國資委的關心支持下,2017年11月6日,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軍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又名江西省殯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註冊地址在贛江新區。公司以殯葬產業投資經營管理爲主,兼營健康養老產業、生命關懷事業、旅遊休閒產業。

  該公司成立沒多久,就先後拿下江西多地殯改投資合作。據其官網公開信息,2018年2月起,江西明德已先後與江西省豐城市、戈陽縣、銅鼓縣、樂平市、新餘市、黎川縣等地簽訂殯葬投資協議。在其官網發佈的新聞中,還有這樣一段描述:“2018年5月18日,江西明德公司總經理易少平、副總經理塗冬生赴新餘市參加市政府殯葬改革落實方案會議……新餘市殯葬改革項目是江西明德公司承接的第一個地級市行政區域殯葬改革投資項目新餘市殯葬改革項目。”

  可能普通讀者對於江西明德的這些合作無感,我們拿另外一組數據告訴你,這些合作背後都是利益。

  創業家&i黑馬查詢中國最大的殯葬服務企業福壽園的財報顯示,福壽園2017年銷售收入達人民幣14.772億元,淨利潤人民幣5.502億元。

  福壽園業績爲何如此靚麗?

  2017年其業務增長主要是靠:“重慶市壁山區及安徽省宣城市項目的建設於本年度內順利進行,至年末兩個項目的殯儀館部分己經基本建成。本年度內,公司亦與地方當局訂立多項合作協議,並分別在安徽省淮北市、山東省泰安市、福建省寧德市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的四個殯儀館開始提供殯儀服務。同時,2017年4月18日,公司贏得公開投標,並就以‘BOT’方式建設高郵市殯儀服務中心訂立框架協議……公司亦通過受託管理的方式向3家小型墓園輸出管理並獲取回報。”

  那麼江西明德,福壽園等殯葬服務公司到底是如何賺取暴利的呢?

  《創業家》2011年曾對殯葬行業的暴利做過深入報道,以下是報道全文,或者能解開你們的疑惑。

  火化:普通800元、高檔1978元、豪華2000元以上;

  靈堂守靈(三天兩夜:重慶風俗):

  普通:1500元;

  中等:3000元、4500元、6000元不等;

  豪華:15800元;

  最貴:6萬元。

  《創業家》記者一進入重慶市民政部門直屬的江南殯儀館,館內的員工就熱情地介紹起上述基本殯儀服務,就如同專賣店裏銷售人員向用戶推介新上市的貨品。

  一位代姓殯葬禮儀師帶着記者詳細參觀了各種不同級別的靈堂,並推介了包含運屍體、壽衣、化妝、守靈、花圈、火化、骨灰盒等一條龍服務的打包價格,“下面的一個普通廳不能低於3萬元,豪華廳5.8萬元。”該禮儀師還隨手給記者留下電話號碼,“歡迎隨時諮詢殯葬事宜。”

  江南殯儀館另外一個身份是內地第一家殯葬業上市公司中國生命集團(HK:8296)的託管殯儀館。它2009年爲中國生命集團貢獻了2040萬元的收入,毛利高達85%以上,平均每送來一具屍體爲公司貢獻約14600元(火化和殯儀服務)的收入。高昂的毛利率只有網遊行業才堪與之比肩。

  然而如此暴利的殯葬服務卻主要被民政部門所直屬的國營殯儀館或者跟民政部門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殯儀服務公司所壟斷,除了北京八寶山、上海福壽園等少數國營殯儀館外,上規模的殯儀服務公司只有來自臺灣地區的中國生命集團、湖南懷恩殯儀服務公司等寥寥幾家。

  賺錢容易做大難

  山東聊城市某鎮,楊先生從鎮上一家專門做殯葬用品的作坊買了幾個紙紮的花籃和一把紙錢,花費10元,“成本最多2~3元錢,老闆賺發了。”

  “每件壽衣批發有20~100元利潤;零售利潤高達600~1000元。”這是江蘇“昇仙”牌壽衣廠所打出的招徠客戶的廣告,而當《創業家》記者以想加盟代理的身份進行詢問的時候,對方卻很實在地給記者潑了冷水。

  “做壽衣一定要懂得本地的風俗習慣,比如喜歡用何種面料、何種顏色,否則肯定做不起來。”一位女工作人員說,我們批發給一級代理,每件衣服加價5~10元錢,一級代理再賣給零售客戶,每件加價20~100元不等,如果直接自己開店零售,每件利潤可以達到600~1000元不等。

  亞星壽衣廠的銷售人員給《創業家》記者開出的中山裝壽衣批發價更便宜,每套最低17元,最貴60元,而一套普通中山裝壽衣在北京的零售價格在上千元。

  “你不要看壽衣零售利潤那麼高,那也是沒辦法,做零售需要租臨街店面,開比較高的人工工資,壽衣不像油鹽醬醋等日常消耗品,消費頻率高,有時候一個月才賣一兩套,必須賣高價才能把成本攤回來,而批發就沒那麼高的成本,量也大一些。

  ”昇仙壽衣廠工作人員強調,“儘管在北京,中等的壽衣一套能賣1000多元,但前段時間有個從我們這裏進貨的北京殯葬用品店老闆做不下去,將店面轉讓了。”

  她告訴《創業家》,由於殯儀產品的消費量不高,因此一旦來一個客戶就抓住,“正常來講一個家庭有四個老人,做了一個就可以做另外三個。”

  如果做殯葬用品的批發生意,沒有過硬的關係只能覆蓋街邊的壽衣店,要想將殯葬用品直接賣到目標人羣最集中的殯儀館,難度相當大。

  “在深圳殯儀館,賣殯葬用品的攤位都要經過招標。”李老闆2001年開始進入殯葬業,目前擁有一家品牌壽衣生產廠,在深圳開有兩家殯葬用品店。他告訴《創業家》記者,參與招標的骨灰盒、壽衣等生產商都與深圳殯儀館或者民政系統官員有一定的關係。

  據李老闆介紹,深圳殯儀館裏殯葬用品的銷售價格在全國殯儀館裏是最低的,“進貨價加30%的利潤,原來4000~5000元的東西現在降到2000~3000元”。

  這些在殯儀館裏競爭的殯葬用品廠家爲了爭奪客戶,不得不聘請專門的銷售人員做“促銷”工作,“有外地人,也有本地人,一般是親戚,基本工資2000多元,提成每個廠家都不同。”

  儘管在殯儀館裏銷售可以獲取高昂的溢價,同時還能通過批發規模出貨,但是殯葬用品廠家想要做大並不容易。以李老闆自己擁有的壽衣廠爲例,儘管入行早,產品還能出口到港澳臺和東南亞,但也只有一個車間,員工20~30人,每年生產壽衣幾萬套,“生產半年,放假半年”。“這個行業從業者特別多,但規模都不大。”李老闆說。

  《創業家》記者在中國北方地區最有名的壽衣生產基地——天津市武清區六道口村看到,1公里長左右的主街道兩邊都是兩三層的樓房,門口卻大言不慚地掛着各式“XX壽衣總廠”的字樣,進入裏面,發現屋子很深,臨街的房廳是產品展示批發,裏間則負責生產,規模確實都不大,不過這裏分工卻很明確,有的做壽枕,有的做中山裝,有的做棉袍。

  “當壽衣廠接到一批訂單時,沒有現成的布料,而布料廠也不會零賣,壽衣廠只好買斷一批布,根據這批布加工衣服。壽衣生產量不大,布料成本就比加工量大的時裝高。”李老闆說,“一套衣服,從內到外7件~8件套,加上鞋子、帽子,都是手工做的繡花和盤扣,批發價起碼300~400元,在國營殯儀館裏零售至少賣1500~1600元。”

  據瞭解,即便像李老闆這樣做得比較大的殯葬用品公司老闆,身價也不過幾百萬元。真正的暴利來自殯儀服務,這一部分一直爲國營殯儀館或者跟其有密切關係的民營公司所壟斷。

  暴利都在殯儀館裏

  “殯儀引導員比空姐還漂亮,告別廳輪換的頻率比飯店翻檯還快。”這是王小姐去年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參加一個朋友的親友的葬禮所看到的情景。

  中國生命集團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曝光了一直爲黨和國家領導人、社會知名人士提供殯葬服務的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的實情:員工118人,焚化爐15個,靈堂14個,2008年營收2.74億元(人均貢獻營收232萬元),純利潤3256萬元。這已經完全符合一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標準。

  “殯儀館以前是清水衙門,現在成爲民政系統的搖錢樹。”李老闆說。在臺灣、香港等地,政府只管運屍、火化等少數環節,殯儀服務大部分都交給民營公司負責,而在中國,由於利潤豐厚,國營殯儀館一直不願意放手。民營公司要想參與其中的暴利,沒有人脈根本行不通。

  《南方週末》報道過中國生命集團進駐重慶殯葬系統的經過。在2005年前,中國生命集團的創始人劉添財已經在臺灣經營了十幾年的殯葬生意,攤子鋪得也不算小,營收達2000萬元,他一直想進軍中國大陸的殯葬市場。

  2005年的某一天,劉添財到湖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偶遇當時在長沙任職、後任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的張宏昌。在張宏昌的指點下,劉添財選擇重慶作爲進軍大陸市場的突破口。最後劉添財搞定當地民政局,並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才撕開重慶市場:原殯儀館幹部願意留任可領兩份工資——原事業編制的工資不變,中國生命集團還給一份。

  劉添財的付出顯然是值得的,他獲得了江南殯儀館等重慶3大殯儀館全面經營權,甚至包括臺灣地區都不開放的火化權。

  自2006年進入重慶殯葬市場後,他的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營收從2007年的3694.7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4750萬元,2009年中國生命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重慶和四川4個殯儀館)的殯葬收入佔到總收入的71.4%,2010年上半年上升到77%,“沒有重慶地區的業務,中國生命集團根本不可能上市。”一位知情人士稱。

  中國生命集團“斂財”的手段在於其提供的豐富多彩一站式增值服務。這方面來自臺灣的劉添財很有經驗。在臺灣,殯葬業是一個開放和充分競爭的行業,各大殯儀服務公司爲了取悅消費者,不但大打廣告,甚至聘請年輕美女當化妝師,蔣介石的後人蔣友柏這樣的“貴族”還能放低身段爲殯儀服務公司設計“天堂式告別場”。

  臺灣殯儀服務公司通過各種花樣百出的服務賺取高昂的利潤,2007年全行業淨利51億臺幣,給員工的年終花紅相當於工資的3~20個月。

  以江南殯儀館爲例,工作人員可以在死者病危開始提供諮詢服務,早早把控客戶。

  “很多殯儀服務公司在醫院的太平間派有常駐人員或跟太平間工作人員關係密切,如有人在病房去世,病房醫護人員會打電話讓太平間派人將屍體接走,太平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給殯儀服務公司打電話,殯儀公司立即派員給家屬介紹殯儀館的服務流程和價格。”李老闆說。

  一般殯儀服務公司不會付錢給太平間工作人員,但作爲業務幫助的交換,殯儀服務公司會幫助醫院處理一些無主的屍體,“(這些屍體)找不到家屬出錢,國家也不出錢”。

  從派車接屍開始,長長的殯儀服務收費開始了:準備壽衣、接屍、穿脫衣服、消毒和冷藏屍體、化妝、靈堂守靈、住宿、茶水餐飲、花圈、火化、骨灰盒、墓地……

  除了火化等少數幾個環節是國家民政部門硬性定價外,壽衣、花圈、骨灰盒、墓地等增值服務的定價只要報備一下主管部門即可。但業內人士表示,既然主管部門最後要跟殯儀服務公司“分成”,又怎麼會自斷財路呢?江南殯儀館每處理一具屍體所獲得的約14600元收入中,來自火化服務的收入只有1550元左右,其他大都來自增值服務。

  比如在重慶辦喪事有家屬在靈堂守靈兩個晚上的習俗,江南殯儀館根據客戶需要提供“溫馨”的茶水和訂餐服務,有快餐盒飯,也有200~500元一桌的大餐,晚上還提供夜宵。一旦有喪事,靈堂裏往往人聲鼎沸,打牌、麻將等娛樂活動應有盡有,殯儀館工作人員如同服務結婚喜事一樣在裏面穿行。

  雖然殯儀館裏處處寫着不許拍照等字樣,但如果客戶有需要,殯儀館還能提供攝像服務,將整個悼念活動記錄下來。

  有些家屬不想將骨灰盒存放在殯儀館,江南殯儀館還能提供“抬棺服務”:將骨灰盒用轎子抬到車上200元,如果想要舉行一個抬棺儀式,共有7個工作人員供“驅遣”,一人引導,6人抬棺,收費1280元。

  “骨灰盒正常賣2000~3000元一個,紫檀盒子2萬~5萬元不等。”工作人員介紹說。據《創業家》記者調查,在天津武清,比較好的骨灰盒批發價也不過400多元。

  “殯儀館有專門的陵園,墓地價格看高矮、位置和朝向,中等的3萬~4萬元,好一點的7萬~8萬元,豪華的十幾萬元都有,別的陵園(墓地價格)都差不多。”“你們信風水嗎?要不要介紹個風水師給你們,800~1000元都有。”

  “有一些(家屬)能承受高端的,有錢要面子,有的簡單辦理,直接運過來火化就可以了。”李老闆說。

  因此,殯儀館工作人員在介紹各項服務的時候經常會貌似不經意地詢問死者家屬的背景、關係,因爲這往往決定着客戶的消費能力,而這又決定着他們自己的收入水平。重慶地區一所民政學校的學生透露,重慶錫寶公司(中國生命集團旗下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般是底薪加提成。

  由臺灣第一大殯葬公司國寶集團大股東的公子劉友麒2005年投資40萬美元創辦的湖南懷恩殯儀服務公司(現在已有22家連鎖店),甚至還提供生前關懷服務,讓老人提前爲自己的身後事做規劃,也取得了豐厚的收益:2008年營收6457萬元,純利1380萬元。

  李老闆認爲,那些已經上市或者已有一定品牌效應的大型殯儀服務公司將能在逐漸放開的中國殯儀服務領域獨佔先機,做大做強。

  -END-

  來源:野草新消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