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八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 | David Planchard教授:免疫联合,肺癌治疗未来已来

11月2~3日,第八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上海市肺科医院共同主办,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委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以及上海市抗癌协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委会协办。

本次会议以“聚焦胸部疾病,共促合作发展”为主题,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Robert Pirker教授及中国癌症基金会赵平理事长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2018年度肺癌诊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盘点及回顾,交流并展示国内外呼吸内镜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方法,特别是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研究进展。

本次会议的“焦点再汇:肺癌精准诊疗全球视角”分论坛上,EMSO肺癌诊疗指南第一作者、法国古斯塔夫•鲁西(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David Planchard教授以“免疫联合治疗的原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为题做精彩报告。会议期间,小编特别采访Planchard教授,邀请其就肺癌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0

1

学术报告

Planchard教授做专题报告

Planchard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从最初的组织病理学指导治疗到如今基因分子分型指导的“精准治疗”,NSCLC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除靶向治疗外,目前,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NSCLC治疗的新选择。

根据最新循证研究证据,10月份发布的2018版ESMO转移性NSCLC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对 NSCLC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进行了重点更新,提出治疗策略应根据组织学、分子病理学、体力状态评分(PS)等进行综合考虑。

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应采用靶向治疗,而针对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则应接受免疫治疗。其中,驱动基因阴性、PD-L1 TPS表达≥50% 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基于KEYNOTE-024研究结果,ESMO指南推荐首选帕博利珠单抗(I,A)。

近年来,学术界对免疫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发现不同作用机制疗法联合应用存在多重相互作用及潜在的协同作用。在PD-L1 TPS表达<50%的患者中,多项免疫联合治疗研究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曙光。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针对非鳞NSCLC患者,在不考虑PD-L1表达的情况下,基于KEYNOTE-189研究结果,ESMO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铂类+培美曲塞作为转移性非鳞NSCLC的一线标准方案(I,A),基于IMPOWER 150研究,PS 0~1分的转移性NSCC患者,可考虑选择“阿特珠单抗+贝伐单抗+卡铂+紫杉醇”方案(I,A)。

针对鳞状NSCLC患者,在不考虑PD-L1表达的情况下,基于KEYNOTE-407研究,ESMO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卡铂+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鳞状NSCLC的一线标准方案(I,A),基于IMPOWER 131研究,推荐阿特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备选方案(I,B)。

图1. 肺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研究(图片来自专家报告幻灯) 免疫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PD-1/PD-L1单抗联合CTLA-4单抗的双免疫阻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两者分别作用于免疫调节的启动及效应阶段,可发挥协同作用。CTLA-4单抗可阻断T细胞抑制信号,在免疫效应启动阶段促进T细胞增殖,而PD-1/PD-L1单抗可阻断PD-1与肿瘤细胞PD-L1/PD-L2的结合,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

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CTLA-4单抗(ipilimumab)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Checkmate 227研究显示,在肿瘤突变负荷(TMB)高表达(>10 mut/mb)的患者中,两者联合可带来PFS获益,但仍需等待OS结果验证。

图2. 肺癌双免疫联合治疗研究(图片来自专家报告幻灯)

此外,Planchard教授表示,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有诸多尝试,但仍需更多探索。目前,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免疫治疗肺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来在联合用药方案、剂量及生物标志物筛选方面仍然需要更多探索。 0

2

专家采访 0

1 10月3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基于KEYNOTE-407研究结果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卡铂和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NSCLC,且无需考虑PD-L1表达水平。您认为帕博利珠单抗该适应证的获批对于NSCLC临床治疗的意义?

Planchard教授:KEYNOTE-407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PD-L1 TPS表达如何(TPS<1%或≥1%),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均可显著延长转移性鳞状NSCLC患者的PFS及OS。基于上述研究结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NSCLC,我认为该适应证的批准为鳞状NSCLC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相信未来该治疗方案也将在欧洲获得批准,成为所有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图1. KEYNOTE-407研究OS结果

图2. KEYNOTE-407研究不同PD-L1 TPS表达的OS结果

但是,对于PD-L1 TPS表达≥50%的患者,在免疫治疗基础上是否需要联合化疗,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及探索的问题。从我的临床经验而言,考虑到联合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PD-L1 TPS表达≥50%的患者通常给予帕博利准单抗单药治疗即可,但对于肿瘤负担较重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也是可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0

2 作为EMSO指南的第一作者,请您介绍下EMSO肺癌指南对于免疫治疗的推荐力度如何?

Planchard教授:NSCLC可分为鳞癌及非鳞癌,ESMO指南对于鳞癌及非鳞癌的免疫治疗推荐类似,若患者PD-L1 TPS≥50%,一线治疗可采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若PD-L1 TPS<50%,则可采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其中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标准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改变了肺癌治疗的局面,带来了诸多惊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初诊肺癌患者时,临床应首先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敏感基因突变,如EGFR、BRAF或ROS-1等,对于存在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应首先采用靶向治疗。 0

3 目前,帕博利珠单抗是获批一线适应证最多的免疫治疗药物,从目前临床应用来看,您认为其临床应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能否分享下欧洲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经验?

Planchard教授:就目前临床研究结果而言,无论从单药还是联合用药角度,帕博利珠单抗在肺癌治疗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有以下三方面问题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第一,免疫治疗的毒性与化疗不同,在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过程中,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全程管理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至关重要。相信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积累,临床医生对于免疫治疗毒性的认识将不断深入,也将更好地控制和处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第二,晚期NSCLC患者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而我们知道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如何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第三,对于发生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目前其接受免疫治疗的研究证据尚较少,脑转移患者能否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有待研究。 0

3

专家简历

David Planchard教授

Ø  医学博士,法国古斯塔夫•鲁西(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医学系胸部肿瘤组主任

Ø  负责肺癌管理,主导或作为合作研究者参与了超过百项临床研究(I、II、III期);同时也负责间皮瘤及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相关研究

Ø  ESMO、AACR、ASCO、胸腺肿瘤管理网络(RYTHMIC)、间皮瘤管理网络(MESOCLIN)、神经内分泌肿瘤管理网络(RENATEN)成员

编辑 | 阅溪 (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