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爲,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引起正邪鬥爭,導致陰陽氣血偏盛偏衰或臟腑經絡機能失常的結果。故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是扶正驅邪、消除病因、糾正紊亂的臟腑氣機及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現象,恢復臟腑經絡的正常生理功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藥所以能治病,與藥物自身的性能(藥性)有關,而前人認爲藥物多有偏性,故明代張景嶽說:“人之爲病,病在陰陽偏盛耳,欲救其偏,則惟氣味之偏者能之。”是說只有用藥物的偏性,才能糾正疾病的偏勝。清代徐大椿(洄溪)總結說:“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調和臟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30位中藥之最

攻下之最———大黃

涼血之最———犀角

理氣之最———枳實

舒肝之最———鬱金

芳香開竅之最———麝香

清熱之最———石膏

瀉火之最———黃連

降氣之最———沉香

補脾之最———山藥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貝母

退黃之最———茵陳

祛風之最———獨活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補陽之最———鹿茸

補陰之最———女貞子

清熱解毒之最———銀花

芳香化溼之最———藿香

重鎮安神之最———硃砂利

水滲溼之最———茯苓

活血之最———丹蔘

補氣之最———人蔘

補血之最———當歸

生津之最———石斛

溫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涼之最———薄荷

安神之最———棗仁

溫裏之最———附子

100味中藥藥性歌訣

1. 側柏葉苦,吐衄崩痢,能生鬚眉,除溼之劑。

2. 槐實味苦,陰瘡溼癢,五痔腫痛,止涎極莽。

3. 瓦楞子鹹,婦人血塊,男子痰癖,症瘕可愈。

4. 棕櫚子苦,禁泄澀痢,帶下崩中,腸風堪治。

5. 冬葵子寒,滑胎易產,癃利小便,善通乳難。

6. 淫羊藿辛,陰起陽興,堅筋益骨,智強力增。

7. 松脂味甘,滋陰補陽,祛風安髒,膏可貼瘡。

8. 覆盆子甘,腎損精竭,黑鬚明眸,補虛續絕。

9. 合歡味甘,利人心志,安髒明目,快樂無慮。

10. 金櫻子甘,夢遺精滑,禁止遺尿,寸白蟲殺。

11. 楮實味甘,壯筋明目,益氣補虛,陰痿當服。

12. 郁李仁酸,破血潤燥,消腫利便,關格通導。

13. 沒食子苦,益血生精,染髮最妙,禁痢極靈。

14. 空青氣寒,治眼通靈,青盲赤腫,去暗回明。

15. 密陀僧鹹,止痢醫痔,能除白癜,諸瘡可醫。

16. 伏龍肝溫,治疫安胎,吐氣咳逆,心煩妙哉。

17. 石灰味辛,性烈有毒,闢蟲立死,墮胎極速。

18. 穿山甲毒,痔癖惡瘡,吹奶腫痛,鬼魅潛藏。

19. 蚯蚓氣寒,傷寒瘟病,大熱狂言,投之立應。

20. 蜘蛛氣寒,狐疝偏痛,蛇虺咬塗,療腫敷用。

21. 蟾蜍氣涼,殺疳蝕癖,瘟疫能治,瘡毒可祛。

22. 刺蝟皮苦,主醫五痔,陰腫疝痛,能開胃氣。

23. 蛤蚧味鹹,肺痿血咳,傳屍勞疰,邪魅可卻。

24. 螻蛄味鹹,治十水腫,上下左右,效不旋踵。

25. 蝸牛味鹹,口眼歪癖,驚癇拘攣,脫肛鹹治。

26. 桑螵蛸鹹,淋濁精泄,除疝腰痛,虛損莫缺。

27. 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腫除熱,醒酒立見。

28. 象牙氣平,雜物刺喉,能通小便,諸瘡可療。

29. 水蛭味鹹,除積瘀堅,通經墮胎,折傷可愈。

30. 貝子味鹹,解肌散結,利水消腫,目翳清潔。

31. 蛤蜊肉冷,能止消渴,酒毒堪除,開胃頓豁。

32. 海粉味鹹,大治頑痰,婦人白帶,鹹能軟堅。

33. 石蟹味鹹,點睛腫翳,解蠱腫毒,催生落地。

34. 海螵蛸鹹,漏下赤白,症瘕驚氣,陰腫可得。

35. 無名異甘,金瘡折損,去瘀止痛,生肌有準。

36. 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墜痰消食,神妙莫測。

37. 磁石味鹹,專殺鐵毒,若誤吞針,系線即出。

38. 花蕊石寒,善止諸血,金瘡血流,產後血湧。

39. 代赭石寒,下胎崩帶,兒疳瀉痢,驚癇詭怪。

40. 黑鉛味甘,止嘔反胃,鬼疰癭瘤,安神定志。

41. 銀屑味辛,譫語恍惚,定志養神,鎮心明目。

42. 金屑味甘,善安魂魄,癲狂驚癇,調和血脈。

43. 狗脊味甘,酒蒸入劑,腰背膝痛,風寒溼痹。

44. 骨碎補溫,折傷骨節,風雪積痛,最能破血。

45. 茜草味苦,蠱毒吐血,經帶崩漏,損傷虛熱。

46. 預知子貴,綴衣領中,遇毒聲作,誅蠱殺蟲。

47. 王不留行,調經催產,除風痹痙,乳癰當啖。

48. 狼毒味辛,破積瘕症,惡瘡鼠瘻,殺毒鬼精。

49. 藜蘆味辛,最能發吐,腸闢瀉痢,殺蟲消蠱。

50. 蓖麻子辛,吸出滯物,塗頂腸收,塗足胎出。

51. 蓽撥味辛,溫中下氣,痃癖陰疝,霍亂瀉痢。

52. 百部味甘,骨蒸勞祭,殺疳蛔蟲,久嗽功大。

53. 京墨味辛,吐衄下血,產後崩中,止血甚捷。

54. 黃荊子苦,善治咳逆,骨節寒熱,能下肺氣。

55. 女貞實苦,黑髮烏須,強筋壯力,祛風補虛。

56. 瓜蒂苦寒,善能吐痰,消身腫脹,並治黃疸。

57. 粟殼性澀,泄利嗽怯,劫病如神,殺人如箭。

58. 巴豆辛熱,除胃寒積,破症消痰,大能通利。

59. 夜明砂糞,能下死胎,小兒無辜,瘰癧堪裁。

60. 斑蝥有毒,破血通經,諸瘡瘰癧,水道能行。

61. 蠶沙性溫,溼痹癮疹,癱風腸鳴,消渴可飲。

62. 胡黃連苦,治勞骨蒸,小兒疳痢,盜汗虛驚。

63. 使君甘溫,消疳消濁,瀉痢諸蟲,總能除卻。

64. 赤石脂溫,保固腸胃,潰瘍生肌,澀精瀉痢。

65. 青黛鹹寒,能平肝木,驚癇疳痢,兼除熱毒。

66. 阿膠甘溫,止咳膿血,吐血胎崩,虛羸可啜。

67. 白礬味酸,化痰解毒,治症多能,難以盡述。

68. 五倍苦酸,療齒疳匿,痔癰瘡膿,兼除風熱。

69. 玄明粉辛,能逐宿垢,化積消痰,諸熱可療。

70. 通草味甘,善治膀胱,消癰散腫,能醫乳房。

71. 枸杞甘溫,填精補髓,明目祛風,陰興陽起。

72. 黃精味甘,能安腹髒,五勞七傷,此藥大補。

73. 何首烏甘,填精種子,黑髮悅顏,長生不死。

74. 五味酸溫,生津止渴,久嗽虛勞,金水枯竭。

75. 山茱性溫,澀精益髓,腎虛耳鳴,腰膝痛止。

76. 石斛味甘,卻驚定志,壯骨補虛,善驅冷痹。

77. 破故紙溫,腰膝痠痛,興陽固精,鹽酒炒用。

78. 山藥甘溫,理脾止瀉,益腎補中,諸虛可治。

79. 蓯蓉味甘,峻補精血,若驟用之,更動便滑。

80. 菟絲甘平,夢遺滑精,腰痛膝冷,添髓壯筋。

81. 牛膝味苦,除溼痹痿,腰膝痠痛,小便淋漓。

82. 巴戟辛甘,大補虛損,精滑夢遺,強筋固本。

83. 仙茅味辛,腰足攣痹,虛損勞傷,陽道興起。

84. 牡蠣微寒,澀精止汗,帶崩脅痛,老痰祛散。

85. 楝子苦寒,膀胱疝氣,中溼傷寒,利水之劑。

86. 萆解甘苦,風寒溼痹,腰背冷痛,添精益氣。

87. 寄生甘苦,腰痛頑麻,續筋壯骨,風溼尤佳。

88. 續斷味辛,接骨續筋,跌撲折損,且固遺精。

89. 龍骨味甘,夢遺精泄,崩帶腸癰,驚癇風熱。

90. 人之頭髮,補陰甚捷,吐衄血暈,風驚癇熱。

91. 天靈蓋鹹,傳屍勞祭,溫瘧血崩,投之立愈。

92. 雀卵氣溫,善扶陽痿,可致壯強,當能固閉。

93. 鹿茸甘溫,益氣滋陰,泄精尿血,崩帶堪任。

94. 鹿角膠溫,吐衄虛羸,跌撲傷損,勞祭骨蒸。

95. 膃肭臍若,補益元陽,驅邪辟鬼,痃癖勞傷。

96. 紫河車甘,療諸虛損,勞祭骨蒸,滋培根本。

97. 楓香味辛,外科要藥,瘙瘡癮疹,齒痛亦可。

98. 檀香味辛,升胃進食,霍亂腹痛,中惡鬼氣。

99. 安息香辛,辟邪驅惡,逐鬼消蠱,鬼胎能落。

100. 蘇和香甘,逐惡殺鬼,蠱毒癇至,夢魘能起。

好了,今天的中藥知識就分享到這裏!我是健康養生醫師,每天分享中醫養生文章,喜歡的話,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