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场你的风衣看起来太厚了,但不是颜色的问题,是material和cutting的问题,今天换成之前的那件吧,还留着吗?」

  去采访的路上,林奕华导演刚好碰上在后台准备的《聊斋》男主角王耀庆,经过了头一天的南京首演,导演对于其中一场的服装还觉得不够满意,确切的说,是对服装的材质不够满意,他觉得厚实的羊毛大衣会让戏的气氛太沉重,好在之前演出和排练中使用过的服装都齐备,临时更换也有余裕。整个团队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细小的修正,舞台监督立刻行动,几分钟后,当晚的戏又更好了一点,

  《聊斋why we chat》是林奕华导演的第58部原创舞台剧作品,该剧由金马奖影后、著名演员、电影导演张艾嘉和著名演员王耀庆主演,到今天为止,11站全国巡演已经走过了南京、宁波、上海、苏州站,还将继续与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7城观众见面。其中上海站的票更是在演出前月余就已经售罄,剧院还响应观众们的热情开售了加座。

  对于一线城市的戏剧观众来说「非常林奕华」几个字已经叫的足够响亮,《红楼梦》《梁祝的继承者们》《机场无真爱》都是有口皆碑,这回的新戏也照样不需要太多赘述,票房已有保证。

  对于一个有着如此丰厚卓著的个人履历的导演来说,眼前的林奕华显得实在太年轻了,多年没变的清爽发型和黑色细框眼镜,穿着运动衫和牛仔裤,这个看起来似乎永远25岁的男人和他的作品一样,极端充沛、极端缤纷。

  ▲ 林奕华导演近照 摄影:张博然

  林奕华的话蛮多的。

  尽管坊间早有关于导演「健谈」的传闻,当我发现落座后第一个暖场问题,他便性质盎然谈了近20分钟后,我还是被这样活跃的思路和旺盛的表达能力所折服。

  那个问题是「香港首演到现在戏有改动吗」,在此后林奕华导演回答的3500字中,他简要介绍了香港政府对于不同规模剧团的资助力度、国外剧团原创作品的创作周期、本次戏的创作周期和排练时间、张艾嘉在排练时提出的新想法、南京站技术合成的难度、演员们的临场发挥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在成本控制的影响下,客观上不能对戏进行大的修改,但因为场地的限制和演员表演经验的增加,细小的修改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

  ▲ 《聊斋》剧照 下同

  林奕华话蛮多的,但没有一句废话,他对于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对于戏剧市场看得明明白白,对艺术的求索从未中断,而以上种种,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刺激物——哪怕只是一个暖场问题,就能充分地呈现。

  新戏和原著《聊斋》的关系是紧密而有机的,简单的说是导演、编剧和戏剧顾问在看了《聊斋》中的496个故事之后,将这些故事中对社会道德的批评,好与坏的价值观,男女两性在家庭方面的制衡、甚至还有「被动攻击性人格和身份焦虑之间复杂却立体的关系面」等元素抽离出来,编写成一个新的、当代的、城市的聊斋

  故事发生在聊斋大酒店,一个阴间与阳间交界的场所,前畅销书作家蒲先生下榻于此,他发明了一个叫做斋聊的app,里面有各种他创造出来的美人,可以陪诸位孤家寡人聊天。一天他发现其中一位胡小姐,却似乎比他更了解自己。加上胡小姐的无处不在,使蒲先生疑幻疑真,难道她真有其人,曾经是他的女朋友,妻子,离婚密友,或是知音。

  蒲先生和胡小姐,他们在短暂的时间有所交集,并在此后长久的时间里相互思念。由此展开了一个关于现代生活、关于真爱、关于时间的故事。

  这是一个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故事,总计15场戏,演员9个,角色数不胜数,舞美和多媒体设计缤纷复杂,实在是一个不适合挪来挪去的大制作,这也是这个戏客观上无法大改的原因,聊起这个,林导一连说了好些个「很多」「那么」「非常」。

  「其实很多很多要巡演的剧团,是不会像我们这样子去处理布景设计跟动画设计的,这个根本是我们任性,根本是我本人任性,因为没有人会那么那么愚蠢,那么那么笨,去让跟他一起工作的人这么辛苦。」

  「所以大部分巡演的剧目它就做简单的,演员不要太多,技术不要太多。一个演出下来多少个cue,光是我们走进来之后要把整个戏还原的话,理论上是要一周的,但是我们赶着要在这一天半把它做完,还要维持它应该有的这个品质,所以我常常都说有一出大家看一出吧,因为搞不好,这就是最后一出。」

  林奕华的创作没有间期,不需要修整。

  《聊斋》首演至今,他始终在尝试还能为这出戏写些什么,南京站开幕式上,主持人在台上访问张艾嘉,林奕华在台下敲手机,张艾嘉笑着吐槽他「他在回微信啦」过一会,导演上台,手机里的秘密揭晓,就在从酒店出发到到达发布会现场的十几分钟里,他刚刚写好一个骈散结合的小文章,讲九个演员的角色关系一一介绍带过:

  

  「蒲先生的这个表妹平生对哥哥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怎么办,但是有一天她发现她自己才是能够回答那个怎么办的人?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大家到剧场来看!」

  「小鲜肉是一个拥有感受能力但没有创造能力的年轻人胡小姐遇上他,他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他告诉自己没有创作的必要,但是创作真的只是一种作为吗?难道创作不也是通往经验的一条人生之路吗?胡小姐到底能启发他什么,请大家到剧场来看!」

  

  

  作者林奕华行文流畅俏皮,导演林奕华自成语境。

  故事层面,林奕华的语境在于解读,比如发布会上的简介,比如他一直说「聊」是精神寄托,「斋」是狭小空间,里面有很多知识。光在书名的头两个字上,己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手机生涯原是梦。

  编排层面,林奕华的语境在「空间」,他说排戏就好像编剧导演戏剧构作在画画,当你决定了空间,也就是决定了画布尺寸,颜料和材质,整个画的质感也就有了。

  本次合作的编剧黄咏诗也是林导的老搭档,他早已习惯一件事叫做「只写台词」,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完全分开,因为那些关于空间、舞台布置设想即使写在剧本里,到林奕华手上也很有可能会「不见」更有的时候,连台词都会不见。林导初读剧本,就在想如何快速营造聊斋的氛围,他认为聊斋二字的精髓在于不用的空间,所谓异域,于是他用酒店的房间营造了出了一个异域。

  于是故事开场,偌大的房间正中间,一张酒店的大床。

  「我觉得中间它本身已经有一个寓意,就是你好像还是一个人要找回自己的这个位置,然后这个位置才能够所谓寿终正寝。那人为什么要寿终正寝,当你最后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坦然,很舒适,没有这么多旁边的东西再干扰到你了。」

  因此床成了「整个戏的主角,生与死都在里面」也难怪几乎所有演员都戏称「我和张姐(张艾嘉)有一场床戏!」

  拨开空间和故事的外壳,《聊斋》最触动林奕华的精神实质,在「阴与阳」调和。

  聊斋的496个故事,离不开阴阳相隔,阳奉阴违,阴错阳差……「阳奉阴违」用来讲社会腐败,「阴错阳差」讲他是白天我是黑夜,这些元素一一被用到了本次舞台剧中。

  林奕华在许多戏的采访中提到他提倡「男性要用阴性的力量来自救」到了《聊斋》,这个理论依据不变,他认为「阳」就是推翻和改革,而「阴」就是修补和改良。

  林奕华在香港长大,从小就接受这中西方融合的文化,他看惯了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明白一味的生搬硬套、成为别人,不是问题的解决办法。「我觉得我是对于这样子的一种想认知、想认清楚这个问题的核心,远远有兴趣过于改革一些什么,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跟阳性很不一样。」

  「你看我们的神话里面女蜗,她是极致的阴性力量吧,那她做的工作是什么呢?她要结婚,她其实都是在配合,是在修补,流动。不会以自己为中心的这种,我把它叫做阴性力量。」

  最近林奕华很爱看《如懿传》,他发现《如懿传》跟《延禧攻略》是两个不同的观众群,「因为《延禧攻略》就是阳刚的,就是你打我打你,然后你不给我抢你,然后你算我我更算你,但是如懿就一直不参与这个,结果她就是个LOSER,但是延禧大家都看得很嗨。」

  这或许是一个崇尚成功、追求权力的阳性世界,但林奕华想把这个阴性力量的故事讲给众人听,改良,去修补。

  去温柔地推翻。

  彼时采访时间超过了一小时,距离晚上的演出也不到两个小时了,制作人在旁边友善地提示时间,我表示配合,林导却轻快地站起来说「我没关系,还可以继续采,这件化妆间要留给演员化妆的话,我们换一间聊」

  林奕华还有话要说,或者说关于这个世界,他永远有话要说,不如就走进剧场里,听他用特有的语境讲讲,Why we chat?

  

  《聊斋》

  

  

  杭州11月9-10日杭州大剧院

  北京11月14-18日保利剧院

  重庆11月23-24日重庆大剧院

  郑州11月30-12月1日河南艺术中心

  深圳12月7-8日南山文体中心

  厦门12月14-15日闽南大戏院

  广州12月20-21日广州大剧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