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組照片是蘇格蘭人湯姆遜於1870年代拍攝,他是最早來到中國的攝影師之一。1870年6月,這些被收容的孤兒因瘟疫大批死亡,傳教士在安葬他們的路上被當地人誤認爲是被殺害的中國兒童,引發民憤,導致仁慈堂遭焚燬,堂中十位修女被殺,此事件和燒燬望海樓教堂一起,史稱“天津教案”。

這組照片是蘇格蘭人湯姆遜於1870年代拍攝,他是最早來到中國的攝影師之一。他首先來到香港,然後前往廣州、上海等地,輾轉游歷了大半個中國,也爲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照片中就是照片拍攝者湯姆遜和兩個清朝士兵,於1871年拍攝於廈門。

拍攝於1870年的福建鼓樓湧泉寺和尚。湧泉寺始建於783年,那時並不叫湧泉寺,而是叫華嚴寺。此後被毀三次,一次是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後兩次是在明朝時期被大火所毀。此後又重新修建,後被康熙皇帝賜名湧泉寺。

拍攝於1871年的北京修腳師傅。這些修腳師傅除了會修建腳趾甲外,還會爲客人去死皮除雞眼。照片中老者抽着菸袋從沒了窗戶紙的門窗探出頭,從照片人的衣着能看出來此時的天還不冷,難以想象到了冬天這樣的房間怎麼住人。

1870年代的街上一處。中間算命先生帶着眼鏡正在爲一個婦女算命,一旁還有一個圍觀者。畫面右側是剃頭匠正在爲客人剃頭。

拍攝於1872年的北京賣水果的商販。這是老北京傳統的小商販,他們往往挑着自己的水果穿梭在北京的各大衚衕中,吆喝着售賣自己的水果。照片中一個孩子正低頭看着垂涎欲滴的葡萄,令畫面平添幾分生動。

北京一位楊姓富商的小妾。很多人都以爲古代中國都是三妻四妾,其實並不是這樣,在古代中國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只不過可以納妾罷了,但是與妻相比,妾的地位要低很多。

拍攝於1872年的北京滿族人的葬禮。照片中幾人爲出殯旗手,叫做打執手的,他們都是被臨時僱用的乞丐。這些葬禮都很考究,就連抬棺材也分多少槓,因此花費也很巨大,很多人甚至會因爲幫葬禮傾家蕩產。

天津教案發生後的仁慈堂廢墟內景。仁慈堂是1862年法國傳教士所建,目的在於收容中國孤兒。1870年6月,這些被收容的孤兒因瘟疫大批死亡,傳教士在安葬他們的路上被當地人誤認爲是被殺害的中國兒童,引發民憤,導致仁慈堂遭焚燬,堂中十位修女被殺,此事件和燒燬望海樓教堂一起,史稱“天津教案”。這是仁慈堂燒燬後不久拍攝的。

拍攝於1870年代的廣州花船。花船其實也就是“水上青樓”,在廣州官員、洋人、買辦等都是花船的顧客。清末廣州依靠對外貿易,商業繁榮,無疑推動了娛樂業的發展,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比較鴉片氾濫和性病的傳播。

拍攝於1870年代的廣州買辦。買辦其實就是歐美商業爲和中國做生意僱傭的中國人,這些人大多外語比較好,不僅能處理生意上的事,還能爲歐美商人與官府打交道,收入很高。照片中這位買辦坐在中式椅子上,腳下還踩着一張豹子皮。

1872年中國南方的剃頭匠。照片中客人坐着的板凳裏面是剃頭匠的理髮工具,另一邊是燒水的火爐,平時就是用扁擔一邊挑着一個,這也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這個俗語的來歷。

圖爲一位僧侶在天后宮門前化緣。天后宮是中國沿海地區常見的廟宇。天后在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那時候社會生產力低下,寺廟需要和尚下山化緣,大多時候他們只要食物,不接受錢財,除非是爲了修建廟宇這樣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