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陂”是他经常对外说的一句话,他曾面对央视的镜头说“黄陂这片土地,大有可为”,他来黄陂的8年,也正如他所说的大有可为。

2011底—2018年底,我心中的大事记,你们心中有哪些呢?

黄陂区内地铁从无到有,从南部先行,到前川线提上建设日程

2014年5月28日,黄陂区内首条地铁,武汉地铁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正式通车运营。

2016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机场线至盘龙城、天河机场正式通车。

2017年12月26日,武汉地铁21号线经黄陂区武湖街道至新洲阳逻,正式通车。

前川线提上日程

2017年3月29日,前川线(7号线北延线)正式签订框架协议。

2017年12月18日,前川线土建预埋工程开工仪式在园林路举行。

至今,前川线被纳入武汉市第四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项目(2017—2023)建设项目,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待批文下达,全面开工。

岱黄高速已对7座以下小车免费通行,盘龙城机场高速明年初将对7座下小车免费通行,费用由黄陂区统一支付

2017年2月,黄陂区代表团在武汉审议工作报告时,集体呼吁能尽快取消岱黄高速收费,另外机场高速收费站也直接制约了盘龙城和临空经济区发展,望能尽快移除收费站。

2017年10月26日开始,黄陂区门前的拦路虎“岱黄高速”对7座以下小车免费通行,费用由黄陂区统一支付。

近日,再出便民利好,盘龙城机场高速将于明年初对7座以下小车免费通行,费用由黄陂区统一支付。

黄陂北部木兰景区群成功上榜5A级景区,旅游业势头好,让很多北部居民吃上了旅游饭

黄陂区是一个大区,全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南部虽然城镇化较多,北部依然还有很多乡村,为了北部也能更好的发展,黄陂区初步形成了中南部发展工商业,北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格局。

2014年,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成功上榜5A景区,成为武汉市仅有的3个5A景区之一,近年来,旅游业蒸蒸日上,也带动了不少当地居民加入其中吃上了旅游饭。

图源:黄陂旅游

以交通带旅游,以旅游带交通,改善人民出行环境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黄陂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区县第一,2016年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又被评为旅游业“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去年黄陂区共接待游客2085万人次,增长1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3亿元,增长43.9%。旅游已成为黄陂四大经济板块之一,是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黄陂区着力将交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完成了夏塔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和火塔、长塔、祁泡、石泡、黄孝等公路的路面大修,同时完成了十素公路、梳研公路、蔡榨旅游公路等一批旅游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北部生态旅游环线。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旅游公路120公里。

今年再开工建设4条二级旅游公路(蔡店至大悟刘集、夏店旅游公路、滠水河东岸黄陂前川至红安大悟旅游公路、韩集至合武高铁红安西站公路),总里程57公里,总投资达到6.7亿元,助推精准扶贫和红色旅游。

“十三五”期间,黄陂区将进一步提升北部旅游公路服务水平,及时启动木兰湖环湖东段、姚姚公路、祁泡公路、滠水河东岸公路、红岗山至夏家寺旅游公路、姚塔公路等项目的扩改建,2017年申报了80公里省级示范旅游公路,全面推进木兰大道长岭至河口段、蔡店至大悟两条精准扶贫旅游路的建设,重点推进红色旅游景点等区域联通道路建设,畅通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

招商引资

近年来,黄陂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抢抓临空产业示范园、汉口北和临空港被纳入全市六大综合物流园区的机遇,引进现代制造业、物流业发展作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黄陂区共有制造业137家、物流企业近270家签约,从业人员达20万余人。菜鸟武汉黄陂智能骨干网、海航、普洛斯、国泰农机交易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相继盛大开业,海航蓝海产业园、越海华中供应链总部、长江金属交易中心、卓尔集团智能仓储、菜鸟武汉黄陂智能骨干网二期、省汽运高新物流园二期、铁路物流中心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全区制造业投资总额2700亿元,物流业总额235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30亿元,完成投资23.6亿元,其中物流项目建设投资18.6亿元,物流基础建设投资5亿元,实现外贸出口5亿美元,商贸物流总收入1480亿元。

黄陂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交通规划发展时要以现代制造业、物流业发展为载体提升黄陂的竞争力,助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2017年,招商引资100个项目,投资1880亿元,黄陂引进华夏幸福产业新城、长江青年城、北辰蔚蓝城市、省交投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项目,投入运营菜鸟网络黄陂智能骨干网项目、萃元冷链食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联合治超,成效显著。交通安全生产实现“三零”目标。

盘龙城地区新建、投入使用多所学校,缓解上学难问题

2018年9月,黄陂区盘龙城地区投入使用4所新学校,区领导曾多次到施工现场视察,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工,4所学校的投入使用,极大的缓解了盘龙城地区上学难的问题,虽然现在依然存在着超级大班的问题,希望下任领导能继续解决。

黄陂城乡公交一体化到村村通至逐步完善

2015年,黄陂区投入2.4亿元实现了全区611个建制村“村村通客车”,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2016年以来区政府每年补贴7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和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目标。

此外,黄陂区强化公交运营网络,拥有公交线路148条,公交车1066台,公交覆盖率100%。倡导绿色出行,新增了180台新能源公交车,配套新建2座充电站;加快道路客运向城市公交性质转换。

除此之外,黄陂依然在不断的在开通新的旅游公交线路,优化现有的公交线路,新增便民公交

红色三乡耀木兰,黄陂三乡工程成为样板,多次登上央视

2018年1月9日晚,新闻联播详细报道推广的黄陂区“三乡工程”的做法与经验。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黄陂区在“三乡工程"的带动下,引进市场主体274家,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8.2亿元,带动1.1万名农民就业创业增收。市民下乡签订空闲农房租赁协议2371套,吸引投资19亿元。能人回乡创办合作社185个、兴办企业50家,投资23.1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发展长期乏力的问题,让广大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曙光。

黄陂区还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要全力推进“三乡工程”。推广木兰草原、木兰花乡模式,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升,推动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资源资产有效对接,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和都市田园综合体。新建5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村,完成20个“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长江新城起步区选址黄陂区武湖街道

1月22日,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刚刚履新的陈一新作大会报告: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这是“长江新城”在省市级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

2月15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剧院开幕,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武汉将围绕“一城一轴一心”,即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规划建设世界一流亮点区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月17日,黄陂团的代表们为了能抢到长江新城这个“绣球”,借市长下团之机,连夜赶制“武汉长江新城规划示意图”,“建议依托长江主轴,轴向沿谌家矶-武湖-阳逻,纵深覆盖规划建设的黄浦新城、汉口北、武湖及黄陂和新洲共同拥有的北湖地区,规划长江新城。”这是“长江新城”第一次出现规划设想图。

7月17日,瞩目已久的长江新城的选址,终于落子确定。上午9时,武汉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新城项目落子谌家矶,范围涵盖武湖、谌家矶地区。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除上述内容之外,近些年,尤其是近几年,黄陂区还有着的许多变化,黄陂人民看在眼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来看看黄陂人得知书记将离任怎么说

2016年,黄陂抗洪一线的他

深入民间的他

道一声感谢,说一声再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