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這組數據對比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衆多新興互聯網產品中,瑞幸咖啡既沒有佔用社會公共資源造成環境浪費,也沒有盲目擴張導致市場規則無序,品牌整體呈現健康向上的態勢。針對媒體,特別是公衆號最愛渲染的瑞幸咖啡"惡評如潮"來看,微博口碑中涉及瑞幸負面口碑的僅佔0.97%,正面口碑則佔比36.97%,而62.23%的中性口碑也能反映出市場對於瑞幸品牌持偏樂觀觀望的趨勢。

瑞幸咖啡問世以來,有關於它的種種猜測、唱衰乃至羣嘲就沒有停過。瑞幸的一舉一動總是被有意無意地放在放大鏡下被檢視細節,而這種檢視,還是在濾鏡後面完成的。

作爲互聯網咖啡的領頭羊,瑞幸彷彿生來便帶着互聯網的原罪:燒錢、虧空、造夢;與星巴克的對比也成了自不量力甚至是碰瓷;"燒光了XX億"、"資金鍊要斷"、"恐成下一個ofo"的小道消息更是三天一小飛,五天一大飛。

言論總是帶着情緒和某種目的,如果不能辨清則會墮入言論鼓吹者的陷阱中。幸好這個時代還有更冷靜、更客觀的大數據。數據不說謊,那就讓直觀的數字來給瑞幸咖啡翻案,看看數據真相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

大數據是面照妖鏡,這纔是瑞幸真面目!

自2018年3月20日到2019年3月20日爲期一年的大數據監測顯示,在輿論主戰場微博,瑞幸咖啡的輿論趨勢一直隨具體營銷動作而規律漲跌,並展現出正常的週期性數據增長及回落。

針對媒體,特別是公衆號最愛渲染的瑞幸咖啡"惡評如潮"來看,微博口碑中涉及瑞幸負面口碑的僅佔0.97%,正面口碑則佔比36.97%,而62.23%的中性口碑也能反映出市場對於瑞幸品牌持偏樂觀觀望的趨勢。

大數據是面照妖鏡,這纔是瑞幸真面目!

從這組數據對比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衆多新興互聯網產品中,瑞幸咖啡既沒有佔用社會公共資源造成環境浪費,也沒有盲目擴張導致市場規則無序,品牌整體呈現健康向上的態勢。

而瑞幸的外賣販售、贈飲模式則重新洗牌國內飲品行業,其開拓與創新性實則外界所看好並期待。至於消費者普遍存疑的咖啡品質問題,對於瑞幸來說,也將一直是鞭策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

進一步的,大數據在進行數字分析的基礎上,同時篩選了瑞幸咖啡正負面評論關鍵詞。當消費者越來越多,這些關鍵詞也逐漸清晰並多元起來。從中也不難發現,針對瑞幸的正面評價更趨於具體、實在、言之有物,而負面評價的情緒化傾向則更明顯一些。

大數據是面照妖鏡,這纔是瑞幸真面目!

比如正面評論中,微博和小紅書出現較多的詞有"醇香"、"醇厚"、"濃郁"、"飽滿"等,這些評論多從產品角度出發,甚至不乏專業詞彙,往往一語中的點出瑞幸的特色和亮點,足見瑞幸爲咖啡飲用者們帶來更多品嚐實踐。這也顯示出瑞幸消費者乃至中國咖啡消費羣體的水準在近兩年咖啡品牌爆發期裏已有明顯提升。

在負面評價中,"難喝"、"垃圾"、"差評"等宣泄性質的詞語佔主要地位,這也是新事物在推進過程中會遇到的現象。

但總體而言,這樣的評價無法構成成熟評價體系的一部分,更不能證明瑞幸咖啡的產品品質如媒體描述那樣到了要引起公憤的地步。相反,隨着公衆評價更加具體而細緻,瑞幸咖啡的市場接受度也將會有進一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