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信

值此第19箇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我們向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和省媒駐懷記者表示節日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你們積極投身我市宣傳報道工作,爲推進“一極兩帶”和“一箇中心、四個懷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你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爲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爲譜寫建設富饒美麗新湖南的懷化篇章貢獻力量!

中共懷化市委宣傳部

懷化市新聞工作者協會

2018年11月8日

鐵肩道義,妙手文章;腳下有泥,心中有光!今年11月8日是第19個記者節,向全縣新聞工作者致敬,祝你們節日快樂!

近年來,漵浦廣大新聞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縣委蒙漢書記提出的“心頭築牢理想信念、筆頭書寫時代正氣、鏡頭聚焦百姓憂樂、指頭叩開道德良心 、案頭堅守絕對忠誠”要求,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精心組織和策劃了大量具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報道,爲漵浦發展凝聚了人心,營造了氛圍。

白天,當大家在上班時,他們在忙碌。夜晚,當大家已經熟睡,他們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一天,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筆頭和鏡頭記錄着這個時代。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啓,我們不休息”,這是新聞工作者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轉換鏡頭,通過家人、同事、朋友說心裏話的形式,一起走近漵浦廣播電視臺、漵浦紅網、漵浦經典、“漵說”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工作者代表和通訊員代表,看看他們眼中的新聞工作者是什麼模樣……

劉仁超(漵浦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臺主任)

講述人:劉宸希(劉仁超的兒子)

今天爸爸下班回來,一開門就叫我:“兒子,今天爸爸給你佈置一個作業,寫一下你眼裏的爸爸”。說實話,我真不願意寫,因爲在我眼裏,他真不是一個好爸爸。

從我記事起,爸爸陪我的時間很少,因爲在他的心裏我和媽媽都沒有他的工作重要。在我的記憶裏,爸爸的工作沒有節假日和白天黑夜之分,就在今天早上,媽媽告訴我說:“別去打擾你爸爸睡覺,他昨晚工作到12點纔回家,起牀後又要馬上趕去雷峯山維修設備,讓他多睡一會。”我嗯了一聲,因爲這只是爸爸的工作常態。我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這相對於前年爸爸在下山途中被泥石流堵在路上進退不得,害我和媽媽擔心了一晚上實在是小事一樁了。今天是記者節了,祝爸爸節日快樂!

鄒康一(漵浦紅網記者)

講述人:籍佳靈(鄒康一的妻子)

在我印象中,他早出晚歸是常態,有時候前腳剛到家,領導一個電話有緊急採訪任務又出去了。結婚兩年來,他不知道放了多少次鴿子,反正,我已經習慣了沒人陪,一個人喫飯、逛街、帶寶寶。有時候問他晚上什麼時候回家,剛開始說10點左右吧,後面等到11點也沒見人,一直到睡着了也沒見他回來,完全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剛開始真的是不理解,甚至心生埋怨,後面漸漸認識到了他的不容易,以及他對新聞事業的堅持。當好一名記者,白天黑夜不見人是標配,就像當醫生要值夜班,當消防員要進火場救火一樣。今天是記者節,祝願他在自己熱愛的職業上更加開心順心。

舒秦(漵浦縣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講述人:王翔(舒秦的老公)

我的妻子是一名主持人,也是一名記者,她的手機必然是24小時開機,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一個電話,飯都顧不上喫她又立刻趕往現場。她懷孕五個多月的時候正逢漵浦發生洪災,因爲身體原因不能趕到現場採訪的她熬了個通宵,連夜錄製了洪災專題片。每逢節假日看到別人成羣結隊的去旅遊,可是我的另一半常常是連週末都沒有,從她工作到現在還沒有休過一次年假,連過年七天假她都有一半的時間在值班。

看着這個瘦瘦高高的女子如此癡迷這份工作,甘於喫苦,從骨頭縫裏都透着對新聞工作的熱愛,作爲她的丈夫,我只能選擇繼續支持她。

劉法蘭(漵浦經典總編輯)

講述人:張桂琴(劉法蘭的母親)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我這個女兒何止是三過!去年她開始從事記者這個行業,我和她的爸爸都不想她去,但她還是堅持去了。此後,我們一兩個月才見她一次。但是經常有鄰居跟我說,看到我女兒在龍潭採訪了,就是不見她回家。我帶着情緒給她打了電話,每次都是一句話,“在採訪了,沒有時間回去!”

就真的這麼忙?後來,我從旁人那裏知道,記者除了平時的採訪工作外,還要比別人更努力的學習,要了解最新的國家政策、時事熱點、民情民心等,他們白天在外面跑,晚上回辦公室寫稿,上班沒有規律。從此,我對女兒更多了一份理解,只希望她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舒微(漵浦廣播電視臺記者)

講述人:翟曉花(舒薇的母親)

自從女兒做了記者,我發現好像她的時間不屬於自己也不屬於我們。上班時間,要採訪,要寫稿,下班時間,一個電話,又得出發。很多次家人聚餐,她總是回來得最晚,提着一臺攝像機,滿臉疲憊。晚上,她喜歡玩手機,我會訓斥她,後來我才發現,她大多數時候是在拿手機寫稿。她說新聞時效性強,手機隨時隨地可以寫稿子。週末的時候,除了有采訪任務,她會在家裏看書、看新聞視頻,她說從事記者這行,覺得自己懂的東西永遠不夠。

現在她進入新聞行業已經8年多時間,我們也習慣了她的工作狀態。作爲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的支持她,希望她用心工作,少熬夜,多喝水,更快樂。

彭麗麗(“漵說”新聞客戶端記者)

講述人:李付(彭麗麗的好友)

以前在我的眼中,記者這份職業是很光鮮亮麗的,但是自從看到好友彭麗麗從事記者工作後,讓我更加了解到記者這個行業的艱辛。在我的印象中,她總是天亮就出發,下班不回家,深夜在趕稿。

平時給她打電話,她不是在採訪,就說在加班寫稿子,總是很忙,忙的都沒時間談戀愛,現在還是單身一人。不管是風裏雨裏,還是烈日當空,她都奔走在新聞第一線,只是爲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資訊,真是天晴下雨不能阻,手拿相機記實錄,勤勞認真把稿寫的好記者。

粟旦(龍潭鎮通訊員)

講述人:劉達(粟旦的同事)

她是一個90後小姑娘,作爲一名通訊員和“古韻龍潭”微信公衆號的編輯,我總覺得瘦弱斯文的她撐不了多久。可是後來我發現,新聞現場總是最先看到她的身影,她辦公室的燈總是最晚熄滅,她的工作任務是最繁冗瑣碎的,但她臉上的笑容總是最燦爛的。

她有一雙發現新聞的眼睛,她手裏的相機記錄了龍潭鎮翻天覆地變化的畫面,在街道、河道施工現場,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現場,在綜合市場建設現場……“古韻龍潭”這個微信公衆號和她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宣傳惠農政策,設立交流平臺,暢通建言獻策渠道……

11月8日,記者節!

祝新聞工作者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羣:454867376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