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夏河機場或蘭州中川機場返合人員,徐海龍和同事們就立即行動,按飛機落地時間提前到達,並對返合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詳細登記、轉運回家,轉運結束後,第一時間要將信息彙總上報,並通知其所在街道、鄉鎮要進行14天居家隔離。徐海龍主動請纓,把救護車開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既參與轉運又可以駐點工作,轉運、醫學觀察兩不誤。

自新冠疫情發生後,合作市城區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當整個城市變得安靜下來時,徐海龍開着救護車行駛在路上,路上再也沒有擁堵的情況,甚至很少能看到其他車輛,偶有的幾輛,除了運輸車、接送醫務人員上班的交通車、公務用車,剩下便是和自己一樣的救護車了。平日裏,街頭偶爾走過三兩個人影,基本是外出買菜的市民,帽子口罩,嚴嚴實實。

32歲的徐海龍是合作市婦幼保健站放射科主任,在疫情期間被臨危受命充當了負責接送新冠病患的救護車司機,夜幕降臨時,他在醫院門口和同事拍了合影。照片中的他左手握拳舉在胸前,救護車停在身後,車頂的藍色警示燈閃閃發光。

“那時候只希望病人能趕快被救治,疫情趕快結束。” 徐海龍說,“我們不怕出車多,就是希望每天別再有新的病人。”

過去的幾十天裏, 這些救護車燈日日夜夜閃爍在合作的街道上,連接病患和醫院。站在救護車前徐海龍感慨道“開上救護車那就是與死神賽跑”。

2月 3日,值班室的鈴響起,徐海龍接到的電話,要轉運一位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病例。

迅速通知醫護人員,穿好防護服、隔離服,戴好口罩、護目鏡等,他們在5分鐘內出發了。

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名司機,,組成一個急救單元組,是每輛救護車上的標配。爲了節省時間,和求救方覈實地址、詢問病情等工作,全在路上進行。

做爲一名共產黨員,徐海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踐行着醫務人員的初心使命,不眠不休地奔波在路上。

徐海龍承擔轉運、哨卡排查、疫情報表、送血清樣本,做流調等多項工作,一個人幹着幾個人的活。連日來沒有休息過一天,最多的一天徐海龍和同事轉運了90多名需要隔離的人員。從1月26日直到記者發稿,徐海龍近70多天了沒有回過一次家,家雖然近在眼前卻是他遙不可及的夢。

疫情防控一開始的時候,幾乎所有站點的防護用品都是非常匱乏的,徐海龍介紹,和醫院不同,急救中心對防護物資的需求更高,理想狀態下,爲了防止交叉感染,每轉運一次病人,急救工作人員就應該換一次防護服。但事實上,剛開始他們並沒有專業的醫用防護服,出去接送的隔離人員的時候戴的口罩也就是普通的醫用口罩。

隨着疫情防控重點工作的調整,轉運任務相對少,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仍爲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徐海龍主動請纓,把救護車開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既參與轉運又可以駐點工作,轉運、醫學觀察兩不誤。在醫學觀察點工作,爲隔離人員送去一日三餐,看似簡單的送餐任務一次卻要花費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

有夏河機場或蘭州中川機場返合人員,徐海龍和同事們就立即行動,按飛機落地時間提前到達,並對返合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詳細登記、轉運回家,轉運結束後,第一時間要將信息彙總上報,並通知其所在街道、鄉鎮要進行14天居家隔離。一系列的工作銜接有條不紊,看似簡單,卻不簡單,前期要和機場工作人員和市疫防辦進行銜接,轉運完成後要進行信息彙總上報,對轉運車輛進行消毒,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出現排查管控失誤。爲了避免轉運工作流暢,詳細制定了轉運流程圖,保證了機場返合人員轉運工作高效運轉。

“有密切接觸者需要轉運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他和同事第一時間按隔離人員名單進行轉運,最多的一天分兩組轉運隔離人員97人,解除隔離最多的一天轉運人員69人,轉運工作既辛苦又危險,防護服不透氣,穿上時間不長,醫護人員的衣服就溼了,最長一次穿着防護服完成15個小時的轉運工作,爲了更好的完成任務,轉運期間不上廁,轉運前就開始不喫不喝,但他們都無怨無悔。將任務嚴格按照轉運流程規範開展,轉運交接過程井然有序,無一差錯。

徐海龍除了送飯還要集中收集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和處置,因爲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必須按照醫療垃圾來對待。他還要對解除隔離人員與街道、鄉鎮做好協調對接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統計彙總當天情況。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徐海龍舍小家、顧大家,以大無畏的精神,顧全大局,勇擔使命,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