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總幹事Gadi Oron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知識產權保護是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期間討論的重要內容之一。

  進博會配套活動排期表顯示,進博會現場將舉行287場現場配套活動,包含287場各種類型和主題的論壇、峯會及項目接洽會。11月6日,進博會知識產權主論壇——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發展大會啓幕,來自國際組織、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代表共同出席活動,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發展,塑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主題展開討論。

  那麼,目前國內創意產業與全球創意產業之間的合作機會如何?國內的著作權維護近年取得哪些發展?國內版權環境如何進一步優化?圍繞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總幹事GadiOron。他認爲,中國擁有強大的本土市場,對權利許可價值的瞭解也在不斷增強,中國在全球許可收費領域將愈發舉足輕重。

  中國的數字環境轉型爲正版模式

  NBD:進博會現場專門設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和商事糾紛處理服務中心,爲參展商和採購商提供專業的知識產權、維權諮詢和糾紛的調處服務,您認爲這一舉措給企業傳遞了什麼信號?

  Gadi Oron:知識產權保護是會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爲展會展出的產品大多是比較新的創作成果,涉及到專利權、商標權等。進博會設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和商事糾紛處理服務中心,表明了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

  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中國的創意產業發生了重大轉變,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比如,在電影和音樂等行業內,中國採取並實施了支持本土製作和發展創意經濟的政策,同時加強對版權的執法和監管,這些舉措都有助於創建一個龐大的正版數字娛樂產業。另外,中國數字音樂的成功離不開對內容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目前,騰訊音樂等數字音樂平臺與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簽訂了許可協議,將其音樂流媒體服務提升到新的水平,這對其他企業來說有借鑑意義。

  NBD:在您看來,目前中國創意產業市場如何?

  Gadi Oron:中國市場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以數字產業爲例,中國目前的網民人數已經超過8億,這對國外的數字創作產品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國外的創作產品也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在2017年的收入達到2.06億元,其中約有1/3的收入分配給了海外創作者。此外,中國的數字環境也在逐漸轉型爲正版模式,在過去五年,中國的版稅收入增長了一倍以上,2017年上漲18.4%。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具有強大的本土市場和進一步增長的巨大潛力,在全球創意產業的影響也在進一步提升,隨着中國的相關立法和版權環境的完善,中國與全球在創意產業方面的聯繫將更爲緊密。

  有望成爲十大版稅收入市場之一

  NBD:您對中國的版權環境優化有何期待?

  Gadi Oron: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版權局一直在努力提高版權的保護和執法,並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根據我們對世界各地版權產業的調研和了解,我認爲中國接下來要做的有兩點:一是解決視覺藝術家的追續權問題,這項權利目前已存在於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視覺藝術家在其作品被拍賣出售時能夠從售價中分成,不過目前這項權利在中國依舊缺位;二是承認影視導演、編劇的著作權,根據現行的《著作權法》,視聽作品的作者無權從其作品的二次使用中獲得經濟收益,致使只有數字服務商、製片人和發行商才能從電視劇或電影的商業成功中獲利,這種不平衡應該得到改變。

  NBD: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在2014年把亞太區總部設在北京,與中國國家版權局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合作密切,您如何看待近年來著作權在中國的發展?其未來發展會呈現何種趨勢?

  Gadi Oron:我們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做過一個調查,其中有幾個關鍵數據:首先,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在五年內實現了收入翻倍,連續九年收入保持增長,其在2017年的收費總計達到2.06億元,我們預期中國2018年的數字收費總額將達到2017年的兩倍;其次,中國創作市場未來的增長潛力巨大,目前中國的版稅產業在全球的排名爲29位,考慮到其人口基數和娛樂行業的快速發展,其有潛力在在未來幾年進入世界十大版稅收入市場之列。

  第三,在音樂領域,流媒體訂閱已經在中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許可領域,寬帶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提高助推了流媒體的蓬勃發展,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服務的訂閱用戶總數已經達到3000萬,這一數字較2016年翻了一倍,自2014年以來更是增長10倍,我們預測中國的音樂流媒體訂閱用戶將在未來2至3年翻番。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