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第十九個中國記者節

記者

記着初心,記着堅守,記着作爲

向每一位新聞工作者致敬!

《記者賦》

(節選)作者/薛剛

◎梁啓超,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思想家之一,曾主辦10餘種報刊,新聞學家戈公振評曰:“我國報館的崛起,一切思潮的發達,皆由先生起端。”

鐵肩荷責,妙手華章;

文明天使,無冕之王。

◎黃遠生,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死於暗殺的新聞記者,殞命時年僅30歲。他奔走呼號主持公理,指斥時弊,爲社會民生請命。

心載千秋,志高軒冕之尊;

筆傳八方,每落本根之壤。

◎“一支筆勝抵十萬軍”的邵飄萍,生於軍閥混戰亂世,以“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爲座右銘,以鮮血浸染“新聞救國”。

誰握犀利之劍,力破污惡之囊;

誰憑肝膽爲器,濃縮大千之象。

◎戈公振,中國新聞史奠基人,以筆救國啓民,1935年他在彌留之際吐出“國勢垂危至此,我是中國人,當然要回來參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

道貫人間鉅細,光曝天下暗箱。

◎鄒韜奮,曾因宣傳抗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成爲“救國會七君子”之一。他主編《生活》週刊啓發一代青年,創辦三聯書店影響國人閱讀品味。

惟我記者,敢當天下向導;

惟我記者,雪亮衆目昭彰。

◎範長江,第一個報道西安事變真相的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說:“這個社會正需要無數有操守的記者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乃知記者之道,首在本志之明。

其責何其大哉!

身兼多才,筆照文明路程;

志驚風雨,文張純真大義。

◎正是記者調查揭開“孫志剛之死”謎團,推動收容制度最終廢除。

弘繼往聖絕學,

甘爲生民命使。

◎正是記者“秉筆直書”,以九年時間還呼格吉勒圖案真相。

助科普之惠澤,不雜己見;

鞭潛規之事實,貴尚峻厲。

◎正是藉由鏡頭,慘痛的教訓撲面而來。

噱頭譁衆,非我所爲;

道聽途說,業德早棄。

◎也正是藉由鏡頭,他們的深情被感知。

與天地兮共心境,

與草木兮同呼吸。

指白日以證心,

望皓月而明識。

其功何其廣哉!

翰墨皆凝香,俯仰俱風流。

桃源訪境,總在武陵人先;

南山採菊,每佔第一枝頭。

早春水暖,非是鵝鴨先知;

葉落聽雨,先於枯荷攬秋。

怒目假仁,揭舉嚴嵩之腐;

低眉弱勢,幫扶顏淵之陋。

◎央視歐洲中心站記者孔琳琳在英國會議上抗議“港獨”。

上天入地,動攪魑魅之府;

存真就簡,展望泰嶽之眸。

◎記者與川航英雄機長劉傳健面對面,聽他講述驚魂瞬間。

鼓唱時代強音,豐富日常精彩,

堪曰民衆耳目,秉持俠骨情柔。

◎記者節,跟護士節、教師節、醫師節一樣,是我國僅有的四個行業性節日之一。=

其勞何其辛哉!

月銜晚照,星戴晨曦,

挑盡孤燈,憂思朝暮。

◎截至2017年底,我國持證記者超過22.8萬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掌寸心而餐風雪,

含至道而飲霜露。

◎在2006-2017年間,全球約有1010名記者在報道新聞和將信息帶給公衆的過程中被殺害。

或翹心遠邁,攬五洲奇異;

或孤征危土,獲罪證實錄。

十家室邑,必過影而曾訪;

萬里河山,無高深而止步。

◎4月,美國空襲敘利亞,戰地記者徐德智一個人肩負出鏡、編輯、導播、攝像、新媒體直播等多重任務。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萬千文字,每自披閱;

科苑研所,家常涉足。

虔重苦輕,誠深怨淺;

求實窮達,道義銘骨。

◎高壓工作和不規律生活是常態,曾有調查顯示,國內9成以上媒體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操危慮深,師道左氏撰法;

仰天俯地,效仿史遷堅貞。

情繫蒼生,誘引山川崢嶸;

愛連地氣,催綻原野芳芬。

陵谷常遷,筆落時代印記;

滄桑幾度,膺服獨立精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