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太子作爲“賢王”在日本歷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他並沒有成爲天皇,只是作爲皇太子和攝政王結束了此生。

推古女天皇很意外地在位30多年,而在這期間聖德太子完成了日本第一部憲法,客觀上限制了蘇我一族無限制地控制朝廷。除此之外,聖德太子還編輯日本史書《天皇記》、《國記》、《臣連伴造國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本記》等,但著作皆無留存。因爲他推崇佛教,拜聖僧慧慈爲師,修建了四天王寺,併爲《妙法蓮華經》《聖髪經》《維摩經》三經作注,對佛教在日本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聖德太子在歷史上的功績並不止在這裏,而更重要的是他創建了日本第一部憲法。

公元603年十二月,聖德太子設定“冠位十二階”,規定不能用出身是否貴族來判斷給什麼官來做,而是隻以才能高低作爲錄用人才的標準,其目的就是爲了擺脫氏族對朝廷的控制,加強天皇的中央集權。

第二年四月,聖德太子又制定了憲法十七條,強調氏族豪門要作爲臣下而盡忠,服從天皇,尊奉佛法。“憲法十七條”最集中地反映了聖德太子的政治思想。“憲法十七條”重點放在“和爲貴”、“崇君”、“公正”與“尊三寶”上。和爲貴是爲了緩和豪族之間、豪族與皇族之間的矛盾;“崇君”是爲了樹立天皇的權威,要求大家服從天皇的意志;“公正”是爲了讓官員服從天皇統治秩序;“尊三寶”是爲了統一信仰,統一思想。

聽說聖德太子在他的《冠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中,大量採用了中原大陸的儒學、法家和道家的理念,比如冠位十二等級,表示干支十二屬性,乃是天地間之循序;憲法十七條,乃遵循陰數爲八、陽數爲九,陰陽之和爲十七。可見,聖德太子不但皈依佛門,還尊崇中原文化。

可是日本人記住的不是這些,而是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作爲遣隋使,送給隋煬帝一封國書,稱“太陽昇起之地的天子致太陽下落之地的天子之書”,強調與大陸平等,企圖改變日本對大陸政權的屈從關係。

把聖德太子如此聖人化,是日本歷史研究中不可繞過的題目。從八世紀開始,一直到鎌倉時代,世間流傳的頌揚書籍有幾十種。可是,也有學者對聖德太子的存在抱懷疑態度,最有名的是早稻田大學津田教授。津田教授在1930年就主張十七條憲法並不是聖德太子所創,是《日本書紀》編纂出來的內容。在二戰前,津田教授被軍國主義打壓,現在他的學說越來越得到重視併成爲主流。

    ▼

推薦關注抱朴智庫

抱朴智庫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