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典型的亞洲人,許多人在購車時都會將空間表現納入考慮之一,這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使用軸距來作爲參考數據。所謂的軸距其實是前輪與後輪之間的距離,一般人都認爲越長的軸距能對後排空間有顯著的提升,無可否認軸距的長度的確能影響空間表現,但你有沒有發現,一些軸距相同的車款,內部空間表現卻有着很大的不同?而這又是爲什麼呢?

雖然說一輛車的橫向寬度很大程度能夠決定內部空間的寬度(如B-segment與C-segment的差別),不過實際上內裝的設計也會對車子的橫向乘坐空間產生影響。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門板的厚度了。一些廠商爲了打造穩重的“厚重感”,會特地對門板進行加厚來讓車子看起來更“紮實”,而通常對內部空間不太講究的歐系車有時也因爲車門架構的設計而必須採用更厚的門板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橫向空間。相反的,擅長運用空間的日系車很多時候會使用內凹式的門板設計,以營造更多的空間感。

此外,儀表板以及中控臺的設計也對內部空間起着關鍵的影響。一般上一些講究空間表現的車款都會將儀表板升高,以騰出更爲寬敞的腿部空間,至於講究駕駛感的車款則會爲了駕駛座的包覆感而採用修長的設計,較爲佔位之餘在視覺上看起來也較爲“擁擠”。除了向儀表板下手,車廠也會通過一些小技巧來讓內部空間更寬敞,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縮短椅墊的長度,以營造腿部空間寬敞的視覺效果。

同樣的,車廠們也會採用內凹式的前排椅背設計來達到同樣的效果,一些緊湊型車款甚至會縮小前座座椅的尺寸來營造空間感,只不過這些做法都少會影響長途乘坐的舒適度,座椅的支撐度也有了折扣,一些內部空間看起來很寬敞的國產車款就有類似的問題,不但椅背支撐不足,對腿部的承託也不是很好。除了在座椅及儀表臺下手,提升視覺空間也是其中的技巧之一,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時候採用小面積車窗設計以及低矮車頂設計的性能車款都會產生較大的室內壓迫感。

說完了內裝設計,其實車子的引擎室以及驅動形式也能對內裝空間起着一定的影響。對於講究空間的家用車款來說,採用更短的引擎室設計,或者採用下沉式引擎室的設計能夠進一步提升座艙的空間表現。此外,對於一些採用全驅/後驅設置的車款爲了容納傳動軸而需要更大的地臺,因而犧牲了後排的空間表現;而一些車款雖然並非全驅/後驅車款,但也因爲底盤的佈置形式以及車體架構的設計而採用了更佔位子的地臺設計,空間表現也因而大打折扣。

總的來說,軸距只是決定乘坐空間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但車輛的驅動方式、動力佈局、懸架類型、座椅與內裝設計還有各種細節綜合起來,才能真正決定一款車能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乘坐空間。就連車身的A柱設計也能影響內部空間表現,因素可以說是太多了,所以說買車的時候不能光看數據,還是得切身實際去體驗一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