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你那里冷吗?

  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来,由于几场秋雨的光顾,很多地区气温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许多朋友急忙换上了长袖长衫,甚至更厚的服饰。自古至今我国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时下正值秋季我们要如何科学的冻一冻才健康呢?

  “秋冻”,是指秋天不要过早添衣。适当地冻一冻,可以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的防御机制,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所以,“秋冻”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然而,不少人遵循“秋冻”的做法,却反而冻出了病。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冻”法呢?

  第

  1

  则

  -“秋冻”忌盲目,添衣要灵活-

  “秋冻”不是一味地挨冻,当天气转冷时,多穿衣服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冬之交,冷空气来袭,要根据温度变化灵活增减衣物。

  现在早晚温差大,大家在早晨、夜间气温较低时,记得要及时添衣

  此外,南北方气候差异大,“秋冻”的讲究也大有不同。南方秋天往往不是很冷,不必过早、过多地添衣;而北方秋季昼夜温差大,受到冷空气影响时,常常一夜之间气温大“跳水”,穿衣太少的话很容易感冒。

  需要提醒的是,这几类人不适合“秋冻”:

  老人、小孩,以及体弱体虚、老寒腿的人;

  患有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肺病和肠胃病等疾病的人。

  第

  2

  则

  -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都要冻。即便穿得少,以下这些关键部位也要注意保暖。

  1. 肩膀和脖子

  很多人不太注重肩部的保暖,其实这个部位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如果不注意保暖,肩部就会很容易受凉,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患上肩周炎等疾病。

  脖子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比如,有的人睡觉时不穿上衣、肩膀盖不严,或者爱穿吊带衫、背心之类露肩的衣服,都会导致肩膀受凉。

  建议:

  初秋时节,肩部要注意保暖,外出时可以围一个披肩。

  可用热水袋热敷肩部,再辅以按摩,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2. 腹部

  人体很多脏器都在腹部,腹部一旦受寒,就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因此,患有肠胃疾病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此外,腹部保暖对于女性也很重要,因为女性下腹受凉会导致痛经和月经不调。

  建议:

  睡觉时,可多用一条毛巾盖在腹部。

  患有肠胃病的人或者经常痛经的女性,平时应做足腹部保暖。外出时不妨多穿一件背心或者马甲,保护好腰腹部。

  3. 足部

  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脚是身体最怕冷的部位之一,因为它离心脏最远,双脚末梢血液循环差,同时皮下脂肪量少,因而保温能力也比较弱。

  如果足部的保暖不充分,双脚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建议:

  经常感觉脚部冰凉的人,晚上睡觉时可以多穿一双袜子。

  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缓解痛经等病症。平时适当多做运动,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第

  3

  则

  -多加注意,正确养身-

  在春捂秋冻的“非常”时期,人们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第一: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第四: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第五: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