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導彈,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一排排導彈伴隨着呼嘯的轟鳴聲,冒着火花齊射向空中,隨之而來的是震耳欲聾的導彈爆炸聲。可誰能想到,這種震撼的場面過後,在硝煙散盡後,走出來的竟然是一名面容黝黑,身材嬌小的女子,她叫王雪梅,中國火箭軍導彈專家,也是爲數不多的女性導彈專家之一。

今年51歲的王雪梅已經入伍29年,先後擔任過5種型號導彈的研製,其中親手把16枚導彈發射到了天空,且這16枚導彈準確的擊中了預先設置的目標,威力不容小覷。除了參與導彈實彈射擊外,王雪梅還擔任了研究生導師,長期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教過的學生多達3000人。這些學生如今已經邁入了火箭軍不同的部門,擔負起了守衛我國國防安全的重要使命。爲此,王雪梅被中國婦聯授予了“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的榮譽稱號。

一個柔弱的女子,能在導彈的路上走到現在,相當的不容易。這對於她本人來說,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因爲作爲女性導彈專家,不僅自身要有淵博的導彈技能知識,對自己教的學生負責,還要兼顧家庭。王雪梅與愛人長期分隔兩地,一門心思撲在導彈事業上,一年到頭也見不到愛人幾面,對於家庭她總覺得心中有愧。在她的心裏,能與家人坐下來,在一張桌子喫飯,跟父母愛人孩子在一起,都是一種奢侈。

好在是王雪梅有一個通情達理的婆婆,她的婆婆曾說,女孩子一個人在外不容易,很多苦要自己獨自承受,但既然選擇了風雨兼程,便勇敢的去做,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受委屈了,記得回來看看,家永遠是你溫暖的港灣。每次有重大任務行動時,王雪梅總是眼含熱淚對着已經耄耋之年的婆婆說,媽,對不起,我本應該在您身邊盡孝,可我不能不走,祖國需要我。

在2016年的1月份,正值寒冬季節,王雪梅在高原進行導彈發射任務時,家中的公公突發疾病,不久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婆婆怕王雪梅擔心,影響工作,所以沒有把這個事情告訴她。三個月後,公公離開了人世。王雪梅在聽到這個噩耗後,帶着悲痛的心情,急忙請了三天假回來奔喪。三天過後,王雪梅回到了工作崗位,頭髮白了一大片。

共和國正是由於有像王雪梅這樣兢兢業業努力付出的人,才取得了今天這樣大的成就。最後,向奮戰在一線的科研人士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