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屢屢受挫,我的路在何方?”

哈嘍,大家好,我是K叔。

今天的文章,是我給知識星球的某位同學的回覆。

Question:

親愛的Kris,我很迷茫,我今年25歲,財經院校本科生,畢業後屢屢受挫,如今做了2年的企業出納,每天沒有生存壓力,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想要變成更好的人,想要成爲在事業工作上有所建樹的人,但是現在這個小企業沒有這個平臺,我也十分不確定財務這個專業能給我帶來專業上的滿足感。

我現在覺得自己十分碎片化,沒有人生的重心和方向,在思考是否需要考法律或者財會專業的研究生,過渡一下自己,找到一個確定的努力方向;我平時也會做一些英語翻譯、文書的兼職,昨天凌晨突然自己主動停了,我不認爲自己成天拼拼湊湊地賺點小錢、耗費時間能給我帶來快樂。很糾結,人生的路該去向何方?

“25歲,屢屢受挫,我的路在何方?”

Answer:

哈嘍,謝謝你的提問,讓我有機會,回想一下自己25歲時的狀態:

那是2010年,我支教剛結束,拖着一個掉了輪子的拉桿箱,坐了8個小時的綠皮火車,離開了那個山腳下的鄉鎮初中,回到滾滾紅塵的北京。

那時迷茫嗎?

當然。

同樣是一個學財經的人,因爲一次支教,讓我有了做老師的想法。

教書育人的那一年,和孩子們朝夕相處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偉大:

那種看着孩子們的成績一點點提升的喜悅,感受着孩子們每天期盼你上課的眼神,以及分離時默默流淚惜別的場景,都讓我對教師這個行業,心懷敬畏並且種下了一顆意外的種子。

相比做一個會計,或者未來的CFO,我是否更願意做一名教師?

這是我心中一直在糾結的話題,也成爲我迷茫的起因。

怎麼辦?

只是想,只是糾結,永遠都找不到答案,唯有行動和嘗試。

所以,在讀研的第一年,我決定做一次職業方向的試錯 —— 做一名教師。

怎麼試錯呢?

利用週末時間,我跑了好幾家教育培訓機構去面試老師,然後選擇了其中一家,成爲了一名英語教學助教。

白天,我在學校上課,到了晚上,就騎着那輛破自行車,在寒風裏蹬半個小時去上課。有時候課程的校區做了調整,我要做公交、倒地鐵,折騰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學校。

辛苦是辛苦了點,但至少,讓我在物理距離上,更加接近自己想要嘗試的行業和職位,苦一點也值得。

那麼,還迷茫嗎?

至少在這個問題上,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我捫心自問,是否願意在當時全身心投入的教育行業中?

答案是否定的。

我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高尚和理想主義。

當年的支教,是有明確的一年期限的,一年結束之後,我就可以回到北京,繼續讀書。也就是說,這一年的教師生活,是可以看得到邊際的。

當時年輕,對本地老師的一些做法很不理解:

“爲什麼他們都不好好準備教案?

爲什麼他們不能認認真真上課?

爲什麼他們動不動就要體罰學生?”

後來才意識到,他們對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望不到邊際。

一個人走進一條無限循環,且沒有驚喜的通道之後,那種不知何時結束的狀態,是很難有持續的能量輸出的。(當然,並不是絕對)

而反思我自己,我同樣做不到。

那麼,這個行業的夢想,就被自己埋起來了,或許在某一天,我會重新澆水施肥,讓他們再次生長。(比如我和K嫂,老了之後的願望,就是去支教)

好,以上是我的回憶,跟你的問題有啥關係呢?

我想說的是:

所謂的迷茫,通常就藏在「不知道這個選擇對不對,但又不敢作出改變」的糾結之中。

你不知道自己做企業出納對不對,不知道自己做兼職對不對,不知道自己就這麼下去對不對,或者說,你已經覺得不對勁,但又沒有改變的勇氣和行動的建議,於是,在糾結中,就越發焦慮和迷茫。

說完這個問題,我們回到行動建議上。

你希望成爲一個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非常好,野心是一個人成長和成功的第一步,但是,你又不確定,這個行業是否能夠滿足你的野心。

說實話,如果一直處於企業出納的狀態,你的野心這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當然,我並非說人人都要做CFO,野心不是人必需的,接納平凡,踏實努力同樣可以獲得很美好的人生體驗)

既然你的野心更大,那就要做更難的事情。

出納這件事,不用說兩年,可能半年之後就已經得心應手了。接下來的很多工作,可能就進入了一種自動駕駛的狀態,沒有挑戰,當然也沒有可能發錯,但最讓人泄氣的是,越來越感受不到上升的空間和做事的意義。

怎麼辦呢?

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在現有領域,挖掘更大的上升通道。

對於你來說,財務領域絕非只有出納而已,調整定位,開始向着更復雜的職位進發,這就是上升通道的擴展。

當然,光想是沒用的。爲什麼不考個CPA,爲什麼不考個中級,爲什麼不回爐學校讀個研究生,這些方式都是晉升的捷徑。

而且,當你晉升到更高的位置,才能領略財務領域給你帶來的滿足感。就像我們集團,CFO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幾乎所有的資源預算,都需要CFO統籌安排,那絕不是幾條賬目、幾條分錄可以比擬的。

不過,捷徑通常都比較難,難纔有篩選,才把那些不願意突破的“懶人”們篩出門外。

另一種方式,就是尋找另一個領域。

這一點,你已經開始嘗試了,找兼職,做測試,看看是否有新的賽道。

但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找新賽道的初期最好不要以犧牲本職工作爲前提,很多人一聽斜槓青年不錯,因噎廢食,裸辭之後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麼回事。

騎驢找馬,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按照你目前的狀態,我想着一點,不需要給你太多的建議,你已經及時止損了。

好啦,以上就是給你的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25歲,屢屢受挫,我的路在何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