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基於2019年經營情況發佈現金分紅預案的上市公司共有912家,其中有19家公司的分紅規模在100億元以上。據記者統計,目前已發佈2019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12家參與了證券投資(已剔除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公司),其中中國石油、雲南白藥和大唐發電等18家公司合計投資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

(原標題:資產負債表強健,格力、美的疫情中爭當“家電回購王”,更多跟進公司在這裏(附表))

4月12日晚間,格力電器發佈了首次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作爲白色家電領域的龍頭企業,格力電器這份公告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關注。市場對此解讀爲重大利好,其股價在4月13日收盤便大幅收漲5.15%。

但據《紅週刊》記者統計發現,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全球經濟和重要市場均受到了衝擊,很多上市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類似格力電器這種大手筆主動回購的上市公司並不多見。記者注意到,這些公司均有一個共性——現金儲備充足。當然,A股中現金儲備充足的上市公司還有很多,但其“真實性”就需要打一個問號了,如康得新等公司的案例在A股中也並不少見。然而,除了大手筆股份回購外,從上市公司的證券投資、分紅擴容等“逆勢操作”來看,其現金流的“健康”情況也可見一斑了。

美的集團回購再次“放大招”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上市公司的股價以及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水。按照橋水基金官網3月19日發佈的《每日觀察》預測,美國公司在公共和私人企業中的收入將下降約4萬億美元,全球的下降將高達12萬億美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業內人士對《紅週刊》記者表示,他應對市場巨幅波動的策略就是投資那些資產負債表強健和現金流充沛的公司。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16日,滬深兩市已有1253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財報,其中有中國平安、萬科A和中國中鐵等93家公司的貨幣資金在100億元以上(見表1)。

表1部分2019年末貨幣資金居前的上市公司

資產負債表強健,格力、美的疫情中爭當“家電回購王”,更多跟進公司在這裏(附表)數據來源:Wind(下同)

但實際上,自今年以來類似格力電器這種擬或者已大手筆回購的上市公司並不多。從擬回購的角度來看,目前僅有安潔科技和雲南白藥兩家公司的擬回購規模上限可能逾10億元,分別約爲10.83億元(按回購預案發布前一天的收盤價7.75元/股計算)、15.87億元(按其回購上限計算)。除此之外,順發恆業的擬回購規模上限也接近1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股份回購也需甄別,如安潔科技本次股份回購,主要系重大資產重組標的公司未完成2019年度業績承諾,屬於被動回購股份,但公司2019年三季度末的貨幣資金僅有10.76億元。而云南白藥等則屬於主動回購,據其2019年財報顯示,雲南白藥2019年末的貨幣資金爲129.94億元。

再從已大手筆回購的角度來看,儘管自2020年以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發以後,A股中上市公司的股價遭遇了無差別“打折”,但對比去年同期,上市公司的回購規模仍是萎縮的。據Wind顯示,今年以來A股中已有352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股份回購,累計回購規模爲470.75億元,而去年爲503.18億元,同比下滑6.45%。具體來看,滬深兩市中僅有中國平安、伊利股份、美的集團、雅戈爾、TCL科技和東陽光六家公司回購規模超過了10億元,其中中國平安、伊利股份和美的集團的回購規模居前,並分別已累計回購約59.93億元、57.93億元和39.8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公司的股份回購均屬於主動回購。並且截至目前,美的集團、中國平安和雅戈爾尚未發佈回購完成的公告,這就是說,它們未來仍有可能繼續回購。其中,據美的集團4月2日的回購進展公告顯示,目前公司已回購了約1426.51萬股,距離2月21日披露的回購下限4000萬股還有“一大步”。

中國石油證券投資規模最大

從證券投資來看,也能看出上市公司現金流“健康”與否。

據記者統計,目前已發佈2019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12家參與了證券投資(已剔除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公司),其中中國石油、雲南白藥和大唐發電等18家公司合計投資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具體來看,中國石油的證券投資規模最大(見表2),其中崑崙能源(0135.HK)、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和中石油專屬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被投資231.13億元、99.17億元和24.50億元。

表2  部分證券投資規模居前的公司

資產負債表強健,格力、美的疫情中爭當“家電回購王”,更多跟進公司在這裏(附表)

分析來看,中國石油大規模的證券投資確有強健的現金流背書。根據中國石油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末的貨幣資金高達1106.6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5.89%。另外,從中國石油的淨利潤現金含量來看,在2017年~2019年,公司已連續三年在600%以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A股中“不務正業”(由證券投資決定當年業績表現)的上市公司也很常見。而一旦遇到如新冠肺炎疫情等對資本市場有重大沖擊的事件,他們的業績表現或將“一地雞毛”。

招商銀行分紅規模再擴容

相比證券投資,現金分紅更加直接的反映了公司的現金流情況。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基於2019年經營情況發佈現金分紅預案的上市公司共有912家,其中有19家公司的分紅規模在100億元以上。分析來看,這些公司主要分佈在銀行、保險、地產等行業。具體來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四大行再次佔據了前四席位,分別分紅936.64億元、800.04億元、636.62億元和562.28億元。而在2018年分紅規模排在第五位的中國石化,則由於分紅規模出現下滑被招商銀行替代。事實上,分紅規模下降的高分紅公司中不止中國石化一家,除此之外,還有上汽集團和上港集團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大特鋼。

2019年初,方大特鋼發放年終獎壘起了3.12億元的“現金牆”,並向全體股東派發高達24.61億元的現金紅利,這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然而其2019年度財報顯示,方大特鋼本次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9股,但不進行現金分紅,這與其此前的“土豪”形象相去甚遠。對此,公司收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監管工作函,問題之一便是讓公司明確具體現金分紅政策,並說明未執行既定股東回報規劃的原因。方大特鋼解釋稱,公司主要爲了儲備資金用於支付經營性負債、應對疫情下的不確定經營性風險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人壽、中國神華和招商銀行等27家公司2019年的分紅金額均要超出2018年10億元以上(見表3),其中招商銀行由於將分紅規模擴容了32.59%,成爲了市場熱議的焦點,其股價也在之後的四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5.41%。對於招商銀行提升分紅規模的操作,中信證券3月21日的研報認爲,招商銀行是銀行股中阿爾法的代表,在行業景氣度較低的情況下,公司有望繼續保持業績的高增長。目前公司的估值已跌到相對低位,此舉有利於進一步凸顯招商銀行的投資價值。並且其建議,絕對收益投資者可以積極配置招商銀行。

表3部分分紅增加居前的公司(單位:億元)

資產負債表強健,格力、美的疫情中爭當“家電回購王”,更多跟進公司在這裏(附表)

而對於持有大手筆分紅的上市公司的投資者來說,他們也將獲得超額的回報(見表4)。但需要注意的是,綜觀A股歷史上也不乏發佈分紅預案卻未獲得股東大會通過、股東大會通過但仍不執行的公司。如武進不鏽、同濟堂等,2018年股東大會通過了分紅預案,但在這之後兩家公司又宣佈停止實施。

表4部分大規模分紅公司的投資收益

資產負債表強健,格力、美的疫情中爭當“家電回購王”,更多跟進公司在這裏(附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