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夥還在讀書就付定金要買瑪莎拉蒂!杭州醫生:是病得治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紅紅火火的“雙十一”即將來臨,多少人摩拳擦掌着,往購物車裏塞東西。

市民李女士,就是個購物狂,幾乎每天都這樣下單買東西,小到食品,大到衣服廚具。

趁着雙十一,她又給了自己一個買買買的藉口,購物車裏放滿了各種尿不溼、奶粉、寶寶衣服、洗衣液、紙巾、洗髮水等等,差不多已經超過2萬元了。最後幾天,她還要繼續刷繼續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些東西並不是家裏沒有,有了,但是想要更多,便宜的不能不搶,總會需要的。”李女士理直氣壯。

她說,如果不囤貨,她就會非常難受,沒有安全感。

事實上,和李女士有同樣心態的人不在少數。這頂多算過度消費,有一定經濟能力,消費稍微超出了預算。但如果完全不計後果地消費,甚至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了,那就是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給買瑪莎拉蒂就動手

衝動消費要不得

華先生,30多歲,外地人,在杭州結了婚買了房,外表看着挺風光,可是身上還揹着貸款,愛人和他一起省喫儉用,還計劃着要個孩子,負擔確實不小。

去年春節前,華先生在超市、網上購物,說是帶點東西回老家。愛人覺得應該的,也沒有在意。

因爲出生在農村,一路走到大城市,華先生挺不容易,怎麼說這次也要衣錦還鄉。誰也沒料到,手筆這麼大,光買東西就花了5萬多元。這也就算了,誇張的是,幾乎全村的人都收到了禮物,不管認識不認識的。

“我不是反對他花錢孝敬家裏,但是這也有點過分了。我們虧都虧死了,但是,又不好當面說,怕沒面子。”愛人很是委屈,又要幫着還信用卡了。

就算經濟富裕的人,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小李,大學還沒畢業,就嚷着讓家裏給買一輛瑪莎拉蒂。

“那天突然說了一句,就站在那裏非要買,當下就要。”父親老李也是一臉無奈。家裏是做生意的,有家底,準備在小李畢業之後上了班,給他置辦一輛好車。可是也沒說眼下就要。

讓父母意外的是,小李鬧得兇,還跟家裏人動起手來。自己跑去付了定金,預購了一輛限量款的瑪莎拉蒂。家人只能硬着頭皮把車子買了下來。

“其實他們這種衝動消費,是內裏情緒失控之後表現出的病態。家人不應該縱容,而是要重視起來。”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早期干預專家王奕權說。

足不出戶5年整理報紙

囤積障礙患者很痛

相比這些人,還有一撥人也令人費解,就是無止盡地囤東西。當然,並非尋常意義上的囤積。

錢立(化名),40多歲的人,沒有結婚,已經有五六年沒有出過家門了。

這麼長的時間裏,他就琢磨着,怎麼整理家裏堆積如山的東西。之前他是有固定工作的,也有五六年時間。

他不愛說話,老實本分,在父母眼中也是個挺乖的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懂得節約。

剛開始,他喜歡把單位裏的報紙拿回家,越拿越多,就堆在自己的房間裏。後來去商場,各種免費宣傳廣告紙,他能拿一堆。“花花綠綠的,很好看。”自己的房間裏放不下了,他就開始佔據父母房間、客廳、陽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你拿回來的那些東西,自己也整理整理呀。這麼都亂着也不是事兒。”母親苦口婆心。幾次三番都想賣掉,但是兒子死活不肯。

錢立前幾次還是整理的,當東西太多之後他也不知道該從哪裏下手了。

久而久之,錢立也無心工作了,就想着怎麼收拾自己的東西,琢磨下來,依然毫無頭緒,就很糾結,很難受。辭了工作,父母把他關在了家裏,因爲一出門他就會撿東西回來。

也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父母帶着錢立來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看病。“這叫囤積障礙,收藏很多理應丟棄的東西,丟掉就渾身難受。”王奕權說。一般,這種人家裏是進不去的,雜亂無章,沒有生活空間,喪失人際交往的能力,也失去了職業功能。

在患病的人羣中,原本以爲是女性佔據主導地位,事實上,以男性爲主,40歲以上的男性發病率更高。王奕權提醒,這些人的病症表現並不明顯,而是到達一定程度纔有了爆發。“所以說,行爲異常的,家屬不能熟視無睹,畢竟受罪的不僅僅是病人,整個家庭都會有影響。”

...................................................

推廣合作| 商務聯繫

聯繫微信:wzad0577

廣告合作:18267827251(僅接受廣告諮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