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多數寶寶是不會按照“教科書”去生長發育的,只要有偏差就會被說有問題,就會擔心。凡是人生的第一次往往都會是挑戰,第一次懷孕,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帶孩子,就算是可以事先學習,就算是可以有人指點,依然還是會有擔心。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首先是懷孕時的態度,其次是帶孩子的態度。

凡是人生的第一次往往都會是挑戰,第一次懷孕,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帶孩子,就算是可以事先學習,就算是可以有人指點,依然還是會有擔心。

因爲所有的知識都是聽來的,來源五花八門,說法不一,即使是找權威的醫生,說法也會不同。

一胎的緊張

現在大家的消息來源更多的是互聯網,網上很多的消息都是負面的,小概率事件也會被媒體和身邊的人誇大。

懷孕生孩子帶孩子更多的是個人體驗,同樣一件事情,同樣一個過程,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感受,你自己不親身感受是不會知道的。

第一次生產的陌生

產檢的流程是陌生的,醫生多數情況下也是陌生的,手術室是陌生的,產房是陌生的,分娩過程也是陌生的,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除非是心很大的人,否則第一次懷孕的話,還是會有很多的糾結,很多的不放心。

面對這麼多的不確定性,不敢掉以輕心,就算是醫生再怎麼解釋也沒有用。

以臨產的宮縮痛爲例,我提出了三個“越來越”的標準:宮縮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宮縮程度會越來越強,宮縮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

即使說得如此清楚,準媽媽依然是一頭霧水,無法想象真正臨產的宮縮是啥,因爲沒有親身經歷過,總歸是不放心。

這時候,我往往會補充一句,搞不清楚不要緊,一旦臨產了,一旦真的臨產宮縮來了,你肯定會知道的,你的身體和本能會告訴你的。

第一次照顧寶寶的陌生

過了產檢和分娩這兩關,第一次面對新出生的寶寶,依然還是會有很多的擔心。知道母乳餵養的好處,但是奶量不夠怎麼辦?堅持母乳餵養會不會餓到寶寶?要不要加配方奶?寶寶的生長發育好不好?是不達標還是超標?何時可以學走路?啥時會開口說話?

每一個環節都會去擔心和操心,就算是按照“說明書”去餵養寶寶,去帶寶寶,還是會有偏差。

因爲多數寶寶是不會按照“教科書”去生長發育的,只要有偏差就會被說有問題,就會擔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在整個過程中婆婆媽媽再深度介入的話,觀念的不一致還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和衝突。

這一切還是需要時間來解決,需要經驗來治癒,經歷過了就不會擔心了。

二胎的隨意

到了懷二寶的時候,就開始比較隨意了,也沒那麼多的問題了,也不那麼當回事了,老公來得也不那麼勤了,有的乾脆一次都不出現了。

上次順產再次懷孕分娩的時候剖宮產的概率只有1%-2%;上次剖宮產,再次剖宮產也就是這個樣了。

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我爲什麼會說“第一個娃當寶養,第二個娃當豬養”了。

對於第一次懷孕的準媽媽,對於新手媽媽,醫生耐心的解釋與指導,“豬隊友”的配合與支持,婆婆媽媽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

請記住,你不是第一個懷孕生孩子的人,你所擔心的事情醫生都經歷多,醫院都有準備,老天爺都有解決方案。

既來之,則安之。

God bless you and the baby !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