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岸 | 新媒稱大陸惠臺政策促臺灣民衆西進:臺灣將更邊陲化

新媒稱,大陸近日宣佈,臺灣民衆今後到大陸工作,無需再申辦手續繁雜的就業證,被視爲惠臺政策再加碼。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0日報道,臺灣島內有評論指出,北京藉助經濟實力,推進實現“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方針,恐讓不斷流失人才的臺灣更加邊陲化。

報道稱,繼今年2月底出臺31項惠臺政策後,中國國務院8月3日再宣佈取消行之多年的審批門檻,臺灣民衆今後赴對岸工作將與大陸居民一樣,不再需要辦理專門的“臺港澳人員就業證”,還可在失業後按規定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公共就業服務。換言之,相關審批程序取消後,臺灣人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將與大陸民衆享有方便的“同等居民待遇”。

▲資料圖片:2008年12月26日,山東航空公司“好客山東”號兩岸空中直航包機從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出發,首飛臺北桃園機場,標誌着青島至臺灣空中客運直航正式開通。(新華社)

有香港媒體日前發表評論指出,此一政策既有象徵意義,也有實際效用。既能更刺激臺灣人西進大陸工作的意願,也有助於凝聚臺灣人對大陸的向心力。

報道稱,由於民進黨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從蔡英文上臺以來急轉直下,北京既加大對臺軍事動作,也壓縮臺灣的國際參與空間。但與此同時,在臺灣薪資水平停滯不前的大環境下,大陸也積極向臺灣民間推動“融合發展”措施,可謂“硬爲主,軟爲輔”的對臺策略。

▲2018年8月4日,用無人機拍攝的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輸水管道出海口晉江圍頭灣。(新華社)

報道稱,據《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進行的“2018臺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大陸薪酬是臺灣的1.72倍,而儘管大陸生活費已比臺灣高,是臺灣的1.63倍,45%的西進者對工作感到滿意,44%對生活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率皆低於10%,願意繼續留在對岸工作的更超過八成。此外,近六成大陸企業表示想用臺灣人,而且企業營收規模愈大,用臺灣人的意願愈高。人力銀行指出,大陸經濟發展與未來前景對人才具高度磁吸效應。

▲資料圖片:2015年9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的一名民警在對比展示電子臺胞證樣證(左)和本式臺胞證。(新華社)

報道注意到,爲因應對岸來勢洶洶的“搶才”攻勢,臺灣當局有關部門成立專案小組,過去幾個月也提出了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的多項方案,包含資金、人才及互動交流等,既要留下人才,也向全世界攬才。近日積極到全臺各地輔選的蔡英文,則大力宣傳民進黨執政兩年的經濟成績,表示臺灣經濟增長率不斷進步,“甚至超越韓國”。她更宣稱,“臺灣經濟已不是亞洲四小龍之末”了,試圖爲擔憂未來的臺灣青年注入信心。

但對於在大陸深圳從事商業空間管理的蔡怡靜(35歲)來說,臺灣市場畢竟太小,況且“現在所有的機會都在大陸”;比較之下,她對大陸的就業環境充滿更多期待。

編輯 | 馮翀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