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一則“爸爸轉讓女兒救兒子”的消息引發網絡關注。被廣泛轉發的幾張圖片中,來自四川峨眉山市的年輕爸爸梁育佳,站在成都市區一家醫院附近的街頭,懷裏抱着長相乖巧的女兒,面前放着一塊牌子:“轉讓女兒救兒子。”記者多方瞭解發現,“轉讓女兒”這一舉動背後,有網絡募捐平臺爲其支招。(8月10日《華西都市報》)

梁育佳站在街頭,懷裏抱着女兒,面前放着一塊牌子:“轉讓女兒救兒子”。這個場面在網絡傳播的速度相當快,幾乎是“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因爲“轉讓女兒救兒子”很具有新聞點,導致了傳播速度的加快,傳播速度的加快,也導致了另外一番景象,在表示同情的同時,更多的是網友的譴責:典型的重男輕女,惡俗的噱頭,這樣的人也好意思爲人父母,攤上了這樣的父母是女兒的悲哀……各種類型的惡言惡語,將這位爸爸包圍。

承受不了輿論壓力,“轉讓女兒救兒子”的爸爸終於說出真相:我沒有想“轉讓女兒救兒子”,這是網絡募捐平臺給支的招。“轉讓女兒救兒子”的新聞一出,就能明顯看出其中端倪,如果不是十分極端的人,沒有幾個父母會這樣做。女兒和兒子都是心頭肉,誰願意轉讓女兒救兒子?轉讓女兒,真的能轉讓出去?

“轉讓女兒救兒子”竟然是網絡募捐平臺的一場策劃,只不過是這算上成功的策劃,雖然成功吸引了眼球,但是換來的除了同情的眼淚之外,還有憤怒的謾罵,很顯然這樣的結局,對於社會愛人人士伸出溫暖的手是十分不利的,愛心人士可能因爲反感“轉讓女兒救兒子”而袖手旁觀。

我們理解當事父母的心情,在兒子需要社會救助的時候,作爲父母一定會是不遺餘力想辦法。然而,也需要反思“策劃式求助”的真問題。最近這幾年,“策劃式求助”很多,有的確實成功了。比如,“賣腎救父”“賣肝救夫”“賣身救母”,都是站在街頭舉起牌子,博取市民的同情,從而引發了網絡捐款熱潮。可是,這種“策劃式求助”的問題也是十分嚴重的。

一個方面是,這是一種失信的行爲,是一種欺騙;一個方面是,這是網絡捐款的漏洞,能不能被救助,取決於你會不會“講故事”,能不能編撰一個讓人們落淚的故事;還有一個方面是,網絡募捐平臺幫助策劃,可能是爲了從中獲取利益。

我們需要傳播救助他人的精神,但不能借助“策劃式求助”欺騙善良和愛心,否則,久而久之就會傷害了愛心。同樣是需要救助,“會表演的人”成功了,“不會表演的人”失敗了,這也是不公平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正視社會公益救助體系的欠缺問題,打造完善的公益救助網絡。

文/郭元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