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關注

微信號:xiumius

黃梅五祖寺,是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於唐永徽五年(654)創建的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的聖地,被譽爲中國禪宗的策源地,宋英宗與宋徽宗先後御賜爲“天下祖庭”、“天下禪林”,聖譽遠揚,誠爲中外佛子歸心聖地。歷代朝山禮祖者,無不以一臨此地,瞻仰祖容爲幸;文人墨客亦以來此拜謁遊覽爲快,並留下不少題詞和詩篇。其中,鐫刻於各殿堂樓閣的楹聯,充分體現了中國禪的精髓,更具有其獨特的魅力。

中國禪的精髓,體現在五祖弘忍大滿祖師創立的“東山法門”體系中。其主要內核是“即心是佛、見性成佛、頓漸得法,偏重頓悟”十六字中,其真諦無不蘊涵在這些禪聯中。現按朝代順序擇其代表作加以簡述之。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此聯平仄合律,對仗工穩,現懸掛於毗盧殿東的過道門楹上。它是唐龍朔元年(661)冬五祖寺上座僧神秀呈師得法偈的前兩句。其偈語後兩句是: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這聯的大意是說人身就是成佛的菩提樹,人的心猶如明鏡臺,這就是可以成佛的心性。但客塵常會污染心性這個明鏡,因此要時常拂拭心這塊明鏡,不讓它沾上塵埃。所謂勤拂拭,也即是要常修習,這樣纔有成佛的可能。其宣揚的是“拂坐看淨,慧念自想,極力攝心”的漸悟成佛的禪法。這首偈語聯,用了新穎生動的比興手法。以菩提樹比自身,以明鏡臺喻心性,以勤拂拭喻漸修,比喻生動,耐人尋味。

神秀之偈,在淨法與染法之中,乃以染法爲本,但“因明”未明,故不得五祖弘忍的真傳衣鉢。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此是一副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特殊平仄格式的五言律句聯,現懸掛於毗盧殿西過道門楹上。它出自唐龍朔元年冬五祖寺苦力僧慧能呈師得法偈的前兩句。其偈語後兩句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聯的大意是說:你神秀把身比作菩提樹,心比作明鏡臺,是承認萬法實有,不符合真如佛性之本性。無所謂菩提樹,也無所謂明鏡臺,本就無一物,佛性本來是清淨的,何處惹塵埃呢?因此不必勤拂拭,只要一念悟,就可成佛。這首偈語聯,同樣運用了比興手法來說明禪理,宣揚的是“即心是佛,見性成佛,以無爲宗”的頓悟成佛的禪法。因慧能般若空靈,以萬法唯無歸宗,心外無法,深得大千本體,“因明”大明,故五祖弘忍祕授其衣鉢。

雲有出山勢;

水無投澗聲。

此聯是一副符合13不論,24分明的五律聯;詞性與結構也相對應。由五祖寺主持僧師戒,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在紀念弘忍415年誕辰的五祖寺廟會上,書寫師寬點化他悟禪的偈語聯。據五祖寺志歷代高僧篇記載:師戒,陝右(今屬陝西)人,是弘忍第十代嗣孫。他目眇一隻,少年出家,走訪名師。後參謁雙泉師寬(青原下八世,得雲門文偃嗣法)。通過雙方問答,師寬以“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偈語指點師戒。師戒聽後大悟,終得雲門宗法。後於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來黃梅五祖寺住山,並於第二年五祖寺廟會上,將“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兩句話書寫出來,署上師寬的大名,作爲廟會的楹聯,既紀念弘忍的415年誕辰,又感謝師寬點化之恩;且可以借廟會之機,向廣大參與者傳授“守本真心,悟達法性頓然成佛的禪定之教義。

此聯化“流水下山皆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兩句而來。雖在字面上反其意而用之,但本質上是從反意中悟出正意,它充滿着禪味。此聯採用擬人手法,描述了禪定境界。禪定是一種精神高度集中,讓心專注於一境的思維狀態,並由此而悟徹人生真諦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全在於“悟”,在於對事物的關照中修習禪定,從而生出禪的智慧。

對於一個禪者來說,在深山中看雲,則禪心如雲,空寂寧靜,不時飛來,又不時飛去,似乎無心,雖難以捉摸,但卻可以在寧靜淡泊中明白它有心出岫;禪心似水,清淨無塵,似無聲息,卻總要向着深澗流去,這是誰也阻當不了的。一切都順其自然。這種空寂的自然現象就含着清澄淡雅的禪趣,只有禪者自知。參禪如果參悟到如此境界,也就可以超然物我,灑脫自在,心靜如水了。

禪定池開千古月;

凌霄峯帶五湖煙。

禪定寺始建於唐永徽五年(654年),是弘忍到東山首建的殿宇,也是弘忍最初的飛錫之處。其位於白蓮峯後凹中,臨明月池與凌霄峯。弘忍以此寺爲中心,在白蓮峯周圍建祖堂、僧堂、法堂等建築,形成東山寺初期的建築羣。唐宣宗大中二年敕修五祖祖師塔和寺廟,並賜寺額大中東山寺,亦曰五祖寺。此後,擴建寺院,將主要殿堂移至山腰,原禪定寺改建爲禪定堂,供信士及遊客憩息。

汪可受,字以虛,號靜峯,晚號黃蓮居士。黃梅獨山汪革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病卒後,詔贈兵部尚書。據五祖寺志記載:“萬曆二十三年(1595),中丞石崑玉與山西提學副史汪可受,見僧本壽,戒律精嚴,禪誦篤至,召住東山,主持五祖寺;同年,石崑玉與汪可受共捐俸以贖寺田14000畝。”其時,汪可受入寺拜謁五祖後,登上白蓮峯的禪定堂憩息,並題寫了上述這副對仗十分工穩、意境深邃的七言律聯。

此聯集中反映了作者淡泊自在,遠離世情,心繫峯月的禪心。我們可以想像到:晚上,作者徘徊於碧水明月的池邊,遠眺與白蓮峯相連的暮霧繚繞直插雲霄的山峯,頓覺海闊天空,生出“不染塵囂終清淡,飽經風霜自風流的感慨。從藝術角度看,上聯以擬人手法寫池天千古月,從時間上縱向表達“明月照古今”的感慨;下聯以擬人手法,寫山峯帶來五湖之風煙,從空間上橫向抒發“風煙滿乾坤”的概觀。全聯如一幅峯月畫卷,着意摹畫池月與峯煙的神態,表達了作者閒逸、空寂、明淨、澄澈,自然入禪境的心態。心無慾念,淡泊世情,心境定會空明、澄澈,達到寵辱皆忘,物我兩無的境界。寺院主持本壽禪師深爲作者“意在象外,空寂其心”的禪理所折服,命人將其刻出懸掛於門楹。後因年久失修,寺於清同治年間坍塌,聯刻亦丟失。

要說明的是,此聯上比的“禪定池”三字與黃梅民間流傳有異——民間流傳的是“禪寺堂”三字。我們是根據《黃梅縣誌》(光緒丙子志)卷十四《寺觀》記載而錄的。其記述的全文是:“(禪定寺)在縣城東北三十里白蓮峯後,亦五祖飛錫處,其勝有凌霄峯、明月池,汪可受題有‘禪定池開千古月,凌霄峯帶五湖煙’之句。寺側有中素禪師塔,邑人石燦爲之銘。”既然“其勝有凌霄峯、明月池”,而下聯從峯着筆,爲“峯帶”,上聯無疑是從池着筆,爲“池開”則合情理。

福地名山,無點善心何必到;

禪關聖境,有分誠意可來朝。

這是五祖寺山門聯。山門,是寺院之大門,多爲三門並立,中間大兩邊小,故稱“三門”,象徵佛教“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因寺院絕大多數建於深山老林,人們就借諧音,將三門稱爲山門。

這副山門聯寫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底,並刻於當時的《五祖仙山盛境全圖》木刻的兩邊,後由原作者於樹棠重寫於1935年。據《五祖寺志》載:“民國三十四年九月,本邑知名人士於樹棠,請高山寺方丈善華來五祖寺紹跡山門。”於氏受善華之請,重書了這副由完全合律的四言與七言組合成的11言的山門聯,懸於舊山門。舊山門已倒塌,現刻於新山門兩邊石壁上。

五祖寺的上述幾副古聯,構成了黃梅文化亮麗的風景。這些禪聯同佛寺共亮,同白蓮齊香,是呈現在我們身邊彌足珍貴的文化珍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湖北省委作出了打造“東禪西道”荊楚地方特色文化的指示。在創造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和挑戰,如何保持中華民族和地方文化的特色,增強文化自信,汲取這些禪聯中的文化養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作者:鄧玉虎 湖北黃梅人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原縣楹聯學會會長

圍爐編委會

曹錦軍

總編

湖北省作協會員

湖北省攝協會員

魏鮮紅

主編

黃岡市作協會員

唐亞紅

執行主編

黃岡市作協會員

徵稿啓事

黃梅曹錦軍圍爐,湖北黃梅人的民間文化自媒體,廣泛徵集湖北黃梅稿件(自然風光、民風民俗,家鄉故事文學作品、攝影作品、美術作品、書法作品),要求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所有投稿,視作授權圍爐結集出版,其他媒體採用,須給原創作者相應稿費。所有投稿作品,須提交編委會集體審議修改。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衆號: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黃梅》 新書出版公告

黃梅曹錦軍圍爐繼2016年出版《穿越時空賞黃梅》一書後,再推力作《大美黃梅》一書,已對2015.7——2017.6期間的圍爐優秀作品進行編輯成冊。主要內容是湖北黃梅的厚重文化、風土人情以及美麗風光。體裁有散文、遊記、攝影、美術、書法、詩詞、楹聯等。版面爲彩印,價格60元一本(不含快遞費),海內外公開發行。

支付寶:15072733961.請購書者一定要將自己的詳細地址、姓名、郵編、手機號碼以及交易截圖發到15072733961曹錦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