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網約車市場正經歷一場“大浪淘沙”,隨着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等各路玩家的入場,讓這場出行大戰愈演愈烈。

網約車市場成爲車企佈局重點

2018年8月,長城汽車推出歐拉出行,涉足長短租、分時租賃及網約車業務。

2018年9月27日,福特與衆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網約車出行方案。

2018年11月18日,上汽集團推出的網約車平臺“享道出行”正式運營。

2018年底,寶馬子公司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獲得網約車牌照,其移動出行品牌ReachNow即時出行在成都正式上線。

2019年7月,由長安、一汽、東風聯合蘇寧、騰訊、阿里等多方企業共同組建的T3出行正式上線。

2019年11月5日,吉利與戴姆勒聯手共建的高端出行項目,奔馳·耀出行將於今年底正式投入運營。

從市場潛力來講,2017年,中國互聯網出行市場規模達2120億元,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8年網約車市場交易規模增至2720.5億元。同樣在2018年,我國網約車用戶增至3.4億人,超過汽車保有人數。有業內人士分析道:用戶服務市場的增長,一方面來源於企業的主動選擇,另一方面則在於市場的逼迫。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1-9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在1800萬輛左右,較上年同比下降均超過10%,國內車市已經連續15個月出現同比下滑,汽車市場飽和以及增長停滯已經成爲行業共識,不變革創新,汽車產業可能將繼續走下坡路。因此,開拓網約車業務則成爲汽車企業尋找盈利點的重要來源。

多地出臺出租、網約車新能源化政策

近兩年以來,北京、武漢、深圳、鄭州等多個城市制定了出租車、網約車新能源化的規劃。其中,北京市印發三年行動計劃,要逐步把油車換成電車,減少尾氣排放。到2020年底,北京市近2萬輛出租車將更新爲新能源車輛,超過北京出租車總數的20%。

武漢市制定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中也明確了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通勤車等社會用車,原則上100%使用新能源汽車。

鄭州市市區新增網約車和更新巡遊出租車停止使用燃油、燃氣等其他類型車輛,必須使用行業官方網站公示的新能源純電動車輛。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發佈了有關加快新能源網約車推廣的通知。通知中明確,凡更新、新增的網約車必須爲新能源汽車。廣州表示會加快對出租車的電動化,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基本實現全市巡遊出租車全面新能源化。

深圳發佈的相關通知已禁止非純電動車輛新註冊爲網絡預約出租車,意味着新增網約車全部必須爲純電動車。同時在2018年底深圳全市存量的7500輛燃油巡遊出租車更換爲純電動車,基本實現巡遊出租車純電動化。

除了大城市之外,佛山、昆明、太原、大連、瀋陽等二線城市也紛紛出臺了相關措施。由此可預見,未來將會更多城市會要求網約車使用新能源。

網約車行業的現實困境

車企進入出行服務市場並非一件易事,網約車市場這塊蛋糕雖大,奈何僧多粥少。新加入的平臺越來越多,大量新加入的司機便會稀釋掉了原有司機的訂單量。

例如,11月6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市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據悉,7月1日至9月30日,深圳市網約車日均訂單約爲7.2單,環比下降22.5%;日均行駛里程約爲69.06公里,環比下降17.8%;日均載客里程約爲59.94公里,環比下降18.1%;日均每車訂單運營金額約爲244.43元,環比下降17.5%。第三季度,網約車退出趨勢有所上升。

近三個月,網約車日均單量不足10單,一天200塊流水能掙錢?我想只有出行司機心裏清楚了。電車資源記者在與幾位網約車司機聊到最近部分城市的網約車“新政”時,他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看法。

其中一位張師傅表示:“在深圳開了5個月的快車,已經準備退了。”張師傅解釋到,剛開始做時每天平均下來有600的流水,還是可以的。但是最近兩個月就不行了。每天他從早上7點跑到晚上10點,最多的一天跑了500多,其餘大多數時間都在200到300塊之間。

張師傅還現場給我算了一筆帳,他開着比亞迪E5,租金4600一個月,停車費每月300,充電每天50元(儘量找便宜時段充的價格),也就是說,光車的成本,每天一睜眼就將近250塊。等於說你沒日沒夜的跑車,最後月收入可能只有250x30=7500塊,僅僅剛好抵消了租車的成本,連個人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提養家餬口了。

最後張師傅無奈表示,他已經計劃及時止損、滿月就退車。

另外袁師傅表示:最擔心是續航里程和充電、換電的問題。爲了省錢,會盡量找價格便宜時段充電,但往往大多數人都是同樣的想法,排隊也要耗上一些時間。如果續航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接到大單,200公里的訂單可能來回都要充2次電纔行,充電則會耽誤更多時間。

林師傅則表示,如今平臺不斷招募新司機,原有的訂單量便被分流了,收入再減少!此外平臺對司機的管控越來越嚴,一再增加服務細則,卻沒有什麼福利給到司機,這讓司機覺得處境更加艱難。

目前,網約車行業存在整體盈利前景不明晰,重資產運營難以持續,地方保護主義加劇,合規牌照套利居多等問題。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滴滴合計虧損約390億元,單單2018年就虧損109億元。2019年年初,滴滴依靠裁員勉強過冬,直到今年7月纔拿到了豐田的6億美元融資得以喘息。滴滴作爲國內最大的網約車平臺,佔據91%的市場份額尚且如此,其他的出行公司如果無法在運營、用戶體驗、安全等方面拿出殺手鐧將舉步維艱。

總結: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滴滴掌握着數量巨大乘客訂單,市場地位仍然是很難撼動的,如果沒有乘客或者只有少量乘客的網約車平臺只是搭了一個空架子而已。此外,網約車是一個重資產運營,且短期內無法爲企業帶來任何利潤的行業。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顯然等待網約車平臺的將是一場無法預測結果的持久戰。從政策方面來講,出臺相關的政策,保證行業公平、規範、市場透明,讓司機理性從業,這纔是正確引導良性業態的根。

來源:電車資源 素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