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发自:博将资本

微信号:bojcf8888

2019年4月26-28日,第二届2050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举办。“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这是2050大会的主题。来自五湖四海的年青人,为梦想、为科技、为未来而燃烧激情。

27日上午,2050大会现场,一号展馆人头攒动。由社投盟、公益金融联盟(GSFN)、Enable社会创新平台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投资实践与社创赋能”新生论坛在这里成功举办。

博将资本管理合伙人、副总裁孙士超发表《为价值赋能,为可持续发展助力》主题演讲,并参与《30年之旅,抵达2050——酷爱科技、渴望改变的你们,将未来的坐标定在哪里?》圆桌讨论。孙士超与前来参会的年青人亲切交流,介绍博将资本在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发展投资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并热情回应年青人的现场提问。

谈到可持续发展投资,孙士超介绍,可持续发展投资是公益金融的实践形式之一,是指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积极寻求具体可量化的社会及环境效益,同时兼顾合理的财务回报。

在博将资本的投资逻辑中,孙士超表示,博将有“三个标准”——“第一,幸福刚需,即要为足够多的用户带去更美好的生活;第二,天花板理论,即项目要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第三,长尾效应,即是我们今天讲的要满足可持续发展。”

孙士超还分享了部分博将资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案例:

减少纸张使用的国内领先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法大大。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法大大平台共签署17亿份合同。按一棵20年的树可造3万张A4纸计算,相当于少砍伐28万棵树木。除此之外,电子合同的替代还大幅减少了打印机、物流车辆、存储纸箱等的使用。

通过研发导盲头盔帮助视觉障碍者解决出行、社交和生活难题的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服务商——达闼科技。

META导盲头盔是基于HARI云端智慧和云端技术的机器人。“大脑”在云端,并结合5G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而成;同时具备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能力,在视频流中准确抓取人脸,应对各种表情、姿态,并可在嘈杂环境中识别各种语言。

帮助行走障碍者脱离拐杖、实现独立自平衡行走的中国首款领先业界的商业智能机器人外骨骼研发商——尖叫科技。

让肌肉、骨骼、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和老化造成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因手术原因卧床治疗造成的临时肌肉萎缩智能康复人群恢复行动能力;让具有户外行走、徒步、爬山、攀登等助力需求人群行动更强大自如。

“不论是电子合同、云端智能机器人还是外骨骼机器人,这些项目都使用科技手段解决了社会问题。它们不仅发展迅速,而且都在各自的垂直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也相信一家坚持以爱与仁慈为初心的投资机构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社会价值”,孙士超总结。

圆桌对话环节,针对“是否借社会责任投资慈善之名,以求带来利益回报之实”的尖锐提问,孙士超表示,社会责任投资不等同于做慈善,社会责任投资主语是投资,投资就要讲回报。这并不矛盾。

“对投资方的考验是,能不能在具有社会价值的项目背后,发现能够带来可观利润的商业模式,把这个路径走通”,孙士超强调,“作为投资方,我们要对LP负责”。

道阻且长,但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会坚定走下去——努力挖掘更多既能造福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又能获得卓越资本回报的好项目。

在27日下午举办的国内首场聚焦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投融对接会上,博将资本投资经理徐喆博士与在场的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企业服务等领域的年青创业者们进行了一对一深入交流。有创业者表示,在业务模型、商业方式等方面都收获了很好的建议。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