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资产配置荒的当下,短债基金,以及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权益类产品也有望成为这一阶段值得关注的配置标的,但投资者也应当做好流动性管理,等待市场复苏并逢机入场。“货币基金管理费收入是不少公募机构管理费很重要的一部分,货基收益率持续下降,本身也会导致基金公司的利润受到影响。

(原标题:“宝宝类”基金收益跌破2%:哪类资产是下一个风口?)

“宝宝类”基金们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竞相跌破2%,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日前,持有人数超过6亿的天弘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跌至1.89%,创下其收益率的历史性低位。不仅如此,4月份以来,已有超6成货基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发现,较大的管理规模是持续压制部分货基产品收益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因素来自于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宽松趋势。

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银行间资金持续宽松、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货基或将在较长时间维持低收益状态;但另一方面,疫情冲击给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权益类资产的波动也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资产配置荒的当下,短债基金,以及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权益类产品也有望成为这一阶段值得关注的配置标的,但投资者也应当做好流动性管理,等待市场复苏并逢机入场。

收益率走低

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为8.08万亿元,全部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16.36万亿元,货币基金占比49.37%,可谓半壁江山。

尽管货币基金这“半壁江山”的规模不统计到基金业规模排名当中,但不可否认,货币基金仍然是各基金公司赚钱的利器。

例如,天弘基金虽在近期公告,因疫情影响旗下公募基金的年报推迟至4月30日前披露,不过从2019年半年报看出,虽然对余额宝采取了限购、限额等措施,但凭借庞大的管理规模,2019年上半年天弘基金的净利润收入达到10.59亿元,盈利情况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另如,中银基金的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下降,其2019年利润下滑明显。

根据中银基金股东之一的中国银行披露的2019年报显示,中银基金全年实现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减少10.79%;全年总管理规模为6512亿元,同比下滑15.34%。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润和管理规模下滑的同时,中银基金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由2018年的1876亿元上涨至2528亿元,也就是说,其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大幅下降,盈利能力缩水明显。

“货币基金管理费收入是不少公募机构管理费很重要的一部分,货基收益率持续下降,本身也会导致基金公司的利润受到影响。”北京一家公募机构渠道的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市场普遍认为,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是货币政策下的流动性宽松。

以天弘余额宝为例,根据余额宝2019年四季报显示,余额宝投资了近60%的同业存款或同业存单、32.8%的债券回购和7.2%的信用债和利率债。

今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货币政策的引导下,银行信贷投放较多,推动M2增速大幅回升,全社会流动性持续保持合理充裕,同业等市场的利率下行,这也使得货币基金收益率不断走低。同时,公募机构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亦有所下降。

在上述渠道人士看来,货基收益率的下降,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货基的赎回,资金转投他处。“由于收益的下滑,更多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追求更高收益的标的。但是目前权益类产品又受到海外疫情持续扩散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渠道人士表示,“整个市场的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了,许多避险资金,特别是机构资金开始追逐利率债,而这种结果进一步导致了货基收益率的下行。”

回归银行端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宝宝类“货基收益率的走低,给了活期型银行理财产品更大的空间,而这些银行产品可能正在成为资金的新去处。

据记者了解,机构与银行之间有一项比较特殊的条款叫做“无条件提前支取存款不损失利息“条款。

也就是说,货币基金做银行定期存款,在流动性遇到问题需要提前支取赎回的时候,可以不用考虑久期的限制无条件支取,并且按照定期存款的利率计提利息。

再比如,目前多数银行推出活期型理财产品,可随时办理产品申购赎回手续,每个工作日的8:30-15:30赎回产品将实时到账。更有一些银行推出了“7*24小时赎回”产品,支持7*24小时主动赎回,实时到账。

银行的活期型理财产品,多数7日年化收益率均在3.1%-3.3%,最低起购金额多为1万元,在保证资金存取灵活性的同时,与货币基金相比收益率也有明显优势。

“余额宝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支付与理财的无缝衔接,活期银行理财还是多了一步赎回的操作,一旦银行改造系统将支付结算与理财产品打通,货币基金的优势可能会进一步丧失。“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此外,部分银行还研究推出了拼团存款,或拼团理财,通过结构化存款方式,给予投资者较之普通存款更高的收益。

但与此同时,宽松流动性带来的低利率环境,也开始让银行能够支付的利息或收益不断下降。以同业存单为例,近期多家大型银行和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创下历史新低,1年期浮息存单利率低至1.53%。

在具体调降幅度方面,多位农商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各家银行调降幅度并不一致。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端的收益上升空间也将较为有限。

“银行的一些短期理财有可能会比货币基金收益相对更高,但是抬高的幅度也非常有限。”汇金系一家券商固收分析师表示,“从短期来看,疫情下的资产荒仍然会是常态。”

短债、高股息的机会?

有分析人士认为,现金类产品收益率的下降以及资产荒的蔓延,可能给短债产品带来了机会。

短债基金是一种稳健型基金理财产品,和货基一样主要投资银行存单和国债,收益高于货基,流动性媲美货基,收益稳定增长,被视为“货币基金增强版”。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成立于2020年以前、规模高于1亿元的短债基金中,112只基金今年以来至4月10日收益全为正,平均收益率为1.83%,平均年化收益率达6.89%。

而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还有不少于60只中短债产品在申请获批的路上。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固收部基金经理表示,相比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具备配置更为灵活、剩余期限更长、杠杆可适当提高等三大优势,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有望为投资者提供超越货币基金的回报。

安信基金认为,相对纯债基金,中短债基金的流动性更佳。相比传统理财或保险产品,中短债基金参与门槛更低。

另有权益投资经理指出,目前一些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权益类资产也有可能在当下时点带来超额收益。“如果一些高分红、低估值股票出现进一步超跌,则有可能出现明显的股息价值,可以关注行业周期相对稳定、护城河较高的低估值、高股息率标的以及相关的产品。”北京一家公募机构权益类投资经理表示,“此外股票市场整体仍然处于低位,如果关注权益类投资,现在也是一个配置的时间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