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這個暑期,20多名來自香港的大學生首次走入中科院這一國家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進行實習,圍繞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熱門領域,瞭解國家最新科研成果,爲香港青年深入瞭解祖國發展、累積內地工作經驗提供平臺。

香港城市大學核子及風險工程專業學生 石子皓:我們在香港主要是做水下機器人的,這一次來到北京,的確是一個挺有趣的體驗。因爲這算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去做一個陸地的機器人。

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大三學生石子皓,在一個半月的實習期間,參與了中科院第一個實體機器人對抗系統的研發,與大家一起完成了“戰車機器人”的升級換代。

與石子皓一同走進中科院的首批香港實習生,分別由自動化所、計算所和軟件所的導師隊伍帶領,與內地研究生“配對”開展科研。從跟隨式機器人、到人機交互風扇、精準手勢識別,再到科普書籍撰寫,來自香港的實習生們表示,能零距離接觸國家智能科學最前沿,大大超出了他們原本的預期。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學生 賴健明:學長、老師他們都把我們當做真正的科研人員,真的會給材料、給我們一些軟件,教導我們怎麼去做好一個工作。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與通訊專業學生 林寶兒:我做的項目是手部的一個識辨,在香港通常都是人臉識別,或者我做過的是人體動作的識別。這次是用手的,是我第一次見到,也現在才意識到手勢的識別也是有很大用處,譬如在醫療方面。

專業知識講解、科研精神培養,與院士、導師及內地學生交流互動,讓來自香港的實習生們收穫滿滿。對於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也有了切身感受。

香港大學工程院機械工程學系學生 羅觀宇:那這一次選到人工智慧,我覺得是一個大方向。我們需要展望未來,看到底未來世界或未來祖國需要些什麼東西,然後就要再想怎麼去配合,或者怎麼去令我自己未來發展更加好。

出生於1997年前後的這些年輕人與香港共同成長,充分享受到香港迴歸祖國後的紅利。他們也表示,希望能把這次的實習收穫學以致用,爲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化兩地科技合作,發揮自身所長。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 實習導師 張兆翔:香港的新生的一代他們真的非常優秀,其實有望在未來我們內地和香港的合作和科創過程當中,真正使得他們成爲主力軍,在後面去做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學生 梁景晉:祖國現在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以就希望畢業以後到粵港澳大灣區裏工作,建設大灣區,與內地的同胞一起共同建設新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