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亡国的原因多种多样,大部分是因为被入侵战败亡国,或者是被权臣纂位亡国,而导致被入侵战败亡国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有的是收了一份大礼从而导致亡国,今天就说说历史上的两个小故事:五头石牛和一口铜钟,送上门的大礼不能要。

战国时期其实不光有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战国七雄,在被七国各自兼并之前其实还有一些实力中等的诸侯国,比较为人所知的比如千乘之国宋国,郑国,中山国等;除此之外和楚国秦国接壤的巴蜀两国特别是蜀国当时在位的开明末王麾下控弦之士有二十万实力不容小觑,此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当时秦国虽然强势崛起:不仅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一雪前耻,还在第一次六国合纵攻秦之战也就是修鱼之战中击败了五国联军,但同时北方的义渠却在李帛大败秦军,楚国也在不断蚕食巴国;所以在东出攻韩还是南下灭巴蜀的选择中,秦惠文王优先选择了先灭巴蜀再东出争雄的战略。

但是想要灭蜀谈何容易,最大的障碍在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于是秦惠文王邀请蜀王(开明末王)前往秦国狩猎,在此期间秦惠文王放低姿态对蜀王大加赞叹,宾主尽欢之后秦惠文王非常豪爽的送了蜀王五头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石牛在当时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代表的是权力和神的化身,面对这送上门的大礼,贪婪的蜀王异常开心没有多加思索就接纳了这五头石牛。

秦惠文王哪有这么好心送上这么一份大礼,他真实的意图是蜀王收了自己五头石牛,但是你得运回去,要运回去那就得修路,路一修好,意味着秦国大军就可以沿着新修好的坦途进军蜀国。所以蜀王路刚修好,早已枕戈待旦的秦军在名将司马错的率领下一路南下,先灭苴国(蜀国的附属国),再灭蜀国,最后灭巴国。秦惠文王以极小的代价大大拓展了秦国的生存空间,手腕可谓高明之极,蜀王的贪婪导致了身死国灭令人叹息。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无独有偶,春秋时期也有过一次类似的亡国事件:自春秋以来,由鲜虞人(白狄人)建立的中山国政权一直是中原诸国的心腹之患,这个由鲜虞人建立的政权比较松散,他有鼓、肥、仇由等几个属国;中山国虽小但是他在和当时春秋第一大国晋国的争斗中很顽强,虽然一次次遭受打击,但也曾大败过晋军。

晋国自晋文公开始就一直执行六卿制度,到了后期晋国大权基本上都在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卿之手,六卿之间其实也是内斗不已,后来中行氏、范氏在内争中失败,晋国就由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四卿独大,其中又以智氏实力最为强大。智氏家主智伯为了获得更大的声望就把目光投向了和晋国相邻的中山国(鲜虞)的最后一个属国仇由。但是仇由地处太行山脉的山中,山路崎岖不利于行军,于是智伯命人铸造了一口青铜大钟,说要送给仇由国君。

钟在春秋时期是很重要的礼乐之器,意义非同一般,何况是青铜大钟,又是由大国赐予,所以仇由国君大喜之下不顾大臣的反对决定接受这份从天而降的大礼,于是命人凿山填沟,铺路架桥准备把这口大钟运回来(这口青铜大钟很大要两辆大车并排才能装载起运,没有大道就运送不到),结局其实早已注定,等仇由国君把路修好,晋国的大军也随之而来,仇由国灭,这也是成语“斩岸堙溪'的由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