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城市,有一位令人敬佩的民营企业家,在打拼事业的同时,还和妻子开了一家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十多名孤苦无依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有了“爸爸”和“妈妈”。这位企业家,就是55岁的冯宝金,白城市鹤翔儿童福利院院长。

冯宝金说,他开设儿童福利院的想法,源于偶然的一件事。200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冯宝金开车去乡下办事,回来时在一处昏暗的路灯下发现一名婴孩,孩子的脸烧得通红,他急忙抱起孩子送到医院,一夜就花了1000多元。坐在医院的长椅上,他想了很多,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开一所福利院,收留那些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孩子,给他们大家庭的温暖。他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妻子很支持他。

原来,冯宝金从小家境贫寒,母亲有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5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干活来养活,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很小就帮家里干活,捡煤球、废品换钱贴补家用。后来他做起了基建工程,还和朋友开了一家屠宰加工厂。生活好了,冯宝金夫妻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2006年9月,白城市鹤翔儿童福利院成立了。冯宝金和妻子王艳春收养了一个7岁的孤儿,他们给这个女孩起了个名字叫冯春秋。当时小春秋的父母因车祸身亡,孩子和70多岁并身有残疾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二人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从此以后,冯宝金夫妻收养孩子的脚步就没有停下:因父母双亡、无人抚养的小民、小薇、小玉;因有先天性疾病而被遗弃的小浩、小瀚……“有的孩子来时没姓名,有的连生日也不知道。没姓名的孩子就随爸爸姓冯,重新起名字。他们哪天来到福利院,哪天就是他们生日。”从开办至今,他们共收养了20多名孤儿,这些孩子有的上幼儿园、小学、初中,有的已经上了高中。为了经营好福利院,冯宝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福利院孩子们每年的生活费、保育员工资及其他开销就需要十多万元,仅靠享受政府低保待遇可谓杯水车薪,不足的部分都由冯宝金自掏腰包,无论资金多么紧张,他都首先保证孤儿院经费。

冯宝金常说,有这么多儿女是一件幸福的事。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到孤儿院看望孩子们。有一次,他在看报纸的时候,得知吉林市有一位贫困的肺结核患者,就为他四处寻医问药,为了教育孩子们,他带着孩子们去给患者送去药和生活用品。在回来的路上还告诉孩子们,要懂得怎样做人做事,要懂得感恩,长大了要回报社会。

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2011年,夫妻俩在白城市里买了一套楼房。每天中午和晚上,夫妻俩都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孩子们的衣服是需要时就给买,药品、学习用品都批发。现在福利院有3名老师,最多时有5位。生活老师张文红说,当年是给患脑瘫的五宝做按摩,后来就留下来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一顿饭最少两个菜,米饭、面食、粗粮换着吃。”张文红说,她还教孩子学叠被、穿衣服,自己洗袜子,每天都有人值日打扫卫生。餐厅的墙上贴着“生日表”,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生日和生肖。

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冯宝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定要对他们负责到底,让他们成家立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雪洁

编辑:刘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