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選手比賽的場次越多,總歸是突襲和支援的行動機會就越多,所以最粗暴的做法,就是將行動成功總次數除以總場次數量,獲得一個“場均值”。

說這個做法粗暴的原因,是它無法分辨20多分鐘的快速節奏局或40多分鐘的大後期局。但我們很明確地知道:支援和突襲,在這兩種局面下有着明顯不同的價值。

比如突襲,如果是打野和中單配合緊密,20多分鐘完成5-6波突襲並且絕大部分成功,那一般來說這場比賽差不多在30來分鐘甚至20分鐘就會結束,反之,如果雙方人員前期毫無節奏,20分鐘下來1個突襲都沒有,那我們多半就會心裏打鼓:這場比賽恐怕就走遠了。

還有第三種情況,明明前期節奏很好,多次突襲成功,卻被對手穩住局面將時間越拖越久,那麼“30分均值”也能準確地描述這一事實——隨着比賽時長的增加,30分均值會不斷下降,而在中後期開始抱團後,想要再完成突襲或支援,實在是難上加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