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

从“穿越火线”到“北影文青”

  小编清楚的记得,作为中房报房视频《大咖说》的第一位嘉宾——张宝全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在越战一线做战地记者的故事,电影《芳华》里的主人翁穗子也有这样一段经历。作为最接近这段历史的地产大佬,他在这段青春里都收获了什么?

  1976年,19岁的张宝全在镇边的一个村里插队。因为动手能力强成了5级木工,此时的他却很迷茫,他想:“我就是一个在大队建筑站做木匠的人吗?我还能干点别的吗?”

  直到一天,给人武部领导修窗子的间隙。人武部领导的夫人问他:“小木匠怎么不当兵?”“没人介绍。”“我帮你介绍吧。”就这样,张宝全穿上了军装。

  成为炮兵后的张宝全,又因为作画、写文章的本领被发现,转入了电影组。

  1984年,他如愿成为战地记者,带着稿纸上前线。

  这段时期,张宝全发表了文章300多篇,荣立二等功。“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打死敌人,而荣立二等功的人。”张宝全说。

  1988年,张宝全从军队复员转业到江苏镇江电视台工作。

  不久后,他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著名导演谢飞的学生。

  1992年,为了赚拍电影所需要的50万,张宝全决定下海。

  

  

《大咖说》采访中,张宝全谈到为了筹集拍电影的50万,下海创业。

  同年7月,他来到海南,被黄土、植被,空气中都是打桩机的声音吸引。他说,“海南像大工地一样,一看就很兴奋,这个地方有机会。”

  

潘石屹:

从铁丝网下爬进深圳特区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

  知道自己没考好,他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

  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1984年,潘石屹毕业被分配到设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铁饭碗。

  1987年,潘石屹却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去了深圳,当潘石屹到达深圳南头关时,身上全部家当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

  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不得不从仅有的80多块钱中拿出50块找当地的“蛇头”带路,从深圳二线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据说当时去深圳时潘石屹变卖了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都卖掉了。

  漂泊的岁月中,他结识了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等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共同创立了海南万通,后来被人们称为“万通六君子”。

  

冯仑:

从仕途到创业

  相比前面的两位,万通六君子之一的冯仑,青春路上顺遂许多。

  恢复高考之后,冯仑参加了第二届高考,成功考上了西北大学,之后又顺利考上了中央党校。作为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20岁的冯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从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后,30岁的冯仑已经混到了正处级,理所当然地行进在坦荡的仕途上。

  然而,时代风云骤变,这个原本在体制内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在遭遇一些变故之后,不得不开始了另一条人生道路的奋斗。

  

许家印:

从“刘峰”到“陈灿”

  

后排右二为年轻时的许家印

  最后不得不说,现在正布局海南的中国现任首富许家印。

  凭着一家人省吃俭用,许家印一直读完了高中。当时学校有半年时间学工学农,急于“逃离”农村的许家印,开始学习开拖拉机,他甚至还请村长书记喝酒,以谋得开拖拉机的岗位。

  在农村干了两年农活。因为文化程度高,他被重用协助生产队队长的工作,这两年里,他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农村工种,下地锄田,开拖拉机,甚至在生产队里挖大粪。因为文化程度高,他被重用协助生产队队长的工作,人家都不愿意干“掏大粪”这个活,他就要做表率。这《芳华》里的刘峰这一角色很相似,同样是个事事都让人想起他的“万精油”。

  1977年,许家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考上。

  第二年,他花了5个月的时间准备复读再考。伴随地瓜和小麻油挨过了寒冬,1978年他如愿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这再次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学习四年钢铁专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阳钢铁公司,一呆就是10年。由于之后的工作再无变数,个性要强的许家印多次感到迷茫。

  终于在1992年的年初,许家印破例休假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这一年,他已经34岁。

  然而,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

  

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报(china-crb)微信公号(本文内容为节选)

  

原来标题:

那些年,地产大佬也芳华

  

作者:李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