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全:

從“穿越火線”到“北影文青”

  小編清楚的記得,作爲中房報房視頻《大咖說》的第一位嘉賓——張寶全在接受採訪時談到自己在越戰一線做戰地記者的故事,電影《芳華》裏的主人翁穗子也有這樣一段經歷。作爲最接近這段歷史的地產大佬,他在這段青春裏都收穫了什麼?

  1976年,19歲的張寶全在鎮邊的一個村裏插隊。因爲動手能力強成了5級木工,此時的他卻很迷茫,他想:“我就是一個在大隊建築站做木匠的人嗎?我還能幹點別的嗎?”

  直到一天,給人武部領導修窗子的間隙。人武部領導的夫人問他:“小木匠怎麼不當兵?”“沒人介紹。”“我幫你介紹吧。”就這樣,張寶全穿上了軍裝。

  成爲炮兵後的張寶全,又因爲作畫、寫文章的本領被發現,轉入了電影組。

  1984年,他如願成爲戰地記者,帶着稿紙上前線。

  這段時期,張寶全發表了文章300多篇,榮立二等功。“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打死敵人,而榮立二等功的人。”張寶全說。

  1988年,張寶全從軍隊復員轉業到江蘇鎮江電視臺工作。

  不久後,他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成爲著名導演謝飛的學生。

  1992年,爲了賺拍電影所需要的50萬,張寶全決定下海。

  

  

《大咖說》採訪中,張寶全談到爲了籌集拍電影的50萬,下海創業。

  同年7月,他來到海南,被黃土、植被,空氣中都是打樁機的聲音吸引。他說,“海南像大工地一樣,一看就很興奮,這個地方有機會。”

  

潘石屹:

從鐵絲網下爬進深圳特區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輛卡車撞斷了肩胛骨。

  知道自己沒考好,他偷偷在另外一個縣以“石屹”這個名字報考中專,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蘭州培黎石油學校。

  1981年從培黎學校畢業後,潘石屹又以整個石油部系統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石油管道學院。

  1984年,潘石屹畢業被分配到設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鐵飯碗。

  1987年,潘石屹卻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當,毅然辭職去了深圳,當潘石屹到達深圳南頭關時,身上全部家當只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後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

  由於沒有特區通行證,潘石屹還不能直接進深圳。無奈之下,潘石屹不得不從僅有的80多塊錢中拿出50塊找當地的“蛇頭”帶路,從深圳二線關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裏偷偷爬進了深圳特區。據說當時去深圳時潘石屹變賣了全部家當,連睡覺用的棉被都賣掉了。

  漂泊的歲月中,他結識了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啓富、易小迪等幾個意氣相投的朋友,共同創立了海南萬通,後來被人們稱爲“萬通六君子”。

  

馮侖:

從仕途到創業

  相比前面的兩位,萬通六君子之一的馮侖,青春路上順遂許多。

  恢復高考之後,馮侖參加了第二屆高考,成功考上了西北大學,之後又順利考上了中央黨校。作爲文革後第二屆正式大學生,20歲的馮侖成爲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從中央黨校研究生畢業後,30歲的馮侖已經混到了正處級,理所當然地行進在坦蕩的仕途上。

  然而,時代風雲驟變,這個原本在體制內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在遭遇一些變故之後,不得不開始了另一條人生道路的奮鬥。

  

許家印:

從“劉峯”到“陳燦”

  

後排右二爲年輕時的許家印

  最後不得不說,現在正佈局海南的中國現任首富許家印。

  憑着一家人省喫儉用,許家印一直讀完了高中。當時學校有半年時間學工學農,急於“逃離”農村的許家印,開始學習開拖拉機,他甚至還請村長書記喝酒,以謀得開拖拉機的崗位。

  在農村幹了兩年農活。因爲文化程度高,他被重用協助生產隊隊長的工作,這兩年裏,他幾乎做遍了所有的農村工種,下地鋤田,開拖拉機,甚至在生產隊裏挖大糞。因爲文化程度高,他被重用協助生產隊隊長的工作,人家都不願意幹“掏大糞”這個活,他就要做表率。這《芳華》裏的劉峯這一角色很相似,同樣是個事事都讓人想起他的“萬精油”。

  1977年,許家印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馬上報名,但因爲時間倉促,沒有考上。

  第二年,他花了5個月的時間準備復讀再考。伴隨地瓜和小麻油捱過了寒冬,1978年他如願考上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在人口達1000萬的周口市,他的成績位列前三,這再次成爲他人生的轉折點。

  學習四年鋼鐵專業後,他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陽鋼鐵公司,一呆就是10年。由於之後的工作再無變數,個性要強的許家印多次感到迷茫。

  終於在1992年的年初,許家印破例休假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這一年,他已經34歲。

  然而,後來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了。

  

文章來源:中國房地產報(china-crb)微信公號(本文內容爲節選)

  

原來標題:

那些年,地產大佬也芳華

  

作者:李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