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看循化县托隆都村的完美蜕变

↑点击上方“海东时报”免费订阅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托隆都村紧邻商贸集镇,两条省道沿村而过,背靠循化县清真产业工业园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因各种原因,这些年全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今年起,托隆都村成立了循化县首家村办控股企业,牵头集体经济“破零”,村里的“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稳步提高了全村经济和农民收入。

近年来,看着村里大块的土地闲置,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虽然邻集镇和省道,但没有集体经济一直是村两委的一个心结。如何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如何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何让全村人从中收益脱贫致富?这些都是摆在托隆都村党支部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通过对村周边走访摸底,村两委干部注意到,这些年街子镇着力打造撒拉尔故里景区,而沿途的木材加工厂和钢材加工企业,严重影响了城区形象,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如果我们在村里创办一个综合交易市场,不仅能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还能解决城区环境整治难题,一举两得。”支部书记马他亥日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至认可。

说干就干!今年,托隆都村依靠镇政府的支持,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特殊地理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势,将村内原有的160亩闲置土地变废为宝,以此为基础筹建集木材、建材、钢材、畜产品销售、活蓄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中心。项目计划前期由致富能人垫资牵头,采取分期拓宽交易中心经营范围的方式,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循化县托隆木材市场有限公司是全县第一家村办控股企业,也使托隆都村打破了没有村集体产业的历史。”村委会主任、托隆木材市场有限公司法人马吉良高兴地说。

据马吉良介绍,村办企业创新发展模式,采用“土地租赁、村民持股、集体收益”的模式,按每亩每年800元租赁标准,对占用土地的农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坚持全体村民持股,待产生效益后按年分红。实行“党支部+村委会+公司+村民”的经营模式,并成立村民代表小组和监督小组,对企业运营全程监督,确保阳光运营、温暖创收。

“当初办这个村办企业时,也考虑到村里的闲置劳力以及很多弱势群体。前期我们通过全体村民筹资,对市场交易中心进行建设。后期优先考虑本村村民入驻,优先吸纳本村劳力,并坚持全体村民持股,集体合作共赢。同时,从收入中统筹一部分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集体公益事业等的发展。”马吉良说。

将集体经济收入反哺群众、服务发展,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托隆都村村办企业的发展理念与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意义不谋而合。这些日子,托隆都村综合交易中心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各项施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托隆都人激情满满地耕耘播种,迎接他们的,必将是来年的大丰收!

时报记者 李富生

监制/徐青  责编/雪归   编辑/赵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