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嘉梁,HashKey Capital 研究總監。 HashKey Capital 是香港數字資產集團 HashKey Group 旗下的區塊鏈投資基金。

Libra 2.0 雖迎合監管做了取捨,但目標更爲宏大,它並未放棄成爲金融基礎設施。撰文:鄭嘉梁,HashKey Capital 研究總監。HashKey Capital 是香港數字資產集團 HashKey Group 旗下的區塊鏈投資基金。Libra 協會在 4 月 16 日發佈了白皮書 2.0,相比 1.0 版本白皮書及願景,做出了一些重大改變。在這其中,Libra 向監管表現出了最大的善意,但我們認爲, Libra 的長期願景是沒有變化的,也沒有放棄成爲金融基礎設施的想法,甚至有更爲宏大的目標。這是我們和市場認知最大的不同觀點。

基於目前有限的信息,我們會繼續分析、展望以及討論它對區塊鏈行業的影響。需要說明,本文並不是對白皮書內容的全面介紹,具體以及更豐富的信息仍要參考其最新版白皮書及相關技術手冊。取捨:合規導向,最大程度的保留非監管關注部分Libra 2.0 版本的白皮書,開宗明義就所做出的改變歸納爲四點:

在一攬子貨幣架構穩定幣外,提供掛鉤單一貨幣的穩定幣類型;

通過穩健的合規框架增加 Libra 的支付系統的安全性;

放棄未來向無許可架構的過渡,同時保持其關鍵的經濟屬性;

在 Libra 的貨幣儲備設計中創建強大的保護措施。我們在去年 6 月份的 Facebook Libra 思考中提到了單一貨幣穩定幣的可能性以及 Libra 成熟形態的會完全不一樣,這些在 Libra 白皮書 2.0 裏面都有所體現。這表明這種新型的技術和商業形態要被監管接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調整和適應。但同時,我們也不認爲這會是 Libra 的最終形態,應該會有 3.0 版本及更新的白皮書問世。以上四個改變中,第一條關於合規和經濟,第二條關於合規,第三條關於合規和技術,第四條關於經濟。所以 Libra 的重大改變是以合規和經濟爲導向的,甚至經濟也是統一在合規架構下,技術改變(放棄非許可公鏈架構)也是爲合規所服務。所以本質上,Libra 不是技術產品,而是一個經濟體架構,在爲了適應多邊監管而不斷做出取捨。

Libra 沒有改變的是技術的核心部分,如仍然使用 Move 編程語言,仍然使用 LibraBFT 共識協議。但這些部分不在監管關心的範圍之內,所以被予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多態穩定幣架構是爲了合規需要,≋USD 可能最先起步我們認爲,Libra 掛鉤單一貨幣的穩定幣的目的,首先是合規需要,其次是實際推行需要。合規層面,預計大部分國家不會允許類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別提款權)的密碼貨幣直接流通;其次是,掛鉤單一貨幣的穩定幣已經獲得市場驗證其商業模式,不再需要教育市場。

現在穩定幣基本都掛鉤美元,其他幣種也有,但是很少,所以新 Libra 的第一步可能在於 Libra USD(≋USD)的推行是否順利。雖然在此次白皮書中,沒有提到錢包 CaLibra,但是其已經在 FINCEN 註冊爲 MSB。而且,白皮書也提到穩定幣將由指定經銷商(Designated Dealers)向終端用戶進行發售和回收,並要求指定經銷商具備合規資質,也就是鑄幣發生在 Libra 網絡,但是面向公衆發行發生在指定經銷商。因爲 MSB 發行穩定幣模式在美國已經成型,所以有大概率 CaLibra (或小概率其他 Libra 關聯機構)將成爲 Libra 在美國的指定經銷商,進行發行 ≋USD 的操作。

≋USD 真的能流通的話,對於區塊鏈行業影響還是存在的,比如會直接對 USDT 產生挑戰(當然 USDT 流行的原因比較複雜,這裏不過多闡述),又比如 DeFi 也多了一種抵押品(≋USD 也不會和 USDC 有多大區別)。雖然≋USD 的流轉會受到限制,但這些影響會實在發生。多態穩定幣架構帶來儲備管理難度加大我們覺得現在 Libra 在監管以外最大的操作難點就在於儲備管理。新版白皮書也明確了 Libra 儲備的投資分佈:80% 將投入到三個月以內到期的政府債券,需要在標普 A+ 或者穆迪 A1 及以上等級,並在二級市場有很大流動性;20% 投入到現金,會通過隔夜投資賬戶投入到貨幣市場基金裏。

儲備管理難度增大的明顯原因是:原本一個掛鉤一攬子貨幣的穩定幣,只需要管理一個大的儲備賬戶(當然也會分散不同實際操作賬戶分散風險),現在變成每一種貨幣對應一個穩定幣後,需要管理的儲備賬戶會陡然增加。我們估計前期影響不大,因爲監管放行的地方不多,但後期需要爲多幣種做出準備,而且幣種增加會增加外匯風險。所以 Libra 提出非常希望未來使用各國可能的央行數字貨幣 CBDC,去代替其單一貨幣穩定幣,以降低信用和託管風險,並且不需要進行儲備賬戶管理。但是這就預設了 CBDC 會和 Libra 網絡去集成,這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點。Libra 的堅持:沒有放棄成爲金融基礎設施的目標Libra 的宏偉願景,除了表觀上爲全球 17 億缺乏銀行服務的人提供服務外,還至少提出了兩種潛在場景,這兩種潛在場景雖然實現起來難度較大,但是體現了其成爲金融基礎設施的野心。成爲跨境金融結算貨幣Libra 一攬子穩定幣的長期目標仍然沒有放棄,甚至 Libra 協會給他一個更宏大的定位,即未來成爲世界結算貨幣。

這在白皮書裏明確表述了:≋LBR can be used as an efficient cross-border settlement coin as well as a neutral, low-volatility option for people and businesses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have a single-currency stablecoin on the network yet。Libra 白皮書 2.0 版本而且還舉了一個美國用戶使用 Libra 網絡向位於另外一個國家的家人進行匯款的例子。這種功能如果實現,做個不恰當比喻的話,可以說是開放版的 JPM Coin,或者說是去金融機構的零售版 SWIFT。成爲央行數字貨幣 CBDC 的集成網絡和轉換中介另外如上文所述,Libra 也提出了可以接入各國央行數字貨幣 CBDC 的可能性,當單一國家不適用 Libra 穩定幣,可以用該國 CBDC 替代。如果跨境匯款和 CBDC 接入可以實現,一攬子穩定幣 ≋LBR 將成爲 CBDC 的國際結算中介。比如兩邊雖然都沒有用掛鉤單一貨幣的穩定幣,而均選擇使用 CBDC,那 ≋LBR 就自然而然的成爲了 CBDC 的結算貨幣。

以上這兩種潛在場景,在新版白皮書裏都非常明確或很容易推演出來,所以我們並不認爲 Libra 的目標變小了,甚至是更大了,顛覆的可能是現有基礎設施。這個願景能否實現是另一回事。但既然 Libra 在很多地方做了妥協,而唯獨在這裏沒有妥協,或許其深意值得玩味。更大的包容性:與更多類型的機構合作我們認爲新版白皮書中勾勒了兩類 Libra 網絡的參與者:一類是明確提出的五種直接參與類型:

協會及其附屬機構(The Association and/orone of its subsidiaries)

協會成員(Association Members)

指定經銷商(Designated Dealers)

虛擬資產提供商(Virtual Asset Service Provider)

非託管錢包用戶(Unhosted Wallet Users)另一類是不明確提到的幾種不直接參與類型:

各國央行

央行數字貨幣 CBDC 發行機構

各國監管機構。

這些基本來自於政府或者監管機構,是未來 Libra 推行的首要合作對象,也是新版白皮書的重點受衆。直接參與類型裏,虛擬資產提供商(VASP)是新出現的參與者類型,也是 Libra 協會爲滿足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監管需求單獨增加的類型。簡單講,就是虛擬資產交易所或其他類型兌換機構,受監管的 VASP 將沒有轉賬和餘額限制。非託管錢包用戶就是 Libra 網絡普通使用者的名稱,有轉賬和餘額限制。參與 Libra 網絡的機構類型明確了,商業機構可以至少以協會成員、指定經銷商、虛擬資產提供商任意的角色參與,而且白皮書也沒有提到,相互之間不可以是關聯機構,所以其開放程度增加了,機構可以考慮更多的參與方式。技術形態還遠未定型我們的認爲 Libra 的技術路徑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2019 年 6 月 18 日 Libra 協會在公佈了 Libra 計劃以及白皮書外,還一同公佈了三份技術手冊:分別是《The Libra Blockchian》、《State Machine Replication in the Libra Blockchain》和《Move: A Language With Programmable Resources》。目前我們查閱以上三份資料(分別以 1/2/3 指代),其中 2 在 2020 年 4 月 8 日更新,明確表示是爲了配合白皮書 2.0 的更新做了更改,而且刪改較大。而其中 1 和 3 均只在 2019 年 9 月 25 日做的更新,像 1 中還保留着:「One of the top goals of the Libra Association is to migrate the Libra ecosystem to a permissionless system…」這樣的表述,表明技術白皮書還未就放棄非許可公鏈進行更新。所以未來的改動會非常大,也可以說,技術形態沒有定性。

未來當三分技術手冊完成更改後,我們會就其改變做一些對比和分析。至少從現在形態而言,Libra 大的宗旨變動在技術上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對區塊鏈行業的影響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去年我們認爲 Libra 會對公鏈生態有比較大的影響,那既然 Libra 放棄了成爲公鏈的可能。現在的問題可以轉換成,Libra 會對聯盟鏈產生影響麼,會成爲聯盟鏈的一套標準麼?這麼多年來海內外多個聯盟鏈系統發展相對成熟,但也沒有哪個聯盟鏈事實上成爲行業標準。中國在去年政策鼓勵以後,聯盟鏈的發展更加迅速和多樣,所以就算 Libra 可以成爲比較大的聯盟鏈體系,也會受到地域上限制,和目前互聯網的版圖一樣。此外是開發語言,目前大部分聯盟鏈的架構基礎和設計理念基本都來自於以太坊。很多開發者已經熟悉了以太坊的 Solidity 語言,而 Libra 網絡將使用 Move 語言,這也許會令開發者產生不適。

還有一個就是 Libra 生態的問題。如果 Libra 的聯盟鍊形態可以跑的通,也會出現一種圍繞 Libra 的區塊鏈生態,至少像協會會員、指定經銷商和虛擬資產提供商會成爲生態中的重要成員。還有一個可能性是,雖然 Libra 協會放棄了成爲非許可公鏈的目標,但業內會否用人利用 Libra 的架構做一條非許可公鏈出來呢?那將非常有意思。拓展了監管的邊界我們認爲 Libra 網絡這短短 10 個月的改變,對區塊鏈從業者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其拓展了監管的邊界,讓監管對於跨地區區塊鏈金融項目的進行了表態,(部分)明確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尤其是對那些希望重構金融基礎設施的區塊鏈項目,Libra 的案例都給了足夠多的啓示。

雖然 Libra 是一傢俬營企業抱着以營利爲目的去做的一個項目,但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爲區塊鏈向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展做的努力和探索,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用備受矚目的方式和監管碰撞出了一條不完美但或許可行的道路,而且,還有很大的可能性失敗。這種努力,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後一例,但可能是最讓人銘記的一例:一個全球領先的互聯網企業把小衆的區塊鏈技術拉到了大衆的視野,接受了監管和主流金融機構的拷問,並引發了各國央行和企業對區塊鏈行業的重視。未來區塊鏈要深度商業化,還會有更多項目前仆後繼的做出這種探索和拓展,最終將搭建全球成熟的區塊鏈監管架構。最起碼,Libra 開始了這樣的嘗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