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文

市場總會上演黑色幽默。你所認同的價值投資,常常換來荒誕一面。

譬如數字經濟領先企業聯想集團,2020財年Q2,3S戰略指引下,主營穩健成長,創新業務展現出結構性的爆發性增長動能,卻換來港股前一交易日3.8%的跌幅。今日跌幅更甚,達4.8%。

不過,這反差早已成爲我們觀察、判斷一家企業是否真正具有長期競爭力的徵兆。

我們已看到,一個週期以來,尤其2019年年初至今,聯想集團身上發生了一系列關鍵的變化。它隱藏着這一組織的新生與數字經濟的未來。

兩日前,這家公司公佈了2020財年Q2季報,營收948億(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幅爲3%;淨利同比增近20%至14.2億。這已是連續9季增長局面。

但我們關注的核心要點在於:

一、一種結構性的變化與驅動轉換。包括主業的穩健度、利基價值、創新潛力;新業務的前瞻性、創新力以及現有成長性等。

二、戰略執行力。即匹配的組織、架構、領導、激勵、設計,還包括長短期目標發展的節奏。

三、戰略定力與道路自信。

讓我們結合一些數據看看聯想集團這三個層面的表現。

這一層面,Q2財報體現得非常顯著。

首先,財報坦陳,受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市場暫時疲弱、PC零部件供應及宏觀環境影響,集團營收放緩至3%,同比僅1%。

其中,主營版圖IDG(智能設備集團)中,PC出貨放緩;受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結構性變化與價格疲弱,當季增長下降,且仍處於虧損中。此外,移動業務營收亦有下滑。

這應是資本市場直觀看到的一面。同時,應該也是股價下跌的直接原因。畢竟,營收放緩,常被人視爲增長面臨壓力。

不過,市場漠視了另一面。

DCG版圖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雖然疲弱,且處於虧損狀態,但虧損已連續9季收窄。而且,它並非意味着所有數據中心業務都面臨壓力。事實上,少數頭部客戶之外,中國市場與非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成長非常給力。比如,聯想中國數據中心業務整體營業額同比增19%,非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同比增長47%。

細部呈現更是如此。比如其中高性能計算營收同比增長超30%,軟件定義基礎架構業務營收增長超40%,存儲業務營收增長近70%。

必須單獨提一下聯想軟件及服務業務。當季收入同比增35%至9億美元,已佔集團總收入的6%以上。這應是聯想集團2020財年開啓以來最大亮點之一。

還有聯想首倡的設備即服務(DaaS),不但驅動銷售多樣化,更是激活了硬件全生命週期。過去,很多設備賣出去,服務往往體現在售後,帶有矛盾性。今日設備與服務雙位一體。這部分業務成長更是迅猛,高達725%,營收規模將很快突破單季10億美元大關。

另外必須強調的創新業務單元,也即年初成軍的聯想數據智能業務(DIBG)、最新成立的商用物聯網(CIOT)業務,當然還有體現更爲直接的3S戰略核心部分行業智能,都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你看數據:DIBG季度營業額增加76%;CIoT也開始發力,並且軟硬一體的方案形態,有利於壯大營收;受益於智慧教育業務突破,行業智能營收增長202%。

這說明什麼呢?那就是,諸多2B業務單元,正在價值鏈所有環節扮演聯想集團高速成長的驅動力。這是整個結構性變化的成效,也是聯想財報真正的風向所在。

當然,也不要忽視集團核心主營IDG。PC出貨確實放緩,但依然在增長。而且有兩點頗受關注:

1、PC和智能手機銷售額爲107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創紀錄地達到5.7%。

你知道這行業“保3爭4”都不容易。而且,PC銷售額同比增長7.1%,快於行業均增幅度。它已佔淨銷售額4.1%,稅前利潤爲6.12億美元;

2、聯想全球PC市佔已達24.4%,地位進一步鞏固,中國區更是牢不可破。

這背後說明什麼呢?那就是,一個看去缺乏性感的行業,其實仍有巨大的創新空間。競爭如此激烈,聯想仍有穩健的淨利增長,且市場地位日益穩固。這背後創新與運營精細化程度,非外界所知。

財報顯示,這與市佔擴大、高增長及高端細分市場有關。它尤其提到工作站、輕薄本、顯示器及遊戲電腦雙位數增長的出色表現。此外,手機業務雖受成本策略、特殊廠家與特定市場區域影響,營收下滑,但依舊維持了盈利局面。

顯然,儘管整體營收增幅一般,但受益於3S戰略指引,聯想集團的增長,呈現爲有質量、結構化、驅動轉換的特徵。

另外的數據,也能說明綜合運營的成效: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淨額爲12億美元,現金與等價物增加至30多億美元。強勁現金流、毛利表現、淨利結果、現金儲備,既反映聯想集團前端多樣性業務與多元銷售策略的奏效,同時也能說明內部業務之間的協同與履帶銜接價值。

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聯想。它有PC業務,且是核心主業,但早已不止PC概念。PC生髮出來的多元業務版圖,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截至目前,很多人甚至業界看去牛逼的機構仍只是習慣以PC視角審視聯想。

而且,它的成長,還有很多空間。財報與財報電話會議上,楊元慶等人還原了未來幾季的利好變化:

1、PC主業上,除了受益於行業互聯網潮流,商用PC成長樂觀,而且,更有微軟windows10強制升級政策的刺激。

2、數據中心與服務器業務只是暫時回調,接下來將受益於5G以及AI要素的融合。

第一點本不必多說。一些人過去幾年空喊的手機替代PC、PC是夕陽產業的論調早已破產。PC無論消費類還是商用類都已被納入端到端的的數字經濟洪流中,PC業已具有非常豐富的運營價值,它再也不是過去多年說的缺乏商業模式的局面了。它帶有基礎設施的特徵。聯想軟件與服務、Daas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點需要強調一下。我非常認同楊元慶說的數據中心業務只是暫時回調。因爲過去一年,我們已經看到了類似的趨勢,那就是傳統數據中心,在第一波雲計算熱潮中,已到了一個結構調整期,比如融入5G與AI要素,尤其是數據智能。本地另外兩個企業的類似動向一定得提,那就是阿里雲去年升級爲阿里雲智能,百度雲今年升級爲百度智能雲。這背後,就是算力資源與AI要素的融合趨勢。事實上,亞馬遜、谷歌雲計算業務的增長放緩,也有一致的背景。

聯想集團不缺AI要素,算力、算法、數據,三個層面非常完整。它只是需要一些時間而已。它會經歷同業的類似一幕。就是未來幾季,將三大層面進一步融合,隨後,聯想會展現更強的增長力。

這本來也是3S戰略開啓之後的核心動向,也事關我們下面要分析的部分。

這一話題,屬於夸克君2018年以來一直觀察聯想集團尤其楊元慶本人的關鍵維度。

那是因爲,3S戰略出臺不易,它的落地與執行更是複雜。沒有超強的順應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行業趨勢變化的能力,沒有化解一個組織日益複雜的挑戰的能力,對於聯想集團來說,3S戰略將很難落地。何況,過去一段,聯想承受着外界巨大的誤讀與認知迷霧的考驗。

戰略執行力,不是臨門一腳的功夫。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它是一套方法論,包括願景與方向、戰略清晰度,戰略落地的策略。背後涉及一個組織的領導力、思想力、文化、創新機制的變化。

這裏沒法展開更多。但要說明,3S戰略不是2019臨時產生。聯想35年的歷史中,從早期爲巨頭分銷打工到PC品牌獨立到價值鏈生成,是一個階段;然後是PC到PC+階段,聯想品類開始擴張,當然有收購整合的過程。而從PC+到2B戰略覺醒,這個過程,密集體現在2014至2018年上半年,這是聯想承受外界質疑、侮辱最終的時期,卻是它走向清晰的週期,三波戰略、修正與迂迴登山的理論,都是這個階段的總結與實踐。

你去梳理一下楊元慶這個週期的言論,能體會到一個領導者率領團隊艱苦探索的心路。有不解,有堅韌,有道路的自信,有思想力的解放。2018年雁棲湖大會、2019年年初,3S戰略清晰、確立,只是整個探索歷程的階段性呈現。今日的3S戰略其實就是修正、迂迴之後的新一輪征程。

過去一年,4次短暫接觸中,我都向楊元慶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在聯想2019年誓師大會美國站期間,他給了清晰的解答,爲匹配3S戰略,公司將持續進行組織架構升級與業務創新,持續強化執行力。

提到執行,他強調過六要素與四個域。前者涉及戰略目標、商業模式、組織、文化、人才、激勵,有非常鮮明的OKR(目標管理)框架,後者則是聯想戰略節奏的掌控。

2019年以來,多個動作展示出落地動向。其中尤爲關鍵的組織架構與業務創新,就是DIBG、CIOT兩大業務單元的設立。我們說,所謂組織架構變革,其實一個最核心的特徵就是,組織與業務要有模塊化設計,同時還要保證模塊之間的開放、共享以及超級協同。此外,與外界要保持開放合作,最終走向平臺化。這個過程裏,聯想的中臺架構日益清晰。

這也是一個組織在複雜多樣與一致性及統一性之間的互動。過去的聯想集團,有着一體化的價值鏈,集成度很高,但每個環節都面臨開放。而開放的過程中,又必須保證組織的一致性。

查爾斯.漢迪在其《組織的概念》一書裏說:“組織架構的最優化,通常都遵循着經過重新闡釋的奧卡姆剃刀原理……換言之,組織結構的設計者,要在‘統一性’壓力和‘多樣性’壓力之間走鋼絲。”

聯想集團正在經歷這一優化的過程。當然,不止架構,還涉及到1號位的設立。幾年來,聯想多個單元都在經歷着領導力變革,新的單元誕生,也意味着人才與領導力的重塑。此時,聯想集團也是兵強馬壯、良將如雲。

當然,還有成熟業務與創新業務、長中短期節奏的掌控。IDG、DCG、DIBG、CIOT等,它們短中長期的發展節奏、探索的試錯速度與空間,並不完全一樣。當然還有研發體系、投資體系以及其它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這背後,有楊元慶個人的領導力在。

關於節奏,這裏補幾句。之前,聯想一位朋友對我說,公司吸收了硅谷著名戰略與創新諮詢專家傑弗裏·摩爾《zone to win》的分析框架,用“域”描述了現有業務版圖之間的內在協同與發展節奏。年初誓師大會上,楊元慶等人確實也多次做過闡釋。

在我看來,截至目前,3S戰略指引下的聯想業務架構,雖然仍在持續變化中,尤其是一體化走向一體化開放的進程,理論與實踐都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但平臺化與結構已經非常清晰。

2020財年Q2,整體營收放緩,內在結構與驅動力的變化,就是上述能力提升的結果。

夸克認爲,此刻的聯想,雖然獲利能力無法與互聯網巨頭相比,但從企業發展階段來看,它已經處於一個最好的歷史時刻——聯想集團已置身一個轉折點上。

既然如此,爲何還要強調“戰略定力”?

那是因爲,面對資本市場以及行業的認知差異,此刻的聯想集團,尤其是楊慶元的領導力與責任意識,就會體現在這一方面。與一個週期的願景相比,這是黎明前的時刻。

提出這個視角的基礎在於,夸克認爲,未來幾季,甚至更長一段,聯想集團將會處於Q2財報呈現的複雜局面中,主業穩健成長,但始終會面臨出貨瓶頸,唯有精耕細作,依靠持續創新、精細化運營,當然還有整個系統的支撐,持續確立利基市場的地位。在可見的未來,它的利潤規模佔比可能會持續下降,但就現金流來說,它將持續扮演聯想集團最大的單元,它具有長期的戰略基石價值。而2B業務將會繼續高速成長,中間當然免不了波折與調整,甚至局部業務動盪,包括高強投入帶來的財務壓力,因爲這裏面涉及技術、數據智能、場景建構,必須有試錯空間。它會驅動聯想集團持續變革自身。

進一步說,未來幾季,聯想整體營收仍會面臨成長考驗。

那麼此刻,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一重壓力就在於,如何在保證盈利、有質量增長基礎上,推動營收增長。兩者不可偏廢。幾年前,聯想爲了衝刺規模市佔而犧牲獲利,尤其是移動業務單元。今日它消除了那種盲目,變得理性與更具定力。

楊元慶的定力,首先在於他對3S戰略的清晰認知。他反覆強調,智能基礎架構與智能物聯網是材料,行業智能纔是建成大廈的關鍵,也是戰略落地的關鍵。而行業智能的視野,確實比現有某個單一單元更廣,承載的能力也更豐富。

另一重就在於他對規模的認知。說到提升營收,他談到了移動業務。儘管上季保持盈利,而收入下滑,他對這一業務的期望也是,依靠消費洞察創新產品,拓展新的區域市場,保證“盈利性增長”。“盈利性增長”的預期裏,就隱含着此刻他與聯想集團的價值取向,就是不會盲目追求規模而犧牲內在體質。

聯想去年營收已超過500億美元,已是全球性巨頭。規模仍會擴張,但結構性變化、驅動力轉換更爲關鍵。我認爲,在他那裏,3S戰略尤其行業智能代表的未來,纔是聯想着意努力的方向。

Q2財報呈現出來的多元業務成長性,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家公司豐富的想象空間。

當然,這不是說聯想所有能力都已具備,也不意味着一些都會順利。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仍有許多緊迫的挑戰。除了主業甘於寂寞、日復一日的創新,維持這個階段深廣的護城河地位之外,最難的一面在於,3S戰略之下,雖然有了組織保障,有了業務單元,但2B技術、工具、方案、平臺,還缺乏更高的品牌影響力,儘管有製造業支撐,有從PC、服務器業務衍生出來的行業客戶羣體,如此足可生成優勢的場景,但面對更多行業,聯想還有許多功課要補,尤其是數據智能部分。

聯想集團不缺“資源”,這家公司其實渾身都有寶。最大的考驗,恐怕不在技術面,而在於面對不確定性年代,是否能夠保證戰略定力,不被行業的暫時波動尤其資本市場波動裹挾而失去專注與聚焦,過度追求短期業績,旁逸斜出。

一方面它需要持續強化自信與價值自覺,另一方面切忌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尤其2B業務版圖。它建立在整個系統的演進基礎上,不是方案營銷概念。聯想集團的定位,決定了它是一家適合馬拉松長跑的公司,它已經跑了35年,驗證了自己的價值與能力,無論它的出身、文化、價值觀,還是此刻的願景,它都沒有任何理由爲短期業績奮鬥。在這個層面上,我們說,聯想集團是中國的驕傲。

35週年紀念日,楊元慶對全體員工發了一封短信。在簡單回顧了前30年旅程之後,他渲染了此刻的聯想風貌、業務版圖、戰略自信,並對客戶、全體聯想人表達了感謝。

3天后,雁棲湖將迎來聯想集團2019年techworld大會。最近幾年,它已經成爲這家公司面向全球產業發出關鍵話語的舞臺。夸克期待它圍繞3S戰略展現出超越財報與資本市場波動的格局與視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