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爱情,是青春的主旋律,也是历史的调味剂。而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古代宫廷爱情故事,除了帝王与妃嫔间的你侬我侬,还有公主与驸马间的传奇佳话。

帝王的女儿即为公主,公主的丈夫则为驸马。但是,用“驸马”专指“帝王女婿”的用法是魏晋之后的事情了,最初,“驸马”则是一种官职。

古代帝王出行大多是乘马车,出于安全考虑,除了帝王乘坐的“正车”,会设有与“正车”完全一样的“副车”,里面还坐着一个替身,以达到混淆视听的作用。当年,张良狙击秦始皇,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只击中了“副车”。

掌管“正车”的官职叫“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的官职就叫“驸马都尉”。这种设置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之,但正式有“驸马都尉”这个官职是在汉武帝时期。《说文解字》有言:“附,副马也。”所以,“驸马”即“副马”。

两汉时期,凡是担任驸马都尉一职者,大都是皇亲国戚或王侯将相之子,堪称英年才俊专属职位。三国魏时,美男子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后担任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驸马”一词渐渐由官职演化为对公主丈夫的专称。

历史上著名的公主驸马伉俪有很多,比如西汉时的平阳公主和卫青,以及《醉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和郭暧等。

古语有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娶了公主,当了驸马,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所以当驸马几乎成了历朝历代青年才俊的共同梦想。但是,唐朝除外。

唐朝公主到底有多难嫁?暂且可以从《旧唐书》中的一则记载中窥知一二。

据载,唐朝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唐宪宗的嫡长女岐阳公主少女初长成,到了适婚年龄,于是唐宪宗令宰相李吉甫亲自在士族子弟中为岐阳公主选婿。

话说这岐阳公主生得花容月貌,又是身份最尊贵的嫡长女,按常理说应该是天下有志青年共同的梦中情人,但现实结果是“皆辞疾不应”。也就是说,当士族子弟听说唐宪宗要给岐阳公主选驸马时,个个都是像夺瘟疫似的避之不及。

那么,士族子弟为什么都不愿意娶唐朝公主为妻呢?

当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因为唐朝公主不修妇德!

唐朝是中国古代思想最开放的时期,唐朝皇室因为有鲜卑血统,所以在作风上大多也比较奔放。除了我们熟知的母子恋(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和公媳恋(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大唐公主们也不乏放飞自我者,太平公主和高阳公主就是其中的典型。

诚然,这也确实是士族子弟不愿意娶唐朝公主的一个可能原因,但绝非主要原因。毕竟,不修妇德的唐朝公主只是少数,不能以偏概全,这样有失公允。

以下,笔者就来说说唐朝公主难嫁的最根本原因——唐朝的丧服制度

而今,我们常用有没有出“五服”来判断血缘关系的亲疏,这里的“五服”其实就是古代的丧服制度。按照《礼记·丧服小记》的规定,为亲属服丧,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此为“五服”。

服丧的基本规则是“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也就是说,亲属关系越近,服丧期间要遵守的禁令就越多、越苛刻。而唐朝公主死后,其驸马要服的就是最高等级的斩衰三年

斩衰是一种严苛到有些不近人情的服丧制度,驸马为公主服斩衰,需要绝食三天,第一年要“疏食水饮”,第二年要“食果蔬”,整整三年期间都不可见荤腥。

除了饮食方面,服斩衰期间,驸马还不得睡床,不得赴宴,不得游戏,不得嬉笑,不得听音乐,不得赏舞蹈,更不能婚娶以及夫妻同房,而且很难晋升官职,仕途往往从此中断......这样的日子,驸马要过上整整三年,作为养尊处优惯了的士族子弟,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而且,唐朝与明朝相反,驸马都是要在贵族中选取的,这些士族子弟,本来就出身好,仕途坦荡,以后高官厚禄,三妻四妾,都是必然的。但是,一旦娶了公主为妻,不但不能随意纳妾,在仕途上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防止驸马干政甚至篡权,历朝历代的驸马大多做不了大官,而只能做闲职,这也是很多有志青年不能接受的。

另外,相对比于其他朝代,唐朝女人的社会地位很高,公主就尤其如此了。唐朝公主即便是在出嫁以后,仍然可以自由活动,出入宫廷,甚至于可以干预朝政。唐朝公主性格强势,又有皇帝老爸做后盾,所以驸马往往只能扮演受气包的角色。试想一下,本来可以被成群妻妾伺候的士族子弟,又有谁愿意天天在公主面前低眉顺眼呢?

综上,唐朝公主难嫁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服丧制度是一个关键,后来唐朝皇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岐阳公主死后,服斩衰三年的规定被废止,从此难题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

参考资料:《旧唐书》、《礼记》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