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杜說,沈銘原來是刑事庭的法官,業務數據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別的法官看來如同超人一般的存在,因爲工作優秀,後來被調到了執行庭,身爲幹部更是以身作則,拼盡全力。陳建軍與沈銘相識於2014年,當時,沈銘擔任金山法院團委書記,兩人一同參與宣傳金山法院法官彭文忠先進事蹟。

來源:新民晚報

沈銘,一位1980年出生的基層執行法官,任職於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

幾天前,突然因病去世。

他的離去,在司法圈引發巨大關注。許多認識或不認識他的法律人,都在懷念這位盡忠職守的好法官。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在沈銘法官的朋友圈裏,留下了很多生活片段。

從這些軌跡,可以一窺作爲一名執行法官的喜怒哀樂,艱辛與責任。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他曾吐槽被人威脅殺全家,還曾感慨已經兩年沒有周末。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雲南“80後”官員李忠凱火了,他在朋友圈轉發後自嘲:“平衡了,至少我看上去還比他稍微年輕個幾天。”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除了工作,他還肩負着照顧妻女重擔。去女兒學校開家長會,他發朋友圈調侃:“開會中,內容形式都很好,凳子小了點,屁屁換左換右有點辛苦。”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但他最大的喜悅,還是來自於執行案件完結後一身輕鬆。

“一上午的調解,順利執結一案,這樣的日子,風和日麗陽光明媚。”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直到過年前最後一天,他還在忙着跑銀行爲當事人的賬戶解除凍結。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別人在曬娃曬旅行,他在卻在曬錦旗,一週七天收到八面錦旗,這些都是當事人在討回公道後,對他發自肺腑的感激。

執行案件週而復始,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他是這樣給自己打氣,“剛三月初,加班人已有不少,出門沒帶傘,淋了一身雨。時光的輪迴交錯,總讓人感動。但願老時回望歲月,能留下振奮與自豪,當然,首先要健健康康撐到退休。”

“他突然走了,深感意外和痛惜,連夜寫了些話,送兄弟一程。”昨天,一篇《沈銘,你這次食言了!》的推送傳遍法律人圈,作者陳建軍現任金山區新聞傳媒中心編委。

“太突然了,看到照片仍不敢相信”“沈法官的音容笑貌還在眼前,一路走好”……留言中,既有與沈銘熟悉的同事、朋友,也有陌生的網友。“他的爲人和處世,他的敬業和奮鬥,讓這條微信在法律界引起了震動,在朋友圈刷了屏。”

陳建軍與沈銘相識於2014年,當時,沈銘擔任金山法院團委書記,兩人一同參與宣傳金山法院法官彭文忠先進事蹟。第一印象,就是沈銘的魁梧的個頭,聲音很響亮,給人踏實、可靠的感覺。

事實上,那段合作讓陳建軍至今難忘,面對龐雜繁瑣的事務,沈銘永遠沒有怨言,認真負責。“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事情,我來吧。不管是該自己做的,還是別人的事,只要我們提出來,他總能想到辦法。我們知道,託給他的事,件件是會有迴音的。”

宣講工作告一段落後,陳建軍與沈銘見面不多,但經常在微信交流,總是第一時間互動,幽默回覆。後來,陳建軍聽說沈銘轉崗,去往辦案一線,2016年,沈銘還榮獲上海法院“十佳青年”提名獎。

“我覺得心裏很堵,希望有個訴說的出口。”陳建軍說,自己打開了沈銘的朋友圈,卻找不到他的個人照片,更多是一些工作場景。“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對工作的專注。”

對於沈銘的離去,他的同行也是十分痛心。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小杜也是一位80後基層法官,與沈銘同時成爲上海首批入額法官。

他雖然與沈銘沒有直接交集,但名字卻是一直聽說。

“非常優秀的年輕法官,工作極爲拼命,在法官圈子裏很有名。”

小杜說,沈銘原來是刑事庭的法官,業務數據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別的法官看來如同超人一般的存在,因爲工作優秀,後來被調到了執行庭,身爲幹部更是以身作則,拼盡全力。

“這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小杜說,他也曾經在執行法官的工作崗位工作過,可以說執行法官是所有法官中最辛苦的崗位。

上海80後法官猝然病逝,朋友圈窺見他的辛勞與責任

執行法官,每天都在和“老賴”鬥智鬥勇。一邊是當事人的期待與催促,一邊是被執行人的抵抗甚至威脅。

別的法官坐在法庭上勞神,主要消耗腦力,而執行法官不僅勞神,更要勞身。

執行案件對象遍及大江南北,他們基本永遠在出差執行的路上,或是飛機高鐵,或是自己開車,爲一個案子跑上千公里那是家常便飯。

所以,看到《沈銘,你這次食言了!》這條微信,他唯一的感覺就是“感同身受”。

“我們會和沈銘一樣,拼盡全力在所不惜,但也希望同行們都要保重身體,畢竟只有健健康康的,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爲人民羣衆多辦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