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肇庆,南濒南海海域,毗邻港澳。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1] ;地貌特征为北西高,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江门市辖3个市辖区及4个县级市;总面积9505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456.17万人。

江门历史悠久,有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国叔”陈少白、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李铁夫;江门还是影视巨星的家乡,胡蝶、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江门拥有大批文化建筑与名胜古迹:梁启超故居,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 [2] 同时,江门也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 [3]

2017年,江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193.8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2.94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3.48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为7.2∶48.1∶4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089元,增长7.6%。

建制沿革

元末明初,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

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民国十四年(1926年)11月26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江门为省辖市建置。

民国二十年(1932年)2月,撤销省辖市建置,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

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3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

广东江门风景(19张)

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9月至江门解放,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江门成立,对江门、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为县级建制,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年1月1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江门改为省辖地级市,归粤中专署辖。同年4月1日,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结束军事管制。

1952年5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8年4月11日,江门市改为县级市,归佛山专区辖。12月,归属江门专区。

1961年4月2日,改属肇庆专区。

1963年6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1966年初,复升为省辖地级市。

1970年,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

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同年9月1日增辖阳江、阳春两县。

1984年7月,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

1988年1月,阳江县、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辖下的台山、新会、开平、鹤山、恩平五县先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建制,省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

2002年9月1日,江门市辖下原新会市撤市设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