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一季度GDP降6.6%,五大焦點透視北京經濟走勢

市統計局表示,疫情對一季度經濟產生較大沖擊,二季度將加快恢復。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4月20日,北京市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6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6%。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表示,新冠疫情對北京一季度經濟產生較大沖擊,但隨着全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3月份主要指標呈回升趨勢。二季度,隨着疫情防控成果的鞏固,市場活力和動力將進一步增強,全市經濟將加快恢復。

隨着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防疫常態化背景下,北京經濟社會如何與疫情防控統籌發展?如何落實“六保”?

焦點1

GDP同比降6.6%,二季度經濟走勢如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6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7億元,同比下降22.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09.6億元,同比下降17.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539.9億元,同比下降4.8%。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表示,新冠疫情對北京一季度的經濟產生了較大沖擊,隨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改推進,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有恢復有保障有潛力。

龐江倩介紹,全市經濟在逐步恢復,隨着各項政策落實推進,開復工率較2月底有較大幅度提升,主要經濟指標有較大回升。服務業一季度增加值下降,但優勢行業表現出較強韌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各行業較2月相比都有不同程度恢復。

同時,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資都得到較好保障。疫情期間,超市實現零售額增長16.9%。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低收入農戶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長。

對於二季度經濟情況,龐江倩表示 ,3月份主要指標出現回升勢頭,基本民生有效保障,新興動能成長。二季度,隨着疫情防控成果的鞏固,市場活力和動力將進一步增強,全市經濟將加快恢復。

“雖然外部形勢更加複雜和嚴峻,不確定因素增多,但是北京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整體呈回升改善、持續向好的勢頭。”龐江倩說。

焦點2

3月就業形勢好轉,就業壓力何時減輕?

一季度,北京城鎮調查失業率爲4.3%,保持平穩運行。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卞晶表示,一季度由於疫情影響和春節季節性因素疊加,北京城鎮就業壓力加大。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全市復工復產加快推進,3月當月全市城鎮就業回升,就業形勢開始好轉。

卞晶表示,由於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影響具有一定滯後性,二季度北京就業形勢仍然面臨很大壓力。整體來看,北京就業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下半年就業整體壓力將所有減輕。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其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地區勞動力等是“穩就業”的重點羣體。目前,北京市人社部門已出臺多項舉措穩就業,並針對高校畢業生、返崗勞動者和就業困難羣體出臺具體服務舉措。

北京市明確,爲重點企業提供職業介紹服務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疫情防控期間給予一次性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急需物資生產企業可享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同時,北京市要求,各類用人單位不得以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爲由拒絕招用相關人員。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微參保企業,可按6個月的上年度北京市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參保職工人數,返還失業保險費。據介紹,目前已向4750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惠及109萬職工。

爲應對疫情衝擊,人社部等相關部門此前已出臺系列措施“穩就業”。比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農民工返崗“點對點”服務、社保助企“免減緩”、失業保險援企穩崗、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

從效果來看,2月份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239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因免徵社保費直接受益942億元,大型企業因減收社保費直接受益209億元;1-2月,共向219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61億元,爲領金人員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13億元。

焦點3

線下消費減少、居民收入放緩,如何促消費?

一季度,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16.5億元,下降21.5%。其中,商品零售額2564.6億元,下降19.0%,餐飲收入151.9億元,下降48.4%。網上零售表現活躍,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爲807.4億元,增長15.9%。

同時,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4元,同比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9%。四項收入“三升一降”:工資性收入同比増長4.9%,轉移淨收入增長9.6%,財產淨收入增長2.3%,經營淨收入下降29.1%。

爲促進消費,近期多地探索發放消費券,實施2.5天假期。同時,在相關政策支持下,中小微企業逐漸被激活,其提供的大量服務和消費也隨之“回暖”。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市政府專家諮委會委員李國平認爲,消費券由於有時效限制,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花出去”,因此在短期內對刺激消費是有較好作用的。

李國平同時強調,發放消費券同時也會對低收入人員和困難家庭有一定幫助,比如消費券的消費範疇可以覆蓋到所有生活日用品,這樣就解決了低收入人員和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保住了基本民生。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教授賴陽也認爲,發放消費券不僅促進消費,實際上也是保基本民生;同時,保住了民生,消費者沒有後顧之憂,消費自然會增長。

李國平同時提醒,在實踐環節,消費券到底發多少,怎麼發,給什麼人發需要充分考慮,特別是在低收入和困難家庭的認定方面。

賴陽認爲,除增加居民消費能力外,豐富消費供給,使消費供給更加適應需求也是促消費的關鍵。實體商業受到明顯衝擊,資源處於閒置狀態,企業可以考慮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通過平臺將實體商業的資源進行整合,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焦點4

疫情期間催生的新業態未來如何發展?

疫情催生了新興經濟發展。1-2月北京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收入增長9.6%;線上消費增長,一季度北京線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增長15.9%;新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7成以上。

龐江倩表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在疫情期間業務量增長明顯,無接觸配送、直播零售等新業態也在加速發展。這些都加速了北京經濟發展,爲北京未來的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

同時,在經濟結構上也進一步增強了北京經濟的韌性,比如高精尖技術等實現了較快增長,金融服務業增勢良好,這些都提供了較好的支撐。同時,高技術製造業和服務業增長明顯,也爲後續的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科技創新爲抗擊疫情提供了技術支撐。

“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了北京在城市建設中的短板,未來也會補齊短板,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龐江倩表示。

關於疫情期間催生的新經濟未來如何發展,賴陽認爲,疫情期間催生的新型消費需要進一步鞏固,擴大其規模和效率,使其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

“要儘快打通末端物流,在防疫措施到位基礎上,讓更多的商品能送到消費者家裏”,賴陽表示,雖然現階段北京已經提出有序推進快遞等進入小區,但落實仍有困難,需要儘快推進,釋放因此被抑制的消費需求。

賴陽認爲,北京作爲首都,相比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特殊性,防疫標準或許更爲嚴格。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上述促消費措施的關鍵在於要以保證疫情防控爲基礎,實體商業勢必要進行提升。

焦點5

北京推“新9條”,保市場主體作用多大?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保”中,市場主體既承擔居民就業,也關係基本民生。根據官方數據,中小企業承擔了北京七成以上就業,同時佔北京約80%經濟比重的服務業中也集中了大量中小企業。

這部分中小微企業成爲疫情下受衝擊最大的羣體。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4.8%。同時,一季度企業所得稅收入305.6億元,下降20.7%。北京市財政局稱,企業所得稅下降主要是去年同期高基數,以及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經營活動減少導致。

爲應對疫情衝擊,保中小企業發展,北京拿出具體舉措。2月5日,北京市發佈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16條措施(“16條”);4月17日,北京市再出9條舉措(“新9條”),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保持平穩發展。

“新9條”延續並發展了“16條”,在“輸血”基礎上進一步“造血”。“不僅要幫助企業解決成本、資金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小微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循環起來,正常開展業務。”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說。

記者注意到,“新9條”側重在爲中小微企業減免房租、暢通融資渠道方面發力,其中5條都與積極促進中小微企業業務發展直接相關,並突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和幫扶。

賴陽認爲,貼息貸款等支持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很多企業拿到貸款開始經營,企業進入良性循環。但同時也要注意到,疫情期間很多行業企業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現階段企業拿到貸款實際上是一種壓力,復工了就要給員工正常發薪,但復工不等於復產,如果沒有收益,企業就面臨貸款償還壓力。

再比如,有的業態屬於聯營百貨店,不收取租金,儘管此類業態也受到疫情衝擊,但無法享受房租補貼的支持政策;有的大型商業設施存在多個經營主體,但共享一個執照,這樣很多支持政策都無法享受。賴陽認爲,相關的支持政策在逐步遞進出臺,下一步覆蓋的範圍可以更廣,關注到企業更深層次的困境。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