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讀懂《易經》

第二講 八卦的產生

5.原來易經裏也用到的是數學知識。圭雖然在當今已經沒有人使用了,但是它的衍生工具卻爲大家所熟悉,比如上學的圓規、土木工程作圖的水平儀、現代的紅外線瞄準鏡、航船導航的陀螺儀、風水用的羅盤等,很多方面。

古代對自然界的認識是建議在觀察和總結的基礎上的,根本的理論是以觀測者爲中心的天圓地方的理論。陽光和影子則構成了一陰一陽最原始的模型。

6.先人在觀察隨着天時的變化(日月星斗的位移),地理物象的改變,總結出自然的規律,來指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洛書和河圖正是在這樣的觀測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完美含義的規律。

7.易就是變化,自古以來就是一直不停地在變化。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而古人想把這種變化用一代的符號來代表出來,就形成了卦爻;又將這些錯綜複雜的符號分門別類,形成了八宮;而根據時間的變化和外象的對應關係,就形成了卦序和卦名的對應。

8.古人都是屬於實用主義者,流傳下來的理論都是能夠實戰的真本領。而那些空談的臆想,卻慢慢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裏了。所以,古人的天圓地方,並不是幾何上的天圓地方,而是以人事爲中心的天圓地方。

古人總是說“天圓地方”。我們都知道天空是沒有形狀,反過來地球倒是一個圓球形。但爲什麼我們祖先硬說成天圓地方?是不是他們缺乏今天的科學手段,對地球沒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呢?

那麼,我國的先賢們的確是如此沒有見地,如此愚昧和無知嗎?當然不是!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時代,對此就已經有明確的認識。在《黃帝內經》素問之五運行大論篇六十七里,就有這樣的描述:“帝曰:地之爲下否乎?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憑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其意思爲——黃帝問岐伯:大地是在下嗎?岐伯回答說:大地在人的腳下,但是卻存在於太空之中。黃帝又問:那麼它憑藉什麼存在於太空呢?岐伯回答說:有大氣託舉着(即懸浮於大氣之中)。可見並非古人無知。

《中醫科學性的淮思考》與《中醫天文學》所介紹的古代中國天文學知識:“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裏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就已經充分證明了古代中國人的“天圓地亦圓”之高見。“天圓地方”不是指天地的形狀。

“天圓地方”的完整含義《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對這個問題的完整敘述是:單居離請教曾子說﹕“天圓而地方,真的是如此嗎?”曾子回答說﹕“離!你聽到些什麼,儘管說吧!”單居離說﹕“就是因爲弟子不明白,所以來請教您。”曾子說﹕“由天所生的頭朝上,由地所生的頭朝下,頭朝上的稱爲圓,頭朝下的稱爲方,如果真的是天爲圓形,地爲方形,圓形的天就不能將方形大地的四個角箍匝得嚴嚴實實。”曾子還進一步解釋說:離!你過來,我告訴你。我曾經聽孔夫子說:‘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是指(地體內)幽暗,圓是指(地體外)明亮。明亮是指(地)吐氣,所以在外顯現出景象。幽暗是指地體內包含着氣,所以在內顯現出景象。天以氣的千變萬化,循環往復爲規律;地以千差萬別、各有其特殊職能事物的存在爲規律。天道地道,天動地靜,天明亮地幽暗,天圓地方,天吐氣地吸氣,天(氣)陽,地(氣)陰,相互支撐,缺一不可。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是萬物之根本,是禮樂仁義的祖宗,好壞治亂都由此而興起。”即“天圓地方”的“圓”是指“吐氣”,“方”是指“含氣”。那麼“氣”由誰來“吐”,又由誰來“含”呢?由“地體”來“吐”,由“地體”來“含”。《呂氏春秋?圓道》說:“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說天道之圓也?精氣一上一下,圓周複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圓。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殊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爲,故曰地道方。”即地吐出的氣爲天,地包含的氣爲地。聖明的君主效法天地吐氣與含氣(簡而言之是天地呼吸),氣一上一下,圈轉周徊複雜多變,不能夠靜止停留,所以說天道圈。依據什麼說地道方?萬物不同性質不同形狀,全都各自有各自的內涵與特性,你不能是我,我不能是你,所以說地道稱爲方。《呂氏春秋?圓道》還指出:

“日夜運行一週,是圈道。月運行的軌道二十八宿,軫與角屬,是圈道。精氣運行四時,一上一下,冬與夏相互對應,春與秋相互對應,是圈道。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是圈道。”

即古人將天空星象有規律的運行;春夏秋冬四時之氣同時並存,而且永恆運動於天地之中。北半球的春與南半球的秋相互對應;北半球的夏與南半球的冬相互對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三者都稱爲“圓道”。

日夜運行一週,實質上是地體自轉一週,是圈道。月運行的軌道二十八宿,軫宿與角宿這些由星官(官,意爲“宣”,宣也有發散、吐氣的意思)組成的特定星象,是圈道。春夏秋冬的四時之氣,是圓道。

總而言之,圓道是指氣依附於地體與有形質物體而運動的現象。古人運用六律、六呂測地氣來制定二十四節氣,並據此制訂出十二支所紀的將一年分爲十二個月的歷法來標識天地之氣運行規律,二十四節氣除了依據律管測侯地氣,還與日、月、五星“舒氣”於二十八宿的規律直接對應。

那“天圓地方”結合現代社會科學知識作何解釋呢?其實我們應該靈活地看問題,“天圓地方”並不是從形象去論,而是從義理去說:圓形的物體有一個特點——不穩定性!比如一個皮球,總是滾來滾去、其路線也無法固定。可見,圓形物體所具有的“不穩定性”和天空白天黑夜、颳風下雨、風雲萬變的“不穩定性”是一致的。借喻是古人常用的語言手法, 所以古人把天“易變”的這種現象稱之爲“天圓”。而大地的地貌,幾千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很少有大的變動。大地的這種穩定性和方形的“穩定性”很類似,所以古人把它們的這種共同的特性,稱之爲“地方”。

既然方形代表着——穩定,所以蓋房子、建城池就離不開“方形”!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故宮,它總共有九千間房子(現存宮殿建築980座共8707間);北京有名的“四合院”;蘇州的十大園林裏;廣東的四大名園去考察;山西的等等,幾乎所有的經典建築,其房子的結構——不是長方形,就是正方形。其目的只有一個:穩定!

一個國家要穩定,一個公司要穩定,一個工廠要穩定,一個家更需要穩定!穩定壓倒一切!因此房子必須方正,以達到其穩定性!不可三尖八角,也不可使用圓形或弧形等奇形怪狀。否則對住在裏面的人產生很壞的影響。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聰明睿智,絕不像後世的某些人主觀認爲的那般愚昧和無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