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鄭州比克即坐落在比克路上,與之相通的,還有與比克動力擁有同一實控人的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旗下孫公司鄭州比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比克汽車”)。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探訪鄭州比克,並多方接觸與比克動力相熟的同行、產業鏈相關企業人士,以期探明這家老牌電池廠商的生存現狀。

(原標題:【e公司調查】實探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欠薪!“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債務人遠不止衆泰汽車)

下游有大額應收賬款難追討,上游存數筆過期貨款待清償。曾多次在A股市場閃現的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克動力”)及其重要全資子公司鄭州比克電池有限公司(下稱“鄭州比克”),近日因深陷“連環債”再度成爲市場關注熱點。

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

衆泰汽車(000980)對比克動力約6億元的負債,是否影響了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比克動力又是否有能力支付包括容百科技(688005)、當升科技(300073)、杭可科技(688006)在內多家上游供應商的應收賬款?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探訪鄭州比克,並多方接觸與比克動力相熟的同行、產業鏈相關企業人士,以期探明這家老牌電池廠商的生存現狀。

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

鄭州比克已部分停產欠薪

地處河南省會鄭州與古都開封之中的中牟縣,近年來因當地鄭汴一體化戰略實施而得以迅速發展,中牟縣汽車產業集聚區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2013年即宣告入駐產業園的鄭州比克,是河南省省級重點項目,也是鄭州市委市政府培育的戰略性企業。按照規劃,鄭州比克佔地面積約300畝,投資百億元,目標發展成爲中國北方動力電池生產重鎮之一。在產業區內,有一條道路也以“比克”命名。

鄭州比克即坐落在比克路上,與之相通的,還有與比克動力擁有同一實控人的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旗下孫公司鄭州比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比克汽車”)。雖然兩家工廠佔地面積不小,但當記者11月11日午間到達這裏時看到,比克路周邊運行車輛稀疏,園區內員工較少,未見有貨物在廠區運送的場景。直到下午上班時間,也只有三三兩兩員工進入廠區。比克汽車正門外,很少能看到員工及生產場景。廠區外比克汽車的海報也早已年久失修,被樹枝掩映,看不出顏色。

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

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比克大道少見來往車輛

“早兩年廠門口都是拉貨的車,現在不行了。廠子裏沒什麼活兒幹,人也都走的走,放假的放假。”當記者詢問廠區爲何看起來如此冷清時,周邊環衛工人及商戶均表示,如今鄭州比克的員工規模和繁忙程度已大不如前。

“十一假期前後,比克這兒放了段長假,自那以後就明顯感覺廠里人少了。”長年在鄭州比克廠門口經商的小販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後,鄭州比克的員工數量還比較可觀,自己一天能賣出幾十個燒餅,但這兩個月來,隨着園區員工人數銳減,自家生意也冷清下來,一天出門帶三十個餅都賣不完。“聽廠里人講,他們現在一個月纔拿一兩千元,幹着也沒什麼意思。”她說。

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比克汽車門前也少有人員車輛經過

“能拿一兩千元還算是好的,有很多比克的業務員都反應壓力大、待遇不佳,公司存在欠薪的狀況,離職人員很多。”在河南地區從事新能源電池銷售的洪偉(化名)告訴記者,在今年六七月時,鄭州比克就曾停產放假,彼時一些相熟的比克業務人員均反應自己2018年的年終獎尚未發放。因爲公司資金壓力,比克動力還在2018年時將在深圳的一棟樓賣給了同行貝特瑞(835185)。

洪偉稱,因爲沒有訂單,目前鄭州比克動力電池已經基本不生產了,不過公司3C電池依然具有市場,因此目前廠中工人或多在維持3C電池的日常供貨。

鄭州比克是否存在拖欠員工工資的狀況?公司動力電池產品是否已暫停生產?記者11日致電鄭州比克人士,對方以不負責對媒體發聲爲由婉拒了採訪。當記者追問公司是否還能維持生產經營時,對方回覆稱“當然”。

鄭州比克工廠部分停產!連環債撂倒多家A股公司廠內空曠

待追應收賬款不止衆泰一家

近日鄭州比克進入公衆視野,是因被上市公司公告應收票據到期未能兌付。

11月7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容百科技率先公告了對比克動力應收票據到期未能兌付事項進行風險提示。

公告顯示,容百科技對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含前述已到期商業承兌匯票,不含銀行承兌匯票)合計2.08億元,其中逾期賬款及已到期未兌付匯票合計2.06億元,存在無法回收的風險。

2019年11月2日,容百科技及湖北容百與鄭州比克簽署了4份抵押協議,鄭州比克以房產附屬工程和設備原值共計2.04億元作爲抵押物,保障比克動力對公司及湖北容百的債務共計2.09億元。容百科技表示,因折舊及後續變現等因素,資產抵押物變現價值可能遠低於原值。

容百科技揭開連環債大幕的當晚,當升科技也連夜公告公司及子公司對比克動力及鄭州比克的應收賬款餘額合計3.79億元。隨後在11月10日晚,另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杭可科技也公告,公司對比克動力、鄭州比克的應收賬款餘額合計1.06億元。

隨着比克動力及鄭州比克拖欠應收賬款一事在資本市場掀起波浪,衆泰汽車作爲下游企業也被曝出連環欠款。早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就曾報道,衆泰汽車及旗下公司拖欠比克動力貨款高達6.21億元,雙方已經就此事訴諸法庭。

從上游原料供應商,到電池生產商,再到下游汽車廠商,目前已被上市公司公開涉及比克動力的連環債問題也只是冰山一角。

“除衆泰汽車外,海馬汽車(000572)也是比克動力的重要下游客戶之一。近年來海馬汽車資金鍊緊張的狀況衆所皆知,難保不會拖欠比克電池貨款。”國內新能源電池行業一企業負責人吳剛(化名)與記者交流時談到,對電池企業而言,多數穩固的下游客戶只有三兩家。比克動力雖然早年一度供不應求,但隨着公司近年來經營情況明顯下滑,下游客戶目前只剩下江鈴汽車一家,衆泰汽車的大筆欠款對於公司資金鍊無疑將形成巨大沖擊。

“最初鄭州比克最主要的客戶包括華泰汽車、衆泰汽車、海馬汽車。海馬汽車早前每年還有幾千臺新能源車的產量,用的都是比克的電池。”接近鄭州比克人士黃明(化名)告訴記者,海馬汽車最初的訂單是想分給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卡耐新能源”)和鄭州比克兩家來做的,但是隨着卡耐新能源被恒大收購,企業風險把控增強,這筆訂單最後全都給了鄭州比克。雖然海馬汽車近年來產銷量急劇下滑,2019年只生產了約1000臺車,但這家公司目前應該仍欠鄭州比克約3000萬元未能支付。

據黃明透露,近期被傳破產的華泰汽車,目前也欠比克動力約3億元尚未歸還。此外,位於陝西的通家汽車,對比克動力的欠款規模也逼近3億元。此前*ST新海(002089)在10月25日晚曾公告稱,參股公司陝西通家汽車已進入停產階段。

“除此之外,比克動力還有一個應收賬款的大頭來自河北御捷集團。”黃明稱,2018年比克給御捷集團做了9000臺車的電池包,總貨值超過3億元,目前應該還剩兩個多億未予支付。而當前,御捷集團旗下整車廠也是風雨飄搖,僅保留了小部分人維持最低運轉。

應收賬款高企,無疑直接影響比克動力的資金鍊。

天眼查信息顯示,當前涉及比克動力的法律訴訟達20起,而涉及鄭州比克的法律訴訟則多達23起,其中多爲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比克動力與鄭州比克的資金鍊緊張情況,從上述案件中也可見一斑。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就在今年10月,作爲上游供應商的鄭州富慶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鄭州富慶”),因一筆55萬元的貨款將鄭州比克告上法庭。文書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21日,經對賬,被告鄭州比克共欠原告鄭州富慶貨款85.86萬元,經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僅支付貨款30.86萬元,剩餘貨款55萬元被告於2018年11月28日、2018年12月14日分別給原告出具了價值30萬元和25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用於支付,然而匯票到期日,由於被告賬戶內沒有餘款可付,致使原告至今無法兌付。

老牌電池企業緣何頹勢漸顯

在國內鋰電池行業人眼中,比克動力曾是開山鼻祖般的存在。

“比克動力2000年初就成立了,中國早期做鋰電池最好的就是比克和比亞迪。成立之初,公司很願意在技術上下功夫,曾經有一段時間,比克的圓柱電池是國內技術最好的,基本可以跟三星等國外企業媲美。”吳剛對記者稱,早年間爲了挖技術,比克動力從加拿大一家老牌鋰電池企業裏高薪聘請了衆多技術人員。在2010年時,比克就對這些技術人員開出年薪上百萬人民幣的高價,可見公司對於技術的重視程度。那個時候,比克動力發展也如日中天,其實控人李向前是學金融出身,因此也成功一步步將比克推向了海外資本市場。

“這幾年比克動力的問題逐步顯現,按照行業內的理解和評論來看,一個主要原因是實控人後期把路子走偏了,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電池上。”十多年前便與李向前結識的吳剛稱,早在2013年李向前就曾對外表示,自己乾電池行業多年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倒不如投資房地產來得快。那個時候,正值國內地產市場增量明顯的時期,比克動力在天津等地做地產行業也確實實現了財富增長。

天眼查信息顯示,李向前關聯公司多達27家,其中除了在深圳、鄭州、貴州、大連、長春、天津、西安、成都等地開設的“比克系”新能源公司外,在深圳、鄭州、天津等地也設有地產、物業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天津比克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比克置業”)開發的“比克大廈”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濱海新區項目之一,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內設辦公寫字樓,小戶型公寓等。

除實控人的投資方向外,行業人士對於比克動力的內部控制也提出質疑。

“雖然比克不完全是家族企業,但是公司的採購系統主要是實控人的妹妹在把控。上游公司都清楚,向比克供貨除了過技術關外,還需要給高額的扣點,否則很難進入供應商體系。”作爲比克動力的供應商之一,王敏(化名)告訴記者,電池圈子裏都知道比克的內部把控問題,大家也都認爲這家公司出問題是遲早的。當然近幾年,國內電池企業出問題的屢見不鮮,比克此前能一直維持不倒,一方面可能是公司圓柱電池確實還有一部分市場,另一方面可能公司從其他方面盈利作爲補充。但是這次公司連還債問題涉及金額太大了,能否挺過難關很難說。

實業巨頭化身資本常客

採訪中,行業人士多次向記者提及李向前“金融男”的屬性。在他的運作下,比克動力近年來頻繁出現在資本市場,曾是多家上市公司眼中的價值標的。

早在2001年,比克系母公司中國比克電池股份公司(CBAT.O)就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市場,成爲中國首家登陸美股市場的鋰電池企業。

2016年,A股上市公司長信科技(300088)開始入股比克動力,通過增資8億元,獲得了10%的股權。2018年,另一A股上市公司中利集團(002309)也瞄準比克動力,通過增資及股權受讓的方式取得比克動力電池8.29%的股權,投資總額達到8.5億元,對應比克動力電池100%股權估值達102.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長信科技和中利集團都曾試圖對比克動力形成控股。

2017年3月,長信科技曾擬以67.5億元收購比克75%的股權。收購後長信科技將擁有比克電池84%的股權,形成控股。不過僅僅5個月,上述重組便因政策收緊等原因宣告中止。

2018年2月,中利集團也曾宣佈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多位交易對方收購所持有的比克動力股權,交易作價100億元。然而時隔近一年後,中利集團也由於重組期間二級市場大幅波動、去槓桿等宏觀經濟環境因素,宣佈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如今,直接參股比克動力的上市公司包括長信科技和中利集團。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此前也發現,比克動力分別持股5.21%和4.17%的自然人股東陳奇、高前文,分別爲長信科技前任董事長和現任董事長。

比克動力的生產經營壓力,從相關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已早有顯露。

由於比克動力連續兩年未能完成業績預期,2017年、2018年長信科技分別按照可收回金額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差額計提減值準備2663.88萬元和2.62億元。2018年,中利集團也對比克動力8.29%的股權補充計提2.55億元資產減值,進而大幅下修2018年業績。

新能源電池行業之殤

不得不說,比克動力近年來業績的滑坡,除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方向問題外,與行業整體萎靡也關聯密切。受補貼退坡等大環境因素影響,前期發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車大幅放緩了增長步伐,產業鏈上的企業加速退出。盈利難,回款慢,幾乎已成爲行業共性問題。

“比克雖然業績下滑,但2018年銷售額還有40多億元,公司在3C電池領域近兩年還是呈現了穩步增長狀況,公司內部人士也覺得動力電池發展喫力,這跟整個行業是有很大關係的。” 洪偉稱,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動力電池受上下游擠壓的壓力最大。一方面整車廠非常強勢,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企業也會對電池企業形成制約。

“材料不存在過期的問題。無論是三元材料、鐵鋰材料,上游即使不賣給A公司也能賣給B公司,但電池企業就不能壓庫存。電池不怕用,但怕放。且不論庫存減值的問題,一方面動力電池行業更新換代速度快,囤一批電芯很可能明年就和市場要求的型號不匹配,另一方面電池靜置一段時間後還需要重新上櫃,對電芯電壓、容量等性能重複檢測,成本也較高。”他說。

在此背景下,動力電池產業在新能源汽車大行業中下滑情況首當其衝。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9月,動力電池裝機3.95GWh,同比下降31%,環比增長9%。動力電池裝機增速維持了8月以來的負增長,且9月增速同比下降的幅度較8月更大。

“具體到比克動力,由於這家公司專做圓柱電池,當前面臨的市場空間也在急劇縮減。”吳剛表示,前些年新能源電池行業做整包業務產品什麼樣形狀都有。當時大家雖然都覺得電池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國家鼓勵、前景遠大,但最初怎麼做,業內並沒有太多頭緒。不過隨着不斷試錯,現在行業整體趨勢已逐步清晰,VDA355等標準化模組方向,是市場現在越來越多考慮的。因爲這種產品不僅是在A級車上適用,在A0級車和A00級車上使用效果都是比較好的。

他表示,圓柱電池最初會得以發展,是因爲新能源車起初是沒有定向開發的。車企爲了補貼,把現成的燃油車進行油改電,這樣底盤不平整,很多正規形狀的電池比較難排布,空間利用率不高。所以最開始很多電池廠會出異形的電池包,圓柱電池有比較大的優勢。但現在可以看到,車廠生產的整車底盤已經都是平整化、平臺化、通用化的設計,加之圓柱形狀電池張力大等問題,這就使得圓柱電池的市場空間逐步縮窄。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多電池企業也遭遇優勝劣汰。2018年新能源汽車上有裝機數據的動力電池企業還有80多家,今年只剩60多家,已經死掉了四分之一。

談及動力電池行業未來的發展,吳剛認爲明年市場狀況會更加不理想。

“除了補貼退坡的問題,新能源汽車行業更要面臨的是誰來買單的問題。目前看來,C端在A00級車上的購買數據短期不會有太大突破,而A級車在B端的銷售情況也比較困難。”他舉例稱,今年北汽EU系列銷售數據很好看,但這款車型在深圳很少有人買,更多的是租用做滴滴專車。租用費用一個月4500元,再加上財務費用,車廠需要超過3年以上才能把成本收回來,資金鍊拖延時間太長。但這個成本目前很難找到人來出。一方面新能源車貶值太快,銀行是不會對這些車提供擔保的,另外一方面租賃公司也不願意買單,資金壓力只能由車廠等各個環節承受。

“目前在一二線城市,新能源車需求量相對還大一些,但是再往三四線城市看,市場需求並不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之路依然道阻且長。”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