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轻人在外面拼命挣钱,老人觉得自己也不能给家里增加负担,所以自己还能下地种一口吃的,就一定会去做的,这也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不想给子女们添麻烦。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农村老一辈忙活一辈子,钱都用在了子女上学、给儿子买房买车、娶媳妇上面。

古人把60岁称为花甲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为什么这么形容呢?“花甲”一词出自古代的干支纪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故又称花甲。而“古稀”一词则出自杜甫的一句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大意是欠酒钱是小事,经常会发生,但活到七十岁的人却很稀少。之后人们就把七十岁的代名词叫古稀。

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大部分人想活到70岁确实不容易。但不可否认的是人迈入60岁大关,就开始步入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在慢慢衰退。所以我们国家规定一般男性的退休年纪在60岁左右,女人退休年纪在55岁左右。

城里的老人退休后可以说是迎来了人生的新时期。这个时候,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身上再也不用背负着家庭的重担。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老人们可以尽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事遛遛狗、逗逗鸟、浇浇花、跳跳舞、旅个游,日子还是非常惬意的。

但是看农村老人,完全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六七岁的老人下地干活,春天翻耕播种、夏天除草施肥、秋天收割稻子……忙碌了一年,冬天总该歇会了吧?并没有,冬天也能看到他们整地、修田埂、淘换种子……反正就是停不住下来。于是就有人说他们闲不住,不会享清福!真的是这样吗?试问谁不想坐在家里晒晒太阳,和人聊聊天呢?谁不想像城里人那样逗逗孙子、遛遛狗,时不时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呢?所以不是闲不住,也不是不想享清福,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

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生活条件都不太乐观,或多或少都面临着经济压力。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比如西北一带,农民养活自己的方式除了种地,真不知道干什么。年轻人身强力壮,可以外出务工。可老人却不行,一来身体不允许;二来很少有招人单位会把工作交给六七岁的老人来做。年轻人在外面拼命挣钱,老人觉得自己也不能给家里增加负担,所以自己还能下地种一口吃的,就一定会去做的,这也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不想给子女们添麻烦。

此外,很多老人,他们那一辈经历过饥荒年代,对土地有很深的情感,土地就是他们的命,见不得土地荒废不种粮食。由于种地不挣钱,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对于分配的土地基本是不耕种了。子女不经营,荒着自己又心痛,所以只能靠自己种了。我还记得我种了一辈子地的爷爷说,要想他停下来,只有他闭上眼睛、停止呼吸才不会去想庄稼地里那些事……可见老一辈对土地的情感!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愿意放弃土地的。

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农村老一辈忙活一辈子,钱都用在了子女上学、给儿子买房买车、娶媳妇上面。到了六七岁,儿女们是各自成家立业了,但是自己却没有了养老钱。城里人退休后有养老金,但农村基础养老金很少。据资料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平均每月3174.69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为2400.22元,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为1387.2元,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为141.21元。如果完全不干活,一个月就靠这一百来块吃穿恐怕不大现实。如果不幸疾病缠身,那这点钱就是杯水车薪。所以即使是一把年纪了,只要自己还能种,就能有粮食和菜,原本花在这些吃得上的钱就可以节省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相关文章